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资本市场建设的“一号工程”——新三板市场的扩容,已行至最后时刻。据《财经国家周刊》报道,某权威人士表示,“两会”之后,监管层将正式公布第二批试点园区名单,部分配套制度改革也将一并出台。2006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新三板,
中关村为唯一一家试点园区。
证监会一份内部资料显示,新三板的扩容,是将中关村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具备条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未上市股份公司。据证监会规划,未来新三板覆盖面将扩展至全国所有非上市股份公司,形成全国集中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如此,国内数万家非上市股份公司,将全部纳入到
中国资本市场的版图,最终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格局。据悉,即将推出的新三板确定将引入个人投资者,但准入门槛可能将远高于当前市场预期,上述人士透露,“我们获得的信息是,要求有1000万元入市资金者才能参与新三板投资”。
此前市场一直传言,新三板个人投资者准入门槛可能借鉴
创业板、
股指期货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参照“2年股龄,50万资金”拟定。该人士提供的信息,恰与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在全国“两会”期间的表态相吻合。3月10日,陈东征在证监会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首次明确表态,由于新三板投资风险极大,所以将“不针对一般散户”。在投资者准入制度方面会“比创业板严格很多”。另外,数家券商的新三板负责人还透露,在交易制度方面,新三板已确定将引入做市商制度。但由于新政推出后,券商该业务还需要3个月左右的开发过程,所以做市商制度应该在2011年下半年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