抽丝剥茧 捋出波导重组脉络
波导股份这家老牌上市公司近年来经营状况惨淡,重组预期强烈,但就是未见实质动作,市场传言不断搅乱许多投资者思路。那么,波导股份公司前景到底如何?会否出现人们期待的重组呢?让我们抽丝剥茧地来梳理一番。
2006年6月,中国新纪元有限公司从中国普天手中拍得宁波电子信息集团56.7%的股权,实际上就间接控股了波导股份,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2008年1月,波导股份公告的“详式权益报告书”中有这样的陈述:(二)资产重组计划 经核查,新纪元暂无对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组计划,但不排除宁波电子与其他股东共同协商后,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经营需要进行安排。 (三)对波导股份管理架构调整的计划 经核查,新纪元暂无计划更换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组成以及更改董事会中董事的人数和任期、改选董事的计划或建议、更换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计划或建议。但不排除宁波电子与其他股东共同协商后,根据上市公司的经营需要,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调整。
这段陈述其实是给以后的重组安排留下的口子,或者说是一个伏笔。
从那以后的两年多时间,波导陆陆续续进行了不断地资产清理,瘦身减负,还在2010年初摘星成功;它的手机业务逐渐淡薄,维持经营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安排的发生。
再看看波导股份的大佬徐立华对自己掌控公司的说辞。2009年9月,他在接受“今早报”记者夏芬娟采访时,对重组是这样作答的:“重组与否是控股股东(宁波电子信息集团,持有波导股份21.71%的股权,为大股东、控股股东)在做的事,我现在也不知道,至少我的立场和所有的投资者是一样的。”
2009年9月5,波导股份公告显示,波导科技集团(由徐立华等创业团队控股)于今年的7月13开始至7月14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累计减持波导股份710万股;2009年9月3,波导科技集团又通过大宗交易系统以每股3.51元减持3000万股,占公司现有总股本的3.91%;合计减持本公司股份3710万股,占公司现有总股本的4.83%。
至此,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21.23%,降到了16.40%,套现一亿多元后的代价是与新纪元的持股直接拉开了差距,股权之争背后,谁退谁进,似乎也显得越发明显了。
2010年5月的临时股东大会后,徐立华再次接受记者采访,倒尽一肚子苦水。他如是说。
徐立华:重组,经营管理层一直在做,没有实现,是现实情况决定的。波导76800万的股本,股价在5块钱,市值在38亿元以上。这么大资产的公司,它会选择自己去上市,不会来和我们重组。规模再小一点的公司,波导的壳就太大。这就造成了现在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没有人愿意来重组。即便真有这样的公司愿意来,那也是房地产企业、期货公司,这些企业都是近期被限制上市的公司。波导重组不成,是本身股本市值决定的,根本没机会。
记者:这是不是说重组已经不可能了?
徐立华:不是不可能,只是很难。
记者:大股东这边,有没有可能把太阳能的资产放进来?
徐立华:太阳能不是大股东一家的。即使大股东愿意,其他股东也不愿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记者:是不是已经去试探过了?这个方案行不通?
徐立华:是的。最近证监局要求我们想办法,府要求我们想办法,市场上传言也很多。公司股本太大,盘子太大是最大的障碍。因此,我认为,短期重组不太现实。
记者:这个“短期”是指多长时间?
徐立华:最起码现在,我没有看到谁愿意和我谈。我找谁,谁也不理我。所以我们只能立足于自我的转型升级,第一目标是争取盈利。至于重组,证监局也在督促,各位股东也可以想想办法。
你看他说的多么诚恳!他是在彻底否定公司的重组前景吗?好像并没有读到这样结论。那就是说。连徐立华自己也没有胆量给出肯定的答案。
一切还要看新纪元的魔棒如何挥舞呢!从2006年——2010年,四年多的时间有那么漫长,新纪元在呼呼大睡吗?它甘愿自己的数亿元投入无声无息地贬值吗?我想这一定不是这头“大鳄”的初衷!
那么,这些年这头大鳄又在忙些什么呢?最近的一则报道已经有些显山露水了。
多年来一直传言的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在2010年11月19宣布成立“地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在大股东宁波电子信息集团的主导下,整合旗下产业资源创立的股份公司,它的未来发展一定是盯住资本市场的。经过这样的整合其目的就是意图上市。从一个侧面信息可以佐证这一观点。在百度搜索到宁波晶元太阳能有限公司11月在武汉理工大学发布的招聘简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近年来,公司抓住光伏行业高速发展机遇,稳健经营,财务状况良好,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较好的经营成果。 下一步由宁波太阳能整合硅原料厂,硅锭硅片厂,系统集成公司,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生产总部组建宁波地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现正在积极运作上市。
毫无疑问,在宁波电子信息集团主持的资本运作实际上也是中国新纪元在作幕后推手,这头资本大鳄的眼光绝不可以小觑。这一切的运作主线也许是在四年前就谋划好了的……新纪元公司掌控下的手段不仅仅是实体公司,它还能够运作一批二级市场上的操盘高手。别的关节且不赘述,就看看今年二级市场上闪现新纪元身影的公司股票,比如中科三环、大恒科技、中兴商业都有着不俗的市场表现,而这些表现不俗的股票又屡遭减持,其中的奥秘不得而知。
可以说,新纪元是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老手,而且有着极深的城府与耐力;自从它控制波导以来,波导股票的走势就极其诡异,数年来上下震荡,成交和,凡是想在这只股票上获益的投资者,鲜有成功的。任你有多么大的耐心也不能焦心苦等,因此该股的股东人数一直在减少,从多年前十三万多,减至九月末的七万出头一点;筹码在进一步集中,谁在撒手?谁在拥抱?已是不言自明了。
想想看,二股东现在已是败柳残花,所以它将自己1.2股股份分两次质押给银行。他是铁了心不愿再撒手自己摇钱树了!为什么?它也是在等待吧!……
抽丝剥茧地目的是理清思路。能否正确作出判断还要看自己的睿智和耐力。在股票市场上,预期最强烈的,最有魅力的股票还是那些深藏不露,充满玄机的,变化显著的股票。由于公司的脱胎换骨才使得股票的价值飞升起来。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只是能够稳搭快车的投资者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的耐力与太过“聪明“之故吧?!
以下摘录长线持有600130十年的投资者关于波导重组的推测:
第一大股东旗帜下真正能放进上市公司的资产最合适的莫过于太阳能,一是目前热点,比较容易获得市场认同,也比较容易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二是资产体积足够大,可以满足放进上市公司的要求。根据笔者了解,太阳能公司的股权大概是,宁波电子信息集团60%,高管25%,其他股东15%,太阳能公司高管在2007年极力推动公司海外上市(因为受尚德的启示,另外他们实力当时并不比尚德差,如果上市,这些高管股份将立即体现出很高市场价值),但是遭到电子信息集团反对,当时一说就是要放进波导,但是后来在新纪元公司进去后,一直拖下来。另外,太阳能公司2009年是大扩产年,太阳能电池生产二期投产,达到350MW,硅晶厂3000吨项目投产,估计新纪元觉得等这些项目投产后,再重组是最佳时机。目前,太阳能产业前景比较好,进行重组是最好的时候。
大概方案估计(由于宁波太阳能的财务数据没有公开,只能根据产量推测),太阳能公司350MW/年产能,按照目前1.5-1.8欧元/瓦的价格计算,按照公司达产80%计算,估计2009年,公司销售额在36亿41亿元的销售额之间,比重组海通集团的亿晶光电规模约大一倍,而且宁波太阳能公司控制了3000吨的硅材料(以自己生产太阳能电池用为主,不一定能创造多少对外销售收入,但可以增厚宁波太阳能公司销售利润率)。产业链比亿晶光电(销售利润率约8%-10%)长,估计销售利润率比亿晶光电高5个点,那么估计宁波太阳能公司10年纯销售利润率约13%左右,按照39亿的销售额计算,净利润当在6亿元左右。如果按照评估,亿晶光电总资产评估为28亿元左右,那么宁波太阳能的资产估计当在50亿以上(包含硅晶厂),净资产约20亿-25亿,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只持有太阳能公司60%股权,大概作价15亿-20亿,姑且按照15亿元计算,那么置换进波导股份,首先,波导股份以置换出的手机业务大概按净资产价格5.29亿获得现金支付部分,另外差价约10亿元向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增发,按照5元/股价格(公司股价一直维持在5元左右波动,不能说是有意为之,应该这就是大股东最能接受的增发价格吧),增发2亿股,到时波导股份总股本约9.68亿,第一大股东持有3.68亿股左右(38%)。如果这样重组后的波导股份情况如何呢,每股净资产大约是1.55元,每股净利润大约是0.32元左右,按照目前对太阳能公司的估值水平,股价当在16元-24元之间。公司第一大股东获得的资产增值额度在40亿元以上,还可获得5.3亿元现金。第二大股东完全获得手机业务的前提下,获得资产增值约7亿元左右。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均获得非常好的资产增值收益。这也是他们重组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