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4-9 7:53:55 吴海峰 上海证券报
证券之星4月9日消息:据上海证券报报道, 今年以来三板市场扩容脚步提速,让投资者再次把眼光投向了这片“小天地”---三板市场是否掘金天堂
刚刚过去的3月,10家退市公司脚跟脚地发布了代办股份转让的确权公告。
除银山化工于3月10日、九州股份于3月18日发布确权公告外,海洋集团、珠海鑫光、南洋、鞍山一工、北方五环、中侨、生态农业、汕头宏业这8家公司集中在一周内发布了确权信息。
根据这10份确权公告提供的信息,掐指算来,再过一个月,三板会变得十分热闹,这10家从主板退市的公司都将在5月份登陆三板。不出意外的话,单是5月21日这天,三板就会迎来5家企业的挂牌。
此前,金田于今年1月16日挂牌三板,沉寂了14个月之久的三板开始添丁。3月17日,国嘉成为平移机制推出后第一家登陆三板的退市公司。
今年以来三板陡然提速的扩容脚步,让投资者再次把眼光投向了这片“小天地”。
政策面的一把火
沉寂多时的三板迎来大扩容,源于政策面的一把火。
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关于做好股份有限公司终止上市后续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除有省级政府特例批准允许不挂牌,所有在主板市场退市的公司必须于终止上市后的45个工作日将其可流通股份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交易。
这份被市场称为强制平移机制的新政策在2月底推出后,三板春光乍现。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大量的退市公司短期内集中上三板,会对原本规模较小的市场存量资金造成不小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扩容将大大改变目前三板市场规模小、投资者参与度不高的局面。一个再明白不过的事实是,任何一家退市公司登陆三板,都会带来其原有的数万社会公众投资者。虽然这些被迫进入三板的投资者大多会选择卖出,并不再买入,但至少他们将开始关注这个市场。
截至去年年底,沪深两市共有14家退市公司,而在平移机制出台之前,进入三板市场交易的只有水仙、粤金曼、中浩和金田这4家公司,其余10家公司的流通股股东长期以来面临欲出无门的窘境。现在,再等上一个月,这14家公司加上今年3月19日退市的珠海鑫光就会在三板聚首,退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终于有了一个退出平台。
暖风频吹
事实上,三板的市场建设一直在积极推进之中。
2001年6月,中国证券业协会为解决原NET、STAQ系统挂牌公司股份流通问题建立了俗称三板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2001年12月10日,第一家退市公司水仙在三板挂牌。
2003年,中国证券业协会对三板的券商进行了一次大扩容,12家证券公司被新批准从事代办股份转让业务,这使主办券商从原来的6家一下子激增至18家。
今年3月,紧随平移机制推出之后,中国证券业协会宣布调整代办股份转让停复牌规则,自3月22日起,股份转让公司除披露董事会有关“股份置换决议公告”和“股份终止代办转让公告”须暂停股份转让外,披露其他临时报告,股份都不作暂停转让处理。
三板市场由于不存在连续竞价交易,原先公告停牌期均为1天,大大影响了股份转让的流通性。取消非重大事件的停牌,自然有助于加强三板交易的连续性。
此次三板调整停复牌规则,业内人士将其理解为对三板扩容政策的有力补充。在大扩容来临之后,三板市场的机会也将随之加大。
是否有金可掘
今年3月17日,国嘉挂牌三板首日定价4元,但其后的7个交易日,其股价一路下跌至2.8元。市场人士指出,与三板其他基本面相近的品种相比,国嘉挂牌首日定价过高,是造成其股价连续暴跌的主要原因。然而,不管其暴跌的原因为何,已经给随国嘉挂牌第一次进入三板的投资者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
不可否认,任何市场中都有赚钱的机会,尤其在一个出现重大利好的市场,这种机会显得格外突出。但业内人士指出,三板市场规模小,包括信息披露、竞价机制在内的各项制度都不完善,风险要远远高于主板。退市公司资产质量一般较差,且已基本丧失持续经营能力,投资风险不言而喻。因此,投资三板市场,在开户时券商都会要求投资者签一份《股份转让风险提示书》。
转主板概念或许可以成为三板掘金的一个机会。近期,一些在三板挂牌的公司加快了申请到主板上市的工作,但其均为原在STAQ、NET系统挂牌的公司。
今年2月2日,清远建北与东方证券正式签订了转主板上市的上市推荐协议书。2月14日,广建宣布将聘申银万国为转主板上市的上市推荐人。这些消息都刺激了三板股票的上涨。但有投行人士认为,三板转主板尚无先例,还需等待相关办法的出台。看来,三板转主板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