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资本市场“小人”多
imeigu.com 2010-12-31 16:05:09 来源:i美股 原文链接
中国是上市不容易,一旦上市成功,基本塑成不败金身,主营业务再烂都还有不错的股价,实在不行了,搞个卖壳重组概念,还能拉上10个涨停板。美国资本市场则相反,上市容易得很,基本来者不拒,但上市后不好混,投资者、对冲基金、事务所、媒体、交易所一天到晚盯着你,你的蛋上稍露条缝,肯定有苍蝇来叮。被叮破了,除了自已的业绩,没有任何力量能救你,没人为你的股价背书,你的壳都不会有人要。
A股是上市艰难,一旦上市成功,基本塑成不败金身。而美股则恰好相反,上市容易混市难。这可能是现在兴冲冲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接下来要面对的。
2010年,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再掀高潮潮,年内就有将近40家公司成功上市,而且准备上市的公司还源源不断。
为什么这么多公司去美国上市?我之前写过一篇《为什么好公司都让外国人买走了》,看天下也摘过,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找来看。简而言之主要原因就是美国上市容易,没有漫长的排队等待和不可测的审批程序。
然而几家欢乐几家愁,就在新公司开香槟庆祝上市成功的同时,很多家已经成功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却正被美国资本市场搞得焦头烂额。
就在几天前,在承认财务数据作假之后,绿诺科技(RINO,4.04,-3.81%)由纳斯达克退市。之前,有研究机构指责绿诺科技财务数据和客户关系不实,绿诺科技股价暴跌。今年退市的,还有中能控股、智远天下(CHIO,0.04,8.11%)、同心国际(TXIC,1.22,+1.67%)等多个中国公司。
同样在12月份,上市不足两个月,号称“中国b2c第一股”麦考林(MCOX,7.41,-0.94%),遭遇律师事务所发起的3起投资者集体诉讼,被指责上市申请和招股说明书中的信息有误导嫌疑。麦考林股价大跌,目前股价仅相当于招股价的六成。
唐骏注入网游资产借壳上市的大华建设(CAEID,1.59,-5.36%),因为股价不能保持在1美元之上,公司刚刚通过决议,准备进行“合股”以规避退市风险。
面临类似困扰的,还有旅程天下(UTA,6.12,-1.92%)、福麒国际(FUQI,6.38,-0.47%)、多元印刷(DYP,2.93,+1.38%)、中国绿色农业(CGA,9.00,-2.49%)、阿特斯太阳能(CSIQ,12.39,+0.32%)、稳健医疗(WWIN,5.49,+0.55%)、东方纸业(ONP,6.36,+2.75%)、天人果汁(SPU,4.65,+0.65%)、山东博润(BORN,10.40,-2.44%)、艾格非、泰富电气(HRBN,17.35,+0.29%)等多家公司。
因扰来自多个方面:
交易所:不能按时提交合格报表、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都可能被交易所勒令退市。
投资者:美国小散不好惹,如果公司股价下跌,信息披露方面又被抓住小辫子,投资者往往发起集体诉讼。很多律师事务所专以代理此类诉讼为业。对冲基金:虎视眈眈的对冲基金一旦发现公司有问题,往往买入空头以后披露质疑信息,导致公司股价暴跌。而做空的对冲基金则名利双收。
媒体:媒体喜欢报忧不报喜,揪住公司的短处就不放。这里面有巴伦周刊、华尔街日报这样的知名媒体,也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小媒体。从来没有人能质疑他们的“资质”。
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动不动就不在报表上签字,而且把跟管理层在财务问题上的分歧公之于众。
不好混啊,美国资本市场小人格外多。被这些小人缠上,轻则股价暴跌,重则黯然退市。
其实这是美国资本市场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中国是上市不容易,一旦上市成功,基本塑成不败金身,主营业务再烂都还有不错的股价,实在不行了,搞个卖壳重组概念,还能拉上10个涨停板。美国资本市场则相反,上市容易得很,基本来者不拒,但上市后不好混,投资者、对冲基金、事务所、媒体、交易所一天到晚盯着你,你的蛋上稍露条缝,肯定有苍蝇来叮。被叮破了,除了自已的业绩,没有任何力量能救你,没人为你的股价背书,你的壳都不会有人要。这些问题,是现在兴冲冲上市的中国公司所需要面对的。
这背后是中美资本市场不同的设计逻辑。美国资本市场的逻辑是不认为交易所、监管部门有能力甚至有义务通过上市审核把控公司的质量,他们把鉴别好公司坏公司的事情交给投资者自己。甚至上市以后,监管方和交易所也只管信息批露,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更多是依赖投资者和第三方市场力量自己完成的。
哪种思路更有效?到目前为止,美国资本市场上云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包括一批中国最优秀的公司。
这可能是美国资本市场最根本的吸引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