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人民網26日刊登文章表示,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自到國家信訪局與上訪群眾面對面交流,之所以受到公眾高度關注,贏得一片「給力」的歡呼聲,絕不僅僅是因為「史無前例」,而更在於總理説的那四個字:「不要拘束」。
總理何以讓上訪群眾「不要拘束」?首先無疑是因為總理很清楚,一段時期以來,在少數地方、部門,群眾上訪、反映自己的訴求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太受拘束了,其言下之意就是要群眾大膽地、不要有任何顧慮地、實事求是地説話,共和國總理會為大家做主,這是給群眾敢説話、説真話、講實情的底氣和勇氣。
總理在多個場合一再要求,要創造條件讓人民群眾批評和監督政府,而這個「條件」,説到底就是有一個不受拘束的説話環境。只有提意見、建議、訴求的渠道順暢,不受壓制和阻塞,群眾有地方説話、沒有顧慮地行使表達權、監督權,批評、監督政府才不至於流為空談,才能更有力地彰顯民主政治的優越性。
中央一再強調,要疏通群眾信訪渠道,著力把問題和矛盾化解在基層,作為國家最高行政長官,日理萬機的溫總理從百忙之中抽身親赴信訪局接待上訪群眾,顯然既是為地方官員做出如何對待批評、監督的表率,更是對解決社會矛盾和民生難題不力,阻撓、壓制、打擊報復群眾上訪等錯誤做法的無聲批評,是身體力行,告訴基層政府官員該如何做到善於傾聽群眾的呼聲,勇於面對群眾的批評,負責任地解決人民群眾的困難和問題。
但願廣大官員都能聽懂總理「不要拘束」的深意,創造條件讓群眾與官員對話不再拘束,這既是一種姿態,一份誠意,更是一種襟懷,一份責任。當群眾提意見、反映問題不再感到受拘束,幹群和諧、官民和諧、社會和諧也就離我們漸行漸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