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扩容:2000万中小企业有望实现融资梦想
2011年03月10日 13:21 新华网 戴劲松
新华网武汉3月10日电(记者戴劲松)一连几天,有关“新三板”扩容成为资本市场的首要热门话题。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透露,“新三板”扩容相关制度安排已基本到位,但正式推出时间表未定,还有一些技术细节需要解决。
毋庸讳言,尽管国内多年来致力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但仍然严重滞后于中小企业和投资人的需求。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站在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高度,“新三板”扩容将实现我国两千多万家中小企业融资梦想。
“新三板”扩容众望所归
“新三板”是一种全新的场外交易市场,即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报价转让系统。自2006年“新三板”落户中关村以来,“新三板”扩容的声音就没有停过,以武汉为代表的多个城市也一直在为试点申报努力。
“新三板”最先由科技部和中国证券业协会一起推出,“新三板”扩容就是证监会在全国范围内谋划布局,选择几个城市的高科技园区开展第二批试点,以后再分批次逐步扩大到国内其他高科技园区。
相对主板等其他资本市场,“新三板”的门槛较低,企业只需具备营业满两年、主营业务突出、具有持续经营记录、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等条件,在企业盈利方面没有具体要求,但须有资格的券商介入主办。因此,“新三板”又被称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孵化器。
此间证券界人士李伟分析认为,“新三板”的试点已有5个年头,随着2009年创业板市场的顺利推出,“新三板”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即使在中关村,园内能获得银行流动贷款的中小企业数量也不足总数的2%,由此导致民间借贷规模逐年递增。目前,我国民间借贷资金存量已超过2.4万亿元,占借贷市场的比重达到5.6%,并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
周朝晖多年来在武汉经营一家小型环保企业,他认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对他这样想融资的公司而言,难于上青天。即便是想上创业板、中小板,门槛很高不说,筹备期也要数年。
湖北省目前有中小企业近30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不仅为全省创造了70%至80%的就业机会,创造产值也超过50%。湖北银监局一位负责人说,和中小企业作出的贡献相比,中小企业所处的地位很不相称,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明显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就此而言,“新三板”扩容可谓众望所归。
武汉屡失机遇期盼此次钉钉
“"新三板"扩容试点将武汉列为第二批的首选已经没有悬念了,今年年内就可以看到!”与主管部门的审慎态度不同,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叶永刚教授3月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非常乐观,他认为,除了湖北省和武汉市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外,证监会的支持态度渐趋明朗。
早在2008年,以叶永刚为首的武汉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研究中心就向湖北省政府递交了关于“新三板”的咨询报告。如今,武汉光谷产权交易所负责人几乎每周都要跟叶永刚碰头交流。叶永刚说,武汉金融业在历史上很辉煌,曾是国内举足轻重的金融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也曾为在武汉设立第三家交易所、柜台交易、期货交易所、股指交易所、创业板等机遇做过积极努力,积累了许多经验。
据武汉市政府金融办透露,2010年,该市在中国金融中心指数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9,比上年提升了4位;武汉位列全国基金投资热点地区前6名,为中部地区金融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
武汉东湖高新 (600133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区上市办负责人卢胜表示,武汉东湖高新区在“新三板”扩大试点的申请排名中位居前列。目前,东湖高新区“新三板”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一旦开闸,武汉东湖高新区将实现首批挂牌企业不少于10家,后续挂牌企业不少于30家,储备企业不少于200家的目标。其中,武大有机硅、海创电子、科益药业、蓝星科技等4家申报材料已获中国证券业协会预备案受理,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等4家已通过券商内核。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东湖高新区是继北京中关村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加上旨在吸外海外资金和项目的中华科技产业园、田长霖科学园正在规划筹建,如果“新三板”扩容试点率先落户武汉将会产生积极的助推作用。据悉,“十二五”期间,湖北省经济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企业投融资渠道,把武汉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
在几番与资本市场尝鲜机遇擦肩而过之后,武汉这座致力于打造“中国中部中心”的城市渴望在“新三板”试点扩容中担当排头兵,进而在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发挥重要战略作用。
融资便捷有望给力自主创新
比武汉更心切的,是全国2000多万多家渴望融资的中小企业。资料显示,国内大多数高科技园区自2006年下半年起就开始筹备辖区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的有关工作,成都、西安、广州、杭州、天津、苏州、无锡、浦东张江、重庆等高科技园区都在积极申报。
各大城市对“新三板”试点的积极争取,都是为了促进各自辖区内的中小企业融资,未来“新三板”更是孵化创新型成长企业以储备上市资源的蓄水池。对此,武汉大学中部发展研究院王磊博士分析说,对于各大高科技园区而言,“新三板”将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融资环境,如果你这里有“新三板”,而其他地区没有,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投资落户。
目前,中关村园区企业在新三板的挂牌数量为76家,仅占中关村园区内十大产业企业总数的0.60%、园区企业总数的0.47%。而经国务院批准、与中关村类似的国家级高新区有56个,区内企业近6万家。如果按照10%的挂牌率来测算,新三板最终的挂牌企业数量将超过5000家,是现有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的2倍多。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撰文指出,因为没有审批,“新三板”将是中国审批融资上市改革的重大飞跃,并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中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可能将彻底改观。还有业内人士认为,“新三板”应该是中国的创新板,而做市商制度的推出是中国证券市场设立以来的最大变革,中国的微软、谷歌都有望在“新三板”里诞生。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大量民间资本没有投入到实业中,而是改做投资,成为炒作热钱。政府要引导过剩的流动性,发展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利用“新三板”,把热钱吸引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叶永刚教授认为,我国现有2000多万家中小企业,探索如何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空间还很大,今后甚至不排除亏损企业都可以挂牌交易。“新三板”的制度安排与主板市场不一样,宽进同时也要有退出机制。中国资本市场既需要“精品店”,也需要有“百货店”,只有这样才能让各类企业与投资主体各取所需,实现资本市场的公平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