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不变与方法全新 1983年2月,胡*****去深圳视察工作,临别前,他专门写下“特事特办,新事新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的题词,以表达他对特区事业的全力支持。
胡德平认为,这16个字,基本上浓缩了胡*****的改革思想。
胡*****对“方法全新”感触至深。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曾脱下军装,摘下五角星,戴上了国民党青天白日帽徽,穿上了国民党的衣服,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当时大家不但高声拥护蒋委员长抗战到底,而且还向和自己有十年血债的蒋介石高喊蒋委员长万岁。
胡*****说,这只是方法问题,方法可以全新嘛,哪怕全新到可以喊蒋委员长万岁了,但红军的立场和本质没有变,通过抗日战争,中国*****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胡德平说,父亲口中的立场不变,此立场不是这个主义那个主义,而是社会主义生产和改革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
联系当下改革现状,胡德平觉得,立场不变、方法全新,两者是相互关联、不可或缺的,如果改革可以不讲立场,方法上又不择手段,那就糟透了。
改革要改的是什么,胡德平认为,胡*****要改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而绝不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胡*****主政期间,中共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事关农业发展,连续五年如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顺畅推行,也与此直接相关。
胡*****尤其强调人民的民主权利,他总是将民主和法治两个词语放在一起讲。他从不讲或很少讲无产阶级专政,他说,夺取政权后的*****应该对全民负责。
1986年,胡*****率先提到了社会保障问题。他说,改革有进攻也要有防守,要攻防结合,老进攻没防守,生活没保障,老百姓现状都无法维持,改革是改不下去的。
胡*****曾经说,他只是一个在特殊时期走上特殊岗位的“过渡性人物”。
依据胡德平的回忆,早在1980年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时,胡*****就曾经这样讲过:工作方法我们学毛主席,工作精神学周总理,抓大事不搞繁琐哲学我们学邓小平。即便这样,我们的工作还可能干得不好,群众们还可能不满意,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些新进入领导班子的人,是些过渡性人物,是有局限性的。
胡*****补充说,不过,正因此,我们只有兢兢业业地工作,才能对得起人民,才能对得起党,才能对得起家庭。
胡*****、习仲勋、万里等老一代*****人对人民群众普遍有一个还债情结,兑现建国前党对人民的承诺,这也是这些老人在经历几次*****后的心理反映。胡德平分析说,这种情结说到底,关系到*****人的良心问题,关系到执政者的理想问题,关系到*****不应有特殊利益而只能有人民利益的问题。
一位相熟的老同志曾和胡德平讲过一件小事。
2009年国庆节前后,这位老同志去博物馆参观了一个展览,他被展览现场醒目的标语惹怒了——“辉煌六十年”。
老人百思不得其解——六十年是个什么意思呢,“文革”那十年也算辉煌吗?
“写出‘辉煌六十年’这一标语的人,他是决没有还债情结的。”换了换坐姿,往后仰了仰头,就势理下了稀疏的头发后,胡德平端起杯子,静静地靠在沙发上。
破除两大枷锁
南都周刊:真理标准讨论前后,胡*****呼吁自由气氛,反对精神枷锁和组织枷锁,并称,“在中国这样一个不自由的国度,这么发展下去怎么能够与世界其他国家竞争呢。”他是如何定义自由这一概念的?
胡德平:破除精神枷锁,这就涉及组织真理标准大讨论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个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的背后其实是解放人。如果思想受到束缚,人和人的关系成为主仆关系、主奴关系、从属关系,那么作为奴隶的这个人,他的思想能解放吗?
胡*****特别对毛泽东看京剧《法门寺》有感想,这个事他经常讲。刘瑾对贾桂说,你坐下嘛。贾桂说,奴才站惯了。
“文革”中,胡*****曾引用过列宁在《纪念葛伊甸伯爵》一文中写到的一段话:意识到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英雄;意识不到奴隶地位而默默无言、浑浑噩噩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津津乐道赞美奴隶生活并对和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
南都周刊:在破除组织枷锁上,胡*****的策略是哪些?
胡德平:在平反冤假错案上他很积极,平反冤假错案就是打破组织枷锁嘛。在当时极左思潮影响下,人们稍有越轨的,稍有和当时政策不符的,稍有一些独立思考的,就可能被打成右派。
组织枷锁一旦套到你的身上,它会时刻提醒你,你是个犯了错误的人,你是个右派,在这个组织里,你的政治生命被宣告结束了。
毫无疑问,胡*****对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赞成的,对企业里的承包也是赞成的,在承包中,他对工人的作用是肯定的。他常说,要对劳动者公平一点,奖励多一点,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他对鞭打快牛、涸泽而渔反感透了。
南都周刊:胡*****鼓励青年大胆闯,生活中他与子女的交流又是怎样的?
胡德平:他喜欢有创造精神的人,他喜欢用的词语是“反弹琵琶”,不要按常规的来,不要走别人走过的路。
胡*****看《三国演义》,他很早就对我讲,魏延给诸葛亮的一个建议是,咱别老是出岐山了,走子午谷好,这样可直捣长安。魏国灭掉蜀国走的也是阴平小道啊。胡*****说,魏延的军事思想真是值得研究啊,他的思路比诸葛亮的还好。
胡*****对广东人民,对项南,对任仲夷,对辽宁的郭峰等人念念不忘。当时郭峰支持搞大棚,带动大家经商,在全国搞得比较早。胡*****对这些敢闯敢试的人都很支持很欣赏,而且他号召我们这些子女也要这个样子。
真理面前求自由 南都周刊:1977年,胡*****主动请缨创办三本理论研究刊物,提到“北京有个旋涡”以及“你们敢不敢进”,当时的背景是怎样的?
胡德平:他向来认为,搞宣传和搞理论的,要理论联系实际,人有品格,理论也有品格,人的品格就是表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理论的品格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联系得越准确、反映的问题越集中,这样的理论文章就越好。
当时好不容易打倒了“四人帮”,没想到“两个凡是”来了,他办刊的目的就是想联系这个实际,也想联系“文革”之后经济怎么发展这个实际。那是个变动时期,他鼓励大家大胆研究,于是他说,北京有个旋涡,看大家敢不敢谈、敢不敢研究这些问题。
从“文革”走过来的人,普遍有个思维定势,会觉得一篇文章肯定是有针对性的。当时“真理标准”文章出来后,大家都在议论,这是不是在影射什么东西啊,是不是针对什么人啊。
当时我也问过我父亲,因为有人说,这是在反华国锋呢,我不相信父亲会反华国锋,也不认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华国锋的,我觉得这就是个纯粹的理论问题。
当天日记里,我记下了这样一段话:我问父亲,你是不是有所指啊?父亲说,这有什么所指的呢,这就是理论问题呗。
中国式社会主义 南都周刊:胡*****对中国模式是如何阐释的?
胡德平:前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它的治国理念是高积累低消费剥夺农民,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是高度竞争,胡*****既不想走苏联和东欧的老路,也不想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用金融变化的手段来剥夺老百姓。他讲的还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是“中国式社会主义。”
胡*****认为,中国要走通过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的道路,我们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富民,既要抓生产,又要提倡消费,但消费不同于浪费,经济发展不能通过第一部类推动第二部类,而应该用第二部类推动第一部类最终达至共同发展。
在当时,他把拉动内需、重视消费同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联系了起来。
另外,他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获得自由,他提到了*****,提到了法治。
南都周刊:即便在今天,司法独立也受到很多困扰,而在当年法制更不健全的状况下,有关社会公平尤其司法公正,他的理解是怎样的?
胡德平:胡*****说,法律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保护谁的。他说,私权在通常时期都是不能被侵犯的。
胡*****尊重宪法,他对严打,对从速从重处理,没有正面讲过,他常讲的是综合治理。我觉得他综合治理这句话,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在打击之外还得教育,对年轻人尤其如此,要防范,要给出路,都包括在这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