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中国股民为什么特别多?
atmgzy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2169
精华: 7
发帖: 646
在线时间: 1763(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18-01-16
楼主  发表于: 2011-04-06   

中国股民为什么特别多?

张化桥:中国股民为什么特别多? 
 
  中国股民队伍之庞大,可以说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外观察家们对这件事的解释无非是,“中国人生*****赌”。笔者斗胆提出一种新的假说,以供众贤批判。

  我认为,国人对股市如痴如醉的根源,在于中国“管卡压”的经济体制。因为在千万条致富之路上都有“毒蛇”和“关卡”,而且营商的门槛越来越高。所以无数人在亏钱以及心力交瘁之余选择了一个懒惰的办法,把钱押在股市上。虽然在股市上亏钱也很容易,但是股市毕竟有四大好 处。
  1、交易成本低。股市交易的印花费和佣金,显然大大低于办一家小企业的执照费、求情费、车马费、各种罚款等等。
  2、炒股似乎不需要做太多努力。虽然基本面投资是需要艰苦努力的,但大多数股民不是基本面投资。炒消息和跟风的人偶尔也可以大有斩获。
  3、炒股不需要“求爷爷告奶奶”,不需要“王局长”和“刘书记”的恩准,不需要走漫长的程序。虽然中国人对求情拉关系已经习以为常,但是无可否认,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我在深圳有个商界朋友,他说他巴结官员和求人办事已经很老道,但是晚上回家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有时不免想抽自己几个嘴巴,他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这种想法其实不少见。如果能不求人,我们还是不想求人的。我们难道天生那么贱吗?而股市在某种程度上为不少人提供了一种疗养的环境:在“管卡压”的经济中,心灵受到创伤和委屈之后,可以在股市找到一种安慰,并拥有一个“我说了算”的空间。
  大家想一想,要在中国做成每一笔生意,需要盖多少个公章,喝多少斤好酒,找多少个关系,做多少委屈自己的事。虽然我们很多人对这种痛苦已经习惯了,但不等于这不是一种痛苦。而炒股就是不求人也能办成事的一种仙境。
  深圳是个经济特区,但我感受不到“特”字。在这里,也许“管卡压”比内地有过之而无不及。最近,我听到有人把某监管部门称作“程序办”,窃以为很准确,当然心里也很悲哀。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小商贩和集贸市场活跃的时候,各方面监管很少。那是中国经济最自由和繁荣的年代。现在,我们打着“规范化”的旗号,实施了千千万万的管制,新设立了无数的机关,养活了大量的官员。当然有些新的规章是好的,必要的,但大多数管制是扼杀经济活力的,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也为寻租创造了肥沃的土壤。还有少量的坏分子以卡人为业、为乐趣,凭借手中的权力到处增设关卡,不体恤民情,不考虑对就业的影响。政府部门之间争权夺利,也拿企业和老百姓作牺牲品。
  4、股市的最后一个好处就是门槛低。
  炒股票不一定需要太多资金,可是在中国做生意需要的最低资金量就越来越多了。动不动要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才敢开张做生意。这样的门槛对于一个穷国来说,难道不是太高了吗?大多数中小企业家和创业者已经快绝望了。我以前写文章也讲过,戴尔在大学生宿舍创业,由几千元起家,成长到今天的大型跨国公司。可是中国的营商环境允许戴尔在中国出现吗?政府的统计数据本应像空气一样随处随时可以免费获得,可我们有时要付高价才能获得。营商环境的恶化使众多企业成本上涨,无利可图。可是他们又不忍心放弃,他们常说,“不做这个事做什么呢?”这是一个难以持续的状态。当人们因为无事可做才去开出租车、开小商店或者炒股票,那这还有什么利润空间呢?
  当越来越多的人放弃真正的事业而潜心炒股,大家会慢慢发现我们已经无股可炒:因为股市只是经济的派生物或衍生产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我们的官员和民众之间,存在着一种有毒的仇富心理。如果某家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出现了麻烦或破产,幸灾乐祸的人会很多。殊不知,民营企业为我们创造了大量就业,贡献了税收,提供了竞争,从而改善了整个经济的效率。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经济的今天,更没有中国经济的未来。
  中国很穷,而且资源枯竭,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应该鼓励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每天都不断涌现,而不是继续容忍今天的“管卡压”经济。我们庞大的股民队伍,是对“管卡压”经济体制的无声抗议。

百年魔怪舞翩跹!
zqc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2504
精华: 0
发帖: 1569
在线时间: 1288(时)
注册时间: 2011-02-20
最后登录: 2018-11-19
沙发  发表于: 2011-04-07   
比以前已经开放多了,不算“管卡压”如果真的大放开,散户就能大赚钱吗?中国人口多穷人多是事实,所以选择股市的人多,投资股市不是懒隋的办法,而是中囯人勤劳节约的习惯和本性决定的,谁能真正理解一个投资人的苦衷及心理呢,十男九赌这是人之常情,其实我们不怕输钱,输要输的服气,我们怕的是市场不规范,怕的是上市公司抽老千,怕的是上市公司移花接木搞非正常死亡,股市里的限售股也实在太多了吧,稍微拉高一点,限售股就出笼,看来还是选择老三板不错,前几年我们如果迭择房地产早就发了。
atmgzy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2169
精华: 7
发帖: 646
在线时间: 1763(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18-01-16
板凳  发表于: 2011-04-18   
靠炒股发达是少数人的游戏

张化桥
瑞银中国区投行业务副总经理 


  我上世纪70年代到武汉上大学,以及80年代在澳大利亚读研究生期间,都喜欢给亲友写长长的信。当然,那时候,穷学生是没有钱打长途电话的,也没有计算机。我写信有时候洋洋洒洒好几页纸。我还经常打草稿,再抄写一遍。

  我自己的小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其实就是把读者当作远地的亲友来写的。后面三分之一写得不好,但前半部分我很满意。我确实有话要说。

当了十几年的证券分析师,我究竟有什么样的体会和醒悟,胆敢让读者为我花钱和花时间呢?醒悟是一个过程。我现在正处于半梦半醒之中。我把我迄今为止的醒悟做了如下的归纳:

  第一,古今中外,做生意而发达的大有人在,而炒股票发达的只是极少数。而且,在炒股票发达的这极少数人中,绝大多数是依靠赚取管理费和利润分成而发达的。也就是说,他们发达靠的是别人的钱,他们是卖铲子的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老板。单单依靠投资而发达是罕见的。

  第二,股民如果想发达,就必须把自己当成生意人,把自己当成真正的股东。这就决定了持股的长期性和选股方法要坚持基本面。这是第一个结论的自然延伸。生意人(餐馆老板、百货店主、汽车修理厂的老板等等)如果没有把企业上市,并不知道他的身价每天的涨跌。他们只管埋头干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很多情况下,一不小心就发达了。他们发达的概率远远高于股民发达的概率。试想,如果他们每天把他们的餐馆或者商店买来卖去,他们能发达吗?除了注意力的分散以外,他们得支付多少费用啊!

  这十年,中国人在房子上赚钱的不少,但是在股票上赚钱的不多(除了生意人和原始股东以外)。你会说,那是因为房价的直线上升。但是,如果房子也像股票一样,只要打个电话或者按一下计算机键盘就可以成交的话,我们会耐得住寂寞吗?我们频繁的交易只会肥了税务局和经纪人,而房主的最终净回报会大打折扣。上市公司的董事们,因为股票的锁定,或者不好意思卖(形象方面的考虑),而被迫发达。这样的例子很多。

  第三,股市里到处是专家(有时敝人竟然也被误以为是专家)。但是,你问问自己,专家们为什么都有那么好的心肠主动把真谛传给你呢?他们为什么不悄悄地自肥呢?

  第四,宏观经济的故事一般都挺有趣,而且学术流派很多,但是它们与投资的关系不稳定,不可靠,不中用。

  第五,我们应该认真研究问题和企业,但不要做预测。如果一定要做预测,那就只做长期的、模糊的和方向性的预测。做预测而犯错误的概率正好是一半。每每听到别人预测年底的,甚至下个季度的股票指数,汇价、铜价、金价、股价或者物价指数,我就想哈哈大笑。人们真勇敢!(声明:我多年以预测股价为生,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直到醒悟。)

  第六,股市的丛林中到处是陷阱,怎么提防都不过分。留足空间是关键。我最近还发现了自己给自己设下的“价值陷阱”:因为偷懒,我和很多股市的同行者一次又一次受害于夕阳行业或者不思进取企业的诱惑,亏了钱还慷慨激昂地为那些公司辩护。

  (本文不代表作者的雇主观点。)
百年魔怪舞翩跹!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