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历史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创新。
创新带来概念的更新和初级阶段参与的少数。这个思路非常重要。
2011年清明假期,中央2台播出了一个股市剧目:大市中国。
回顾了中国的股市发展,这种节目是否带有一定的思路导向?
三板市场最近被放在中国股市的风间浪口。其最主要的基石就是经济发展需要。
从老八股开始当时的股票是经济社会的创新,由于不同于国人几十年来理财的储蓄。
它会输钱这给性质,少数人参与了。
第一次认购证30元版的出现,由于不是说同老八股一样买股票能挣钱,
而是有可能你的30元会打水瓢。那是的月工资才100元。很少人参与。
第一次的绩优股由于股票的分化,绩优股成为连续增长的少数票。参与的比例被硬性划小了。
之后网络股:综艺股份、上海梅林。资产重组股:双鹿、农垦等更是把参与的少数从板块缩小到个股。这种少数人参与的概念更是被发挥到一个极限水准。
随着股市的不断发展,市值增加,交易活跃,股民不断在跌倒中成长。
参与的少数问题更是一个不断被创新的主题。
上涨题材的更新更加成为一个玄机。之后简单的单个公司重组演变为多个企业合并。
权证的引入更是凸显了资本角逐的高点,市场在不断紧缩后开放(T+0)的禁止到开放。
暴利的程度在不断被放大,但可参与的品种在不断的缩小。
那些99%不被看好或不敢参与的品种更是扑面而来。
中小板、创业板高市盈率发行及需风险自负协议书又使得部分高利润品种被局限在小众范围。
当前沪市总市值234803亿、流通市值156600亿。深市总市值81574亿、流通市值51541亿。按流通交易换手10%沪深二地也要将近20000亿元。但沪深单日当前成交不过3000亿元。
要撬动总盘上扬谈何容易。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可逆转理由和货币控制政策,小众暴利将继续延续。
创业板由于政府IPO申报调控原因,正演变为中小板。
最真的创业板将是新三板,政府不会将国家资金和银行资金投入到风险较大的新三板。
这部分发展工作交由民间资本来执行,民间资本的主流介入,更是确立了新三板将是一个
风云巨变的市场。
券商报价制只是要狮子来制约老虎的凶猛,可狮子也是食肉动物。
老三板股票由于其小众化特点,其涨跌动能在2006---2010年间已经表现的非常完美。
50、05等波动幅度最大区间在10---20倍。这还是他们还处于股票工具状态下的表现。
牛市的出现主要靠政策,不管是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
对于三板来说从他出生以来还没有被政策的阳光照耀过,
2011年从政策点讲该是三板被阳光照耀的年份。
大家持有三板股票却对三板股票的信念出现波动。
觉得三板分新与旧,公司有业绩好与差。
股票性质有创业园、二网股、退市股之分。
只是事实。这有的挑(可以在三板内选股或换股)
但没得选(选来选去还是三板股票)除非你退出三板。
可只要回顾每次中国股市的大牛市,你不难发现,
不管是绩优股、科技股、大盘股、ST股。在那波行情中那个不被狠狠的拉升。
只是时间先后、幅度大小、涨跌快慢问题。
有人爱在牛市里不断找牛股,换股很频繁。
牛人自然节拍很牛,但牛人数量很少。
衰人换错的多,衰人更多。
有人看好三板1日股也有人看好3、5日股。这都没错,因为它们都是股市的工具。
但近6个月来5日股一直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内波动,控价行为很明显。
3日股、1日股的波动反而较大,主力的目地是否为了减小价格波动,
减少回避因差价因素而带来的量能变化。
不管是三板那种票,如果你觉得2011年三板会被阳光照耀,你是否该拿好了。因为三板股票够小众,市值够小,更有故事可讲,更能被小资金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