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登录
用户名
Email
密 码
安全问题
无安全问题
我爸爸的出生地
我妈妈的出生地
我的小学校名
我的中学校名
我最喜欢的运动
我最喜欢的歌曲
我最喜欢的电影
我最喜欢的颜色
自定义问题
您的答案
找回密码
高级
我的快捷通道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下拉
注册
用户名
Email
安全问题
无安全问题
我爸爸的出生地
我妈妈的出生地
我的小学校名
我的中学校名
我最喜欢的运动
我最喜欢的歌曲
我最喜欢的电影
我最喜欢的颜色
自定义问题
您的答案
■green
■orange
■wind
■red
■purple
金田A/金田B 400016/420016
信联 400042
长兴 400043
大菲 400046
花雕 400049
龙科 400048
隐藏
快速浏览
三板综合论坛
综合信息
维权信息
政策法规
学术研讨
老三板研究中心
第二板块
高手论市
荐股擂台
特区版块
挚友书斋
新三板/区域市场
两网历史遗留问题个股论坛
834019 大自然
400002长白
400005海国实
400006京中兴
400007华凯
400009广建
400010鹫峰
400013港岳
主板退市个股论坛
水仙A/水仙B 400008/420008
中浩A/中浩B 400011/420011
粤金曼 400012
金田A/金田B 400016/420016
国嘉 400017
银化 400018
九州 400019
五环 400020
华夏(鞍一工) 400021
海洋 400022
南洋 400023
宏业 400025
中侨 400026
生态 400027
金马(鑫光) 400028
汇集 400029
北科 400030
鞍合成 400031
石化A/石化B 400032/420032
斯达 400033
比特 400035
天创(环保) 400036
达尔曼 400037
汇绿 400038
华圣 400039
中川 400040
数码 400041
信联 400042
长兴 400043
哈慈 400044
猴王 400045
大菲 400046
龙科 400048
花雕 400049
龙涤 400050
精密 400051
龙昌 400052
佳纸 400053
托普 400054
国瓷 400055
金荔 400056
联谊 400057
创智 400059
高能 400060
长油 400061
二重 400062
国恒 400064
大洋B/本实B/武锅B 420047/420058/420063
休闲论坛
休闲娱乐
你顶我顶大家顶!
证券软件
电脑软件
»
综合信息
»
河清:西方文明正史之质疑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 帖
主题 : 河清:西方文明正史之质疑
使用道具┊
复制链接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大林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6771
精华:
59
发帖:
4654
在线时间: 4215(时)
注册时间:
2010-04-21
最后登录:
2019-07-17
楼主
发表于: 2011-05-06
倒序阅读
┊
只看楼主
┊
小
中
大
河清:西方文明正史之质疑
河清:西方文明正
史之质疑
作者:河清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3283 更新时间:2011-5-5 顶 热 荐 【字体:小 大】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西方文明正史之质疑
如果做一个自我介绍的话,我最早是学法语的,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是工农兵大学生,76级,最后一届工农兵。后来到浙江美院读了西方美术史的研究生,87年去法国读博士,在法国待了十年。学术方面比较泛,比较杂。本专业是法语,后来是艺术史,后来对别的方面也有涉猎。我是去了西方以后,才回过头来真正发现了中国文化的好处,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我的第一本著作《现代与后现代》是在法国写的,1990年底写完。那时我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差距”,而是一种“差异”的关系:“差距”是先进落后;“差异”是你我不一样。而且在这本书里,我已经在批判进步论,就是“社会进化论”的概念,指出进步论背后是西方中心论。当我去年买到或者说读到了这本《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的时候,我觉得它提供了太多的详实的史料,来批判欧洲中心论,让我感觉特别的高兴。终于有这么一本书,一个西方人完全是从史料,大量的史料,我们大家都不知道的史料,来证明:所谓的西方文明,是吸收了大量的东方文明的成果,西方文明的起源大量源于东方。所以我今天讲座的标题“西方文明正史之质疑”,相当程度上是为了推荐这本书。
100多年来,我们在书本上所读到的西方历史、世界史是西方人写的。我们都知道,知识是一种权力。谁写的书,谁在发布一种知识和信息,其实是代表了他自己的利益,为他自己在辩护。比方说现在的“蒋介石热”,很多学者根据的是蒋介石的日记。他的日记当然是要将自己写得很好,所以都把蒋介石写得很高尚。现在出现了大量的把历史反过来的说法。所以知识是一种权力,这是我所要强调的。
今天我们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看到的历史都是西方人写的。而这种西方人写的西方文明正史,充满了西方人的历史优越感或者文化优越感。根据这部历史或者西方正史,西方人自古就文明。西方历史开始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跳过去,然后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然后是工业革命,人权、自由、民主,一脉相传,让人感到西方文明是一个完全独立于其他文明,完全是它自己自生、自发产生发展出来的一种文明。在这样一种历史描述下,在这样一种知识体系灌输下,我们都仰望着西方,崇拜着“西方文明”。
100年来,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怀着一种极度的崇拜,同时也深深地背负着一种文化上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在今天依然非常的深重。那么这种文化自卑感是从哪里来的?其源头或者直接的源头在哪儿?根据我的体会和研究,我认为中国人的这种文化自卑感根本上是来源于西方的“进步论”。进步论,大家可能很少听到这个词,国内的学术界近年慢慢地有了这个词。事实上,国内最早说进步论的可能就是我,因为我这本书是1990年底写的,94年在香港出版。现在这个词在国内学界出现多起来了。进步论其实就是“社会进化论”。进步论的实质是一种西方文化中心论,或者欧洲中心主义。我们也可以说,进步论也是西方人写自己文明正史的“春秋笔法”,就是完全无视其它的文明,把自己的文明打扮成最先进的。
进步论产生的时间是在1780年前后,法国大革命前夕或者法国大革命期间。进步论在西方的产生,跟西方人开始写自己的文明史是同时的,其实是同一个东西。西方提出社会进化论的第一人,是一个法国人,叫做孔多塞,是一个贵族。他写过一本《人类精神进步史纲草图》。他当时特别受鼓舞于英法在美洲的殖民,他感到了一种英法文明的优越感,同时也为当时英法两国所经历的文明和技术的进步感到骄傲,因此产生了一种“英国和法国是人类最先进的”思想。他把人类精神进步分为十个阶段,“十段论”。孔多塞是提出英法文明优越论或者西方文明中心论的最早的人。
在1780年之前,就是在孔多塞之前,西方基本上是崇拜中国,崇拜中国文化。大家知道,十八世纪在欧洲是一个“中国热”的世纪,在各个方面。我是学艺术史的,他们在艺术上大量地吸取了东方情调,如中国的陶瓷、茶艺,包括园林艺术,传到了英国。当时的伏尔泰、莱布尼茨都是中国文化的崇拜者。18世纪的西方人,都是把中国看做理想社会,把中国当做一个他们未来要模仿、取法、学习的一个榜样。因为当时的法国是封建君主制,宗教不宽容。而中国是文人当政,宗教宽容,社会平等,因为中国有科举制度,平民百姓都可以通过读书达到社会的高层。所以在1780年之前西方是崇拜中国文化的。
但是在1780年以后,西方人慢慢开始自我感觉好起来了,就开始把自己的文化看成是最先进的,其它地方的文化都停滞不前、落后,只有西方是理性的,其他地区都是非理性的;西方是文明的,其他地区都处于野蛮的、蒙昧的状态。
在孔多塞之后,像黑格尔、孔德、摩根、马克思、韦伯,都是在这个线路上,把欧洲、把西方描绘得非常文明理性,而东方都处于一种未开化、停滞不前的状态。黑格尔认为中国是处于历史之外,是一个非常蔑视中国的人物;马克思也把东方的生产方式叫做“亚细亚生产方式”,处于一种叫做“东方专制主义”制度下;韦伯写过一本《新教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这样的书。我以前关注的是这本书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之间关系的论述。但实际上韦伯的真正用意还不是论述新教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他更主要的是在说为什么西方会产生资本主义,是因为西方有理性,西方把劳动理性化,而非西方国家没有理性,没有把劳动理性化,所以没有产生资本主义。而韦伯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个人,因为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学,韦伯是祖宗。他是西方社会学一个祖师爷一样的人物。他把西方文明描写的非常的优越,影响很大。
所以可以说,19世纪是西方大规模写文明正史,西方文明正史开始确立的一个时期。西方中心论就是在19世纪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并得到确立。
西方人把西方文明看做是独立自生的,与其他文明没关系,就像“圣母玛利亚童贞生子”的一种情形,因为圣母玛利亚是没有与男人发生关系就生了基督了。西方文明没有与其它文明发生关系它自己就产生了,所谓“欧洲的奇迹”。这个比喻特别形象!还有一些西方中心论者,把东方比作彼得·潘。这是英国一个小说家笔下的人物,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那些西方中心论者认为西方已经成人了,而把东方比作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东方永远处于一种昏聩、非理性的状态;西方是主动的,东方是被动的;西方是父权、阳刚式的,而东方是女性、柔弱的。
这种西方文明史观在19世纪得到确立,然后通过它的知识体系向全世界进行传播。两百多年来,进步论或者社会进化论随着西方知识体系的确立,在全世界得到传播。以至非西方的文化人也接受了这种西方中心主义的学说,开始了文化自卑,崇拜西方文化,鄙视自己的文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全盘西化论。
中国自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之后,社会进化论一统中国文化人的天下。天演论就是社会进化论。从那个时侯开始,中国人被这么一种西方中心的学说所毒害。我把进步论或者社会进化论称作“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鸦片”。这种精神鸦片的毒害,在今天的中国依然非常的惨烈!
自从进化论传入中国以后,首先爆发了五四运动,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全盘否定中国自己的文化。当时中国文化人就提出要消灭汉字。有一个口号叫做“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他们也对,因为文字就是一个文化的基础,你不把这个文字消灭掉,怎么能把这个文化否定掉呢?你要把中国文化消灭掉,一定得先把中国文字铲除。
胡适是宣传这种全盘西化思想的代表。他认为,人家走路、吃饭都比中国人高明,各个方面都比中国人高明。中国人就是姨太太、小脚,这就是胡适对中国文化的概括。鲁迅先生也否定中国文化。他看中国历史,读了半天最后读出两个字,“*****”!这种否定中国文化的案例、说法和人物可以无穷无尽地举下去。
而且,这种思潮或者说这种思想,不仅深深影响了胡适这样的自由派,还深深影响了中国*****人。左和右都受到了五四精神的深刻影响,都是否定中国文化,崇拜西方文化。只不过,左信奉的是一种消灭私有制、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右信奉的是英国和美国的自由主义,如宪政。但是民主,德先生、赛先生,左右两派都是完全信奉的。
所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出现了一次“文化热”,可以说是五四精神在八十年代的又一次大爆发。当时的所谓的文化热,再一次批判中国文化。有一部专题片叫做《河殇》,它就认为中国文化属于黄土地,黄河,黄种人,这是一种黄色的文明,西方文明是一种地中海的工业文明,是一种蔚蓝色文明。中国文明已经枯竭,已经再也不能流淌出新文化的血液,必须得走向西方蔚蓝色的文明。五四时候很多学者认为,世界文明分为三个阶段。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或者第二阶段叫做古代文明,第三阶段叫做近世文明,而中国则处于农业文明或者说是古代文明,还没有走向第三阶段。
所以八十年代其实是重新拿出了五四一些文化人的老调,认为中国文明处于比西方落后一个阶段的文明,西方文明已经走到了一个比中国更加先进的状态,中国文明必须向西方文明,如今被称作“普世文明”。
今天,前三十年的一种西方的乌托邦破灭了,后三十年我们又开始去崇拜另一个西方的乌托邦,所谓“民主宪政”。“左的乌托邦”失败了,“右的乌托邦”在中国依然十分时尚,在中国的知识分子里面,尤其是文科学者里,占据绝对压倒性的优势。他们认为中国必须走向民主化,搞多党制,就是没想到中国自己文化的价值。
进步论对中国的危害是非常深重的!实际上西方历史远没有西方文明正史所描写的那样文明,中国历史也远没有像西方文明正史所描写的那样落后,是一种封建、专制的历史。在最漫长的人类历史时期,或者有文化历史的时期,西方是长期处于人类文明圈的边缘,长期野蛮落后。而东方,阿拉伯文明,中国文明,则长期是处于人类文明的中心,居于领先地位。
这一点我们大家都可能会大吃一惊:历史怎么会是这样的?怎么可能呢?只是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都是西方中心论。但事实应该是我刚才说的这样。只是西方文明正史完全不承认它从东方文化,从阿拉伯文明和中华文明中吸取成果,都说是自己独立发明的。可以说今天我们所接受的西方文明史是一部伪史。所以我认为霍布森的《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是一部颠覆西方文明正史的作品。它以大量详实的史料批驳了欧洲中心史观。
我读了这本书大概有四点归纳,前面三点更多是与这本书有关,第四点是我自己的发挥。
第一点,是东方最早引领全球化。在这本书里面,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般我们都认为全球化开始于西方的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就是说从1500年才开始所谓的全球化。但事实上所谓的全球化,从基督纪元500年就开始了,比我们今天所习惯认为的至少要早1000多年。而基督纪元500年所开始的那个全球化是东方引领的,是东方主导的。
这里面可以分为两个阶段:500——1100年的时候是以中东、北非为中心;从1100年开始,也就是从中国的宋代开始,这个时候是以中国为世界文明的中心。第一个阶段是以中东、北非为中心的全球化。在基督纪元610年时候,有了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不仅是宗教,也是文化,也是经济。伊斯兰教从610年开始慢慢就统一了中东和北非,甚至还占据了西西里岛,地中海南边和西边的西班牙的一大半,都是伊斯兰的。当时伊斯兰的文化区把地中海当做是自己的一个内海。伊斯兰教不仅向非洲,也向东传播,向印度传播,一直传到中国,它的传播力量是非常广泛的。
与韦伯认为只有西方才有资本主义重商精神的结论相反,其实伊斯兰文化是一个非常重商的文化,因为穆罕默德自己就是商人。而且根据伊斯兰的教义,致富也是安拉真主的仆人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一点和新教伦理很相近,因为新教伦理非常鼓励发财致富。所以说当时的中东北非这些伊斯兰文化地区,已经出现了非常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贸易非常发达,交易非常的远距离,像巴格达、开罗,印度的卡利卡特,或者中国的广州,这些城市都是国际大都会。而相形之下,什么里斯本、威尼斯、伦敦等欧洲城市,都显得是偏僻的郊区小镇。当时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非常繁荣发达,大量地出现了城市。而在欧洲,城市只是在12世纪才开始出现。
埃及,当时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线路,红海到印度,一个非常重要的贸易线路是埃及控制的。埃及自己也有非常发达的蔗糖业、亚麻业。我们今天英语的sugar,其实它来自阿拉伯语sukkar。不仅仅是埃及,整个非洲也具有相当高的文明。我们现在认为非洲贫穷落后,是因为它被西方殖民者灭绝了当地的文化,整个地把非洲文化给彻底地灭绝了。现在很多非洲国家连自己的语言都没有,要么讲英语,要么讲法语。而在西方人去非洲殖民之前,非洲是相当的繁荣,有很多、很好的城市贸易。
到了基督纪元1100年以后,随着北方的蒙古帝国建立,实现了一个跨欧亚大陆的、非常辽阔的这么一个帝国,它带来了一个叫做“蒙古治下的和平”(Pax Mongolica).所以在这个地区里没有战乱,商人远距离贸易得以保障。包括西方传教士到中国来,包括马可波罗到中国来旅行,都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所以当时东西方之间,北边有蒙古帝国,南边有伊斯兰,海上有埃及跟印度的贸易,当时的这种全球化贸易是非常发达的,并不像我们现在的历史书所告诉我们的,是西方的哥伦布、达伽马发现了新航线,才开始全球的贸易。其实在西方文明之前,东方早就相当的文明了!
到了基督纪元……我为什么老说基督纪元,是因为我个人不赞成把基督纪元叫做“公元”。中国人又不信基督,你为什么要把他的诞生年份作为中国的时间的开始呢?你可以像台湾的“民国……年”那样,新中国在基督纪元1949年建国,你可以搞一个年号嘛,你可以搞一个“独立元年”,今年是“独立61年”,都很好呵!那样可以跟自己的历史对接。现在的“2011年”,跟中国的历史没有任何的对接!是吧?犹太人有犹太人自己的纪历,伊斯兰有伊斯兰自己的历法,日本有自己的年号,都可以有自己的纪元,中国为什么不可以有自己的纪元呢?都可以有自己的。
到了基督纪元1100年的时候,就是宋代的时候,我们今天都知道汉唐了不起,其实宋代更了不起。唐代只是一个开端,真正对世界产生现代化影响的,更多的是从宋代开始。很多现代的科技成果,都是在宋代被发明出来。我们今天只知道英国有工业革命,其实宋代时候就已经有钢也有铁,开采煤矿,开始使用焦炭,就是能源革命和工业革命呵;还有农业革命,精耕细作,各种各样的农业技术被发明,并得到普及;还有军事革命,中国在基督纪元800多年的时候发明火药,1231年发明火铳,1288年发明大炮,都是军事上的重大贡献!我们以前总是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只是用来作焰火,西方人用那个火药拿来做大炮,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只是中国人没有使用大炮像西方人那样走帝国主义的道路。中国人建立的是一种“天下朝贡体系”,而不是像西方那样直接去占领那个地方:你给我当奴隶,我用你;不给我当奴隶,我就把你杀光,然后把你的土地抢过来。他们是这样一种方式,我们不是这样一种方式。
宋代还有航海革命。今天我们都知道四大发明,其中有指南针。但是今天的中国人往往都没有把指南针的发明跟航海事业发生关联,甚至认为中国发明指南针是风水先生拿来作罗盘用的。因为我们习惯认为中国是封闭的国家,这是完全错误的看法。其实明朝中国的航海、海外贸易非常的发达,非常大量的在进行。最近有一个西方人写了一本书叫做《白银帝国》,我们才知道中国的明朝这么利害,全世界的白银都到中国来了。西方人搞的那点香料贸易却被无限夸大了。
我们怎么会形成中国是一个封闭国家的印象呢?是西方人的历史书告诉我们,中国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国家,长城是中国封闭的象征。长期以来中国那些文化自卑的人也跟着西方人这么说。明朝是一个非常强大、繁荣的国家。美国保罗·肯尼迪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列强的盛衰》,其中最早的一个强国就是中国的明朝。
第二点:“西方”身份的确立,是基于对“东方”的妖魔化。欧洲人为什么会产生“西方”这个概念,产生“欧洲”这个概念,是建立在“他者”观念的基础上。他们先创造出一个“他者”,就是“东方”,必须得是跟它敌对的,然后才有了“西方”。有了“他们”,邪恶的“他们”,才有了“我们”。从基督纪元1000年开始,西方人对东方人,对伊斯兰文明就开始妖魔化。
这种对“东方”的妖魔化,是为那些欧洲封建主统治农奴提供合法性。因为西方的封建主对农奴的压迫是非常残忍的,农奴没有任何地位,农奴没有权力离开土地,比中国的农民处境惨多了。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可以自由流动,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而西方封建制完全是农奴没有人身自由的制度。西方的封建领主、贵族,为了维持这样的统治,必须创造出一个敌人,于是就把伊斯兰的东方描绘成一个非常恐怖的对手。其实,伊斯兰的文化要比西方文化仁慈得多,人性得多。西方人的十字军东征,占领了耶路撒冷后就屠城呵,耶路撒冷血流成河。但是阿拉伯人重新夺回了耶路撒冷之后,对西方强盗并没有以牙还牙,并没有把他们都杀了,而是发给路费,让他们回家。在阿拉伯人统治的时候,耶路撒冷城里各种宗教和谐存在。但西方人占领的时候,就必须只能信奉基督教。因为他们是非常自我中心的,非常残酷的。在我的理解看来,西方所谓的十字军东征,是一次一次到东方来抢掠,相当于倭寇到中国来,他们是“西方的倭寇”。当时东方很富饶,很富裕,而当时的欧洲则完全处于非常野蛮、非常落后、非常贫穷的状态。偏于英伦岛的英国就更不用说了,是“野蛮的野蛮”!你们看过《圣女贞德》那个电影吗?当时英国士兵到法国来,到法国农家,把肉扣到桌上,用手抓着吃。这是很真实的当时英国人的写照。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继续对东方妖魔化。比如但丁写的《神曲》,其中写到地狱,他把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放地狱的第八层,把穆罕默德描写成非常恐怖的一个形象。所以今天美国人、西方联军打利比亚,打伊拉克,都是西方文化对伊斯兰文化一千年或者长期以来的一种仇恨和敌意。今天我看电视,新闻中把英语里“联军”这个单词翻译成了“多国部队”.人家那个单词的本意就是“联军”,可是中国却把它翻译成“多国部队”,显然是担心直接翻译成联军会让人想到当年的“八国联军”吧。我们的文化“精英”,是非常替西方作掩饰!联军就是联军嘛!怎么能是多国部队呢?所以中国的那帮媒体“精英”,整个的是站在西方的立场上。
第三点,西方的“崛起”,完全是偶然+帝国主义,有很多历史的因缘巧合、风云际会。英国人采取的是一种分而治之的方法,对印度这么大一个国家,它这么小的一个国家能够对印度实行统治,就是靠分而治之。后来碰到了伊斯兰地区,碰到了中国这样的大块头,实在吃不下去了,它只能采用瓜分的方式。所以中国能够有今天的独立,实在要感谢中国块头太大了。当然中国还有统一的文字,文字文化的力量也非常重要。
西方的所谓“崛起”,并不像今天中国的那些文化自卑的“精英”所描绘的那样是“大国崛起”,是因为他们的政治制度好,他们有民主才崛起,完全是扯淡!西方能够崛起,是因为他们搞帝国主义。最早的帝国主义,西班牙、葡萄牙,那是些什么地方?不毛之地!伊比利亚半岛那个地方,不产什么东西,也并不肥沃,种个葡萄还可以,它没有其它东西可以出产,所以就只有抢了!哥伦布到美洲去,也是要抢块地方呵,他们先是沿着非洲海岸抢,然后抢到了美洲,发现了大量的金矿银矿。为什么说是偶然?因为其中一个偶然,是中国的明朝使用白银作为货币。假如中国不使用白银作货币,那么西方的白银再多也没用呵!正因为中国明朝开始使用白银作为货币,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美洲抢了大量的白银黄金,所以才能跟中国做贸易。
拉丁美洲为什么叫拉丁美洲?因为南美洲主要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统治,除了巴西讲葡萄牙语,其他地区都讲西班牙语,都是拉丁语系,所以叫拉丁美洲;北美洲主要是荷兰、英国、法国的势力,北边更多的是新教徒。新教徒对待印第安人的方法,是种族灭绝,杀掉,杀光。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原来有两千万人,今天只剩下几十万人,圈起来那么一个地方,让他们自生自灭;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是杀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按照现在的统计,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杀害的印第安人,至少有5000万!美国的那些总统,许多是靠杀印第安人取胜才当上的,军功嘛!杀印第安人有功有赏,杀一个赏100美元。所以北美把印第安人杀完以后,那些土地就拿来种棉花,因为印第安人拒绝当奴隶,谁来种?所以欧洲殖民者就从非洲抓来黑人来种棉花,给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原料。从此把印度的纺织业打败了。
西方“大国的崛起”,我们的电视片从来不提这种帝国殖民主义因素,从来不说是帝国殖民主义让西方崛起,而是都说它的政治制度好。中国的落后是因为政治制度不好。这是非常有问题的。
西方所谓的文艺复兴,都说是把古希腊、古罗马的东西复兴了,而从来不说它是从阿拉伯人那里拿东西。意大利是西方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它处于欧洲最东边,最靠近东方,所以是意大利近水楼台,最早从阿拉伯人那里拿东西。今天很多东西,西方文明正史告诉我们,是意大利人发明的,而实际上都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我们的历史书告诉我们,“日心说”是哥白尼发明的,而其实远在哥白尼之前,有个阿拉伯人叫沙蒂尔就发明了日心说;“地理大发现”,说是达伽马发现了印度。其实那条航线,中国的商船、阿拉伯的商船早就在行驶了。霍布森提到,那个达伽马能够到达印度,是一个穆斯林人给他领航,并不是他贸贸然、茫茫然就发现了印度,而是有人在给他领航。甚至现在还有一个说法,美洲也不是哥伦布最早发现的,而是中国人发现的。有一本书叫做《1421年,中国人发现了美洲》,是英国的一个领航员叫做孟西斯在前几年出版的,中国也有翻译,但是没有什么影响。像这种能够大长中国人志气的书竟然没有人去宣扬,其实这本书在全世界发行几百万册,是影响非常大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发现了一张海图,这张海图不是哥伦布之后而是哥伦布之前的一张海图。他根据哥伦布的一些航海日志,然后整理、考证出是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美洲。大家可以去看看,至少有这样一种可能性。
西欧当时的农业是非常落后的,包括播种技术,包括马上套的那个轭呀,那个犁呀,都是从中国,从东方传过去的。根据霍布森的观点,1700年以后,英国的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技术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他说瓦特发明的那个蒸汽机的原理,跟中国的那个风箱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一进一出,是从意大利传到了英国。他进行了某种关联性的考证。英国的纺织机械也是从中国传到印度,从印度传到意大利,然后再传到英国。所以西方的所谓科学技术,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中华文明对西方的影响不仅仅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而且在制度、思想方面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尤其发生在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比方说“理性”的概念。理性是西方启蒙运动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其实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家能够对西方君主制,对西方的宗教进行批判,是中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像伏尔泰批判宗教的不宽容,其实他是受到中国模式的影响;还有“自由”的概念。英国的“自由”概念,也有中国的渊源。现在这样的说法越来越被中国的知识界所接受,甚至被中国的自由派所接受。就是说,英国亚当·斯密的“自由”概念,它最早是来源于中国。中国有一个叫“无为而治”的说法或做法,影响了法国重农学派的魁奈。魁奈把这种“无为而治”翻译成“放任”,后来这个法语词被原封不动地被引进了英语中。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亚当·斯密才发明了国家不要过多干涉市场的经济“自由主义”,无为而治嘛,政府不要过多干预市场。这么一种思想,其实是来源于中国。
第四点,今天讲的最后一点是,中国历史并非是专制的历史。今天中国的文化人、读书人都已经深深地受了西方正史的影响,认为西方是理性的工业文明,中国是落后的农业文明,封建、专制。
一般地说,“专制”是个贬义词。英语是dictator,就是欺压人民,完全为统治者自己谋利益,这样的一种制度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专制。但是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来都不是像这样一种从贬义意义上去理解的制度。我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两个要点:其一是中央集权,就是“大一统”,从秦代开始;其二是“为民”。可以说“集权为民”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一个根本的原则。马上打天下,他要用武力,他要中央集权;马下治天下,他就必须要实行“为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从中国非常早的历史时期,在战国,中国的哲学家荀子、孟子就已经意识到人民的重要,我们一般把它叫做“民本思想”。荀子的“水之载舟,水之覆舟”的比喻,水就是人民,舟就是君王,水可以承载着你,也可以推翻你,我认为是政治学里一个非常高的智慧。这是什么时候?两千多年前,我们就有这样的智慧。所以“为民”这个概念是荀子提出来的。中国人从来不讲民主,从来不相信人民可以自己做主。我写过一本书叫做《民主的乌托邦》,民主从来就没有实现过,走遍天下,哪里有真正实现民主的?投个票就叫做民主啦?卢梭早就讲过了:英国人只有在投票那一天是自由的,投完票依然是奴隶。所以西方人把投一票就叫做民主,完全是虚幻的。西方不是说实行代议制吗?代议制是“代民做主”,也不是由民做主。民主不可实现,但中国的“为民”是可以实现的。
一个社会总是由少数人统治的,但这个少数人的统治必须“为民”,一个“为民”的王朝可以延续很长时间。假如这个皇帝不“为民”,实行暴民残民,对不起,那么很快大家就可以把他推翻了。这个道理很简单,秦始皇实行暴政,很快就被推翻了。但是中国的朝代常常都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这是西方历史所不可梦见、不可想象的。西方哪里有这么长时间的和平?西方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和平,一般都是说罗马和平两百年,以后就再没有过两百年这样长时间的和平。我们知道美国有一个学者叫做亨廷顿,他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就是整部欧洲历史,“战争是常态,和平是非常态”。这跟中国那些文化自卑的“精英”所讲的不同。他们坚信,中国的历史充满了战争、充满了残暴、充满了杀戮,而人家的历史则是理性的、文明的……他们不知西方的历史完全是一部战争史。西方的战争,宗教战争,世俗战争,各种王位继承战,一直都在打仗。到了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杀人如麻,现代的杀人技术越来越高。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是一种“集权为民”的制度。舟必须为民,否则你这个舟就要翻掉了,这是个辩证关系,中国人很早就理解就明白这种辩证关系。我们的儒家学说,也并不像今天所理解的那样是一种愚忠,一种奴化思想。你读一读《孟子》,孟子说把那个夏桀杀掉了,只听说是杀了一个独夫,而没有说是“弑君”。不是一个违反儒家伦理的弑君,而仅仅是杀了一个独夫而已。只要这个君王不“为民”,人民是有权推翻他的。孟子的说法就是,你君王对老百姓怎么样,老百姓就怎么样对你,“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如仇宼”,对吧。君视臣如好朋友,则臣视君当然也不错,君仁臣忠嘛。君臣之义从来都不是单向的,只要你服从,不是这样的。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个中央集权,不能简单地把它混同于专制。中国现在一说集权,那就是专制,中国*****是专制。这是从哪到哪儿?只要中国*****还是真正严格地贯彻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它的执政合法性就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把为民做到实处,就没有任何问题。
实际上,中国的政治制度从秦代开始实行郡县制,是非常现代的。秦以前,都是分封制,很容易造成封建割据和国家的分裂。而秦朝的郡县制,由皇帝任命各个地方的行政长官,这是非常现代的行政方式。西方只是到了现代形成民族国家时,才有了我们秦代的那种制度。
另外,中国的科举制使中国很早就进入了一种平民社会。今天的英国,贵族势力还是非常的强大,英国的上议院就是贵族把持的,英国的等级制可不知道要比中国严重多少,这种high class 和 low class 之间的区别非常大。法国相对来说比较平民化,英国还是非常明显的等级制度。中国自有了科举制度,平民百姓,一些非常贫穷的人只要认真读书,就能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也正是中国的科举制度,让中国的贵族门阀制度消失了。现代西方的公务员制度,完全是学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最早实行公务员制度,是1855年在印度最早实行,用考试的方法来招聘行政官员。这以前,也是贵族子弟把持官位。那些贵族的纨绔子弟根本管理不了印度,英国当局就采用考试的方法来招收那些帝国的行政官员。
所以中国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一直到1800年都是世界领先的地位。霍布森认为,欧洲到了1840年才最终超过了中国。对于中国的经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清朝当时的经济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慢慢知道当时的中国可不是那么贫穷落后,中国当时其实很有钱的。只是帝国主义到中国来,不断地割地赔款,动辄四万万两白银赔出去了,赔光了。
另外一点,大家可以去看宋鸿兵的《货币战争3》。他认为国家主权的根本是金融主权。到了清代,中国已经没有了货币的主权。要用钱的话,就要向外国银行贷款。那怎么还人家的贷款呢?就是把我们的海关关税给抵押出去,到后来没钱,就把铁路也给抵押出去。所以清朝后期已没有自己的金融主权,用钱只能向外国人借,那你这个钱就永远还不清了,利滚利、利滚利,你怎么能还得清?你金融上面不独立,整个国家的经济,乃至政治,就都不能独立。
所以中国的衰落或者被西方赶上就是最近一两百*****,被西方人欺压得不像样。最后终于有了毛泽东,毛主席,才让中国能够真正独立起来。
在座的同学可能不一定会赞同我的观点,因为现在大学里的文科基本上都是反毛、否定毛泽东占据主导地位,把毛泽东妖魔化得不成样子。我本人是认为,毛泽东是中华民族千古民族英雄!他那种胆识、魄力、世界眼光,真是一千年才出这么一个人。他在争取中国民族独立的过程中,能够抵抗住西方的打击,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还能反打人家一下,最后取得胜利,多么了不起呀!凭当时这样一个烂摊子中国,他竟然能够跟美国叫板,能够跟美国打,是多么伟大的勇气!今天的中国,毛泽东留下这么好的底子,两弹一星、核潜艇什么都有,可是今天中国对美国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美国人说一,中国人不敢说二……打利比亚,中国投了弃权票。俄罗斯人觉得联合国搞了小动作,后来马上谴责打利比亚。中国呢?“表示遗憾”,好像利比亚跟中国没有关系一样。中国在那里有投资呀,有你的利益呀,怎么能好像没有关系,“表示遗憾”?这就没有了道义感。毛泽东当年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国家要有正义感、道义感。强者打弱者你要主持公道。
中国是一个面对西方保持独立主权的国家:日本它富吧,但是美国在日本有驻军,根本不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韩国很富吧,但是美国在韩国也有驻军,它也不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德国很富吧,美国也在那里驻军。只有中国才是独立的,知道吗?但是中国没有很好地使用它的独立地位,反而搞自我殖民,自己靠上去依附于美国!对吧?
我想,今天中国的这种状况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中国的文化精英都是在英美文化的灌输下被洗脑,都迷信西方的文明正史,认人家是文明,自己是野蛮、专制。
美国人当年很聪明呀!庚子赔款,留下一半,另外一半用来培养你的留学生。当年,天主教、基督教都要来教化中国。明末清初,利玛窦到中国来,是天主教的耶稣会来教化中国。他们走的是上层路线,差点成功。很多上层的大臣都信了天主教,甚至皇帝也有了好感。只是后来由于罗马教会过于执着礼仪之争,所以耶稣会让中国天主教化没有成功。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美的新教到中国来传教。以前是天主教,现在是新教,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方式。天主教时他们用的是钟表呀、天文历法呀、火炮技术改进呀等等;而新教用的是什么办法?他们用的是办医院、办学校,很成功呵!尤其是办学校,一百多年来,他们在中国培养了几代亲英美的中国知识分子!这种文化上的影响,文化上的奴化,太厉害了!正是这种文化上的影响和文化上的灌输,使得中国人没有自己的文化独立性,背负着文化自卑,在文化上还是对西方跪着,跪对西方,没有真正站起来。
20年来,我一直坚持认为:中国应该重新肯定我们自己的文化,重新回到自己的文化源流,重新续接被五四横断的文化流脉,中国才能复兴。
一个国家的复兴不是靠经济起来了就可以了,它必须同时在文化上强大起来。一个文化自卑的民族能谈崛起么?今天的中国应该清算进步论,清算社会进化论,恢复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有自己的核心文化价值观!这样你才有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对吧?假如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心文化价值观,你哪里来的文化软实力呢?
根据我的归纳,中国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有三个:仁、义、为民。仁、义,是儒家文化最根本的价值,是道统,是核心的核心。
我们政府今天能够说和谐,不错。中国文化确实是一个强调“和”的文化,但是“和谐”这个现代汉语词,显得有些泛化,没有“和”这一个字来得有弹性,内涵丰厚。“和谐”反倒显得很苍白。不过我认为“和”还不能真正代表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文化最核心价值观的,是仁和义。
我们可以不承认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可以不承认。如果你们那些个价值可以普世,那么我们这些个价值也可以普世。西方人讲人权,中国人讲仁义。一个人不仁不义,那么这个人就不是一个人。难道一个人可以不讲仁义吗?对吧!这是从我们的文化价值观来判断一个人。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完全可以和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等。第一,“仁”对等人权,我认为完全是可以对等的。“人权”是从个人出发,讲一个人天生就有各种权利,从个人出发。而“仁”是两个人,互尊互爱。双方都是强调和确保人的尊严。西方要求的人的尊严,是从个人出发,而中国强调的,是两个人彼此之间的尊重来实现各自的尊严。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叫《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概括是:“对对方的尊重”,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要义。对对方的尊重就是仁,仁者爱人。所以西方是从一个人,我们中国是从两个人出发。我觉得中国的概念可能会更加站得住脚。因为当一个人说我天生就有或者说“天赋人权”的时候,是一个很虚的概念。在我的书里,我一直质疑“天赋人权”的概念,英语中叫做“natural right ”。所谓“natural right ”就是人处在自然状态里面所具有的权利。但是人并不是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里,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状态。在一个社会状态里,你只能享有“civil right”!你既然处于civil状态,那你还谈什么natural right?所以,“自然的权利”所谓天赋人权是不存在的。我们都说“君权神授”是迷信,那么“人权天赋”是不是也是一个迷信呢?天是什么?什么东西可以证明你享有天赋的权利呢?所以所谓天赋人权只不过是代表了一种道德上的要求而已。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是合理的,但它是无法得到实证的。它跟君权神授一样是迷信,是得不到证明的。我们的“仁”,它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吧?很人性。所以仁爱的概念是非常人情的,非常容易被人接受,非常容易说得通的。
第二点,“义“对等自由。义者宜也,就是“应该”呀,就是应该怎样;西方的自由就是在法律的框架内你可以干你想干的事情。应该说,把freedom翻译成“自由”是有缺陷的,甚至不那么准确。大家知道free这个词,最早在英语中是指“没有主人的奴役”。后来引申意义上,在法律没有约束你的状况下,或者说在法律约束之外,就叫做free。但在中文里,“自由”是“由自己”。“由自己”就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西方“自由”的概念跟法律密切相关。只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是free。但是中文的“自由”是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用中文的“自由”来翻译西方的free是不确切的。准确地说应该叫做“无拘”:一种没有受到法律拘束的状态。我觉得“无拘”是freedom更准确的翻译。
“自由”是法律,“义”是伦理。西方的自由是在法律的框架内干你想干的事情,中国的“义”是在伦理的范围内,干你想干的事情。
第三,“为民”对等民主。刚才已经讲了,“为民”是中国政治文化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民主,只是一个虚幻的口号,一个乌托邦,从来没有实现过。我专门有一本书《民主的乌托邦》来讨论这个乌托邦,同学们可以在网上阅读。
“仁、义、为民”这三个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跟西方的“人权、自由、民主”三个所谓“普世价值”,我认为是完全可以对等的。
今天这个讲座,就是借推荐霍布森的这本书,希望我们能够重新认识西方历史,重新认识我们中国自己的历史,不要被西方的文明正史所迷惑,不要被进步论这种西方中心主义所迷惑。我们应该对所接受的知识有一定的反思。像这样的一本书,我们大家都应该去读一读。它有让你感到非常意外的东西,因为我们长期被西方文明正史所熏陶或毒害。几十年来,我们脑子里灌输的都是这种知识。我们应该了解另外的知识,那些被西方正史所掩盖的知识。
除了看这样的书,我们还要看一看我们自己文化的经典,知道中国自己的文化是非常了不起的,不应该去迷信西方的文化。你们现在可能感觉不深刻,因为你们现在都还没有去国外生活过一段时间。要真正了解西方,还真需要在西方生活一段时间,我们会获得一种平和、平等的心态,而不是一种自卑的心态,就像老一辈的30后、40后、50后、60后甚至70后去了国外,他们永远都羡慕人家。但是中国的80后不一样,80后去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他们的心态是非常平和的,没有自卑,非常客观。所以我非常寄希望于那些出过国的80后。而之前老一辈的那些人已经没救了,他们的脑袋已经顽固化,认为西方文化就是优越,西方社会就是文明。而中国文化中国社会,那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都是骂中国的……
今天就利用这段时间来跟大家进行交流,有什么不对的,希望大家提出来,谢谢大家!
提问环节
问题1:我想问一下您今天的这个讲座是不是对西方文化中心论的一个否定?这种否定如果没有了”他者”文化的参照的话,我们怎么进行文化的价值判断?我们中国有自身的文化,难道说我们自身的文化就是非常优越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不就成了一种东方文化中心论了吗?
回答:我刚才并没有说要中国文化中心论,我是要恢复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的平等地位。我没有说要中国文化压倒西方文化,我说的是对等。中国文化要跟西方文化对等,要的是一个平等。我认为不是中国文化“中心”太多了,而是连文化自信都没有,是处于自卑的状态。我今天来讲座,就是希望能够去除面对西方文化的自卑心态,重新恢复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这是我讲的最关键的内容。
至于你说的要进行文化的价值判断,要有”他者”作参照。是呀,我们可以把西方文化作为参照,进行对比。你的东西是好的,我们能够吸收,我们就拿来,什么东西你还不如我们,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崇拜,因为我们自己就有很好的东西。并不是说人类历史所有的好处都被西方文化独占了,阿拉伯文化,中国文化就什么都没有。我们本来就有非常丰厚的文化资源,只不过我们现在都被西方的文化历史观所洗脑,认定“我们历来是贫穷、落后、愚昧、专制的”。
我们今天反对西方文化中心论,目的是为了恢复我们与西方文化平等的地位。我并不赞同新儒家认为中国文明将来可以传播全世界,整个世界都会中国化,我不这样认为。我是持文化相对论。西方人对西方文化很受用,我们中国人同样对中国文化很受用。只是我们现在的文化“精英”,一定要拎着脑袋离开地球,一定要像西方人那样的过日子,其实中国人成不了西方人,你永远都是中国人。西方的个人主义很好呵,可是你去西方国家看一看,在巴黎看到那些老人在街头昏昏欲睡,露出很孤独很木然的眼光,在度他最后的时光,我是看不下去的。中国人还是讲一点人情的,对吧?假如说你这辈子一直都很辉煌,但是老来却很凄惨,还是不能接受。所以我觉得个人主义好是好,但那是年轻的时候。老了以后还是要有儿女、朋友在身边,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所以没有纯粹好也没有纯粹坏。中国人的很多习惯很多风俗,西方人看了可能觉得很奇怪,关键是你受不受用。我觉得一百年来,我们还是吸收了西方人的一些好的东西,中国人不再像以前那么家长制,媒妁之言,还有女性的解放。毛主席给中国的女性带来了空前高的社会地位,女生们都应该去一去毛主席纪念堂,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你们今天的社会地位。你们看一看日本,看一看台湾,看一看韩国,看一看法国,妇女地位是怎么样的?妇女地位在中国是最高的。所以中国向西方其实学到了很多好的东西,在中国已经慢慢变成了正常的现象。但是一定要像西方彻底的个人主义、彻底的自由主义,做不到!是吧?所以很多事情是需要你去比较的,而不是坐在那里想像西方是怎么样的。所以我是文化相对论者,并不要东方文化中心论或中国文化中心论。
问题2:老师您好!其实今天之所以来听您这个讲座,我觉得仅仅是这个讲座的题目很吸引我,因为在一个新自由主义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的时代里,像您这样的知识分子还能够对西方文明保持这样一种如此难得、如此深刻的反思,这本身就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的。在这里我有一点想法和一个问题:首先的一点想法就是刚才您提到了对毛主席的一个评价:说他是中华民族的千古英雄,而且您还讲到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迷信西方的政治制度,比如说我们*****是如何的集权如何的专制,伴随着这样一种对毛主席进行妖魔化的现象,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为以前我们所界定的那些反面人物翻案,比如就像您提到的为蒋介石歌功颂德的现象。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去理解这些现象:以前包括现在西方国家攻击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借口和理由就是说我们搞个人崇拜,说我们是高压专制。但实际上无论是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正是靠着您所提到的一种核心文化价值观,就是我们对毛主席的崇拜并不是对一个具体个人的崇拜,而是对他所代表的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的崇拜。正是在这样一种精神的引领下,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够结束百年的屈辱,迎来我们的新生。西方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所以他们要打破我们国人对主席的这样一种崇拜;也正是因为我们打破了这种崇拜,我们又重新陷入了一盘散沙的状态,我们外交上显得软弱无能,在国际上丧失发言权。
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一直都不能理解,五四时期像鲁迅和胡适他们这些人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持一个整体的否定态度。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反思以往的文明是很正常的,但是为什么他们就没有去考虑我们这个传统文化中也有好的、优秀合理的东西,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否定,这个我觉得是很奇怪的。他们那些人是不可能不懂得这样一个道理的,为什么要对中国文化持如此激烈的、整体的否定态度呢?这里请老师为我做一个解答,谢谢!
回答:其实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全盘整体的否定,也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在很多其他国家也都发生过这种文化自卑、全盘西化的现象。比如说俄罗斯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现象,当时有西化派和斯拉夫主义两派之间的论争。后来还是西化派占了主导地位。但是在苏联解体后,斯拉夫主义在俄罗斯又重新起来,就是东正教文化。我想中国的知识分子之所以会全盘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是因为被小日本打得太惨了。甲午海战,中国那样一个天朝大国竟然就被一个东瀛小国打得不成样子,所以甲午战争对于中国文人的震撼是非常非常大的。说到底毛主席我把他定义为一个“五四新青年”。他是要对中国文化进行整体革新加以改造的,很大程度上也要改造国民性。当时很多文人都主张要改造国民性。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毛主席对于孔子、对于儒家,是不那么肯定的。也许当时的中国社会,确实需要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来改造社会。儒家思想在毛主席的判断里,也许是属于比较保守、守旧的思想。所以我把毛主席看作是一个五四新青年,就是要打破旧传统,要破旧立新,要对中国人进行改造。
我想鲁迅也好,胡适也好,鲁迅是属于左派,胡适是右派,但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是革命派,都是对中国传统持否定态度,包括要取消汉字等。所以国共两党都是要彻底改造中国,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说,当年的仁人志士都对中国文化丧失了信心,这是在中国一再被打败的情况下很绝望、很悲壮的一种自我否定!所以我想可以理解,因为当时中国确实处于亡国灭种境地。他们要反思我们为什么落得如此境地,自然会想到是我们的文化不行。
今天,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防卫能力已经得到相当大的提高,却依然那么文化自卑,这就不那么正常了。甚至亨廷顿都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国已产生了一种文化民族主义。但是我觉得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依然是那么薄弱,并不强大。反而是那些亲美、反毛的西化派文化精英,在民间、在党内政府内有很强大的势力。
我最近得到了证实,就是国庆六十周年,原先是没有毛泽东思想方阵的。只是到了9月21号,才临时请了一些武警战士和清华大学的学生在清华大学的操场上临时排练。你们可以想象,这个国家是谁创造,是谁创建的?是毛主席创建的!可是在国庆60周年大庆的游行队伍里,竟然没有他的方阵!可以想象,在党内、政府内反毛已经到了一种何等严重的状况。党内有一大批所谓的“精英”是反毛的。正是他们的纵容,反毛舆论才如此大肆泛滥,包括对蒋介石的歌颂,对国民党的歌颂,整个中国革命史被颠倒了过来。在学校里,在开会的时候,我碰到太多这些反毛的人。学校里很多优秀的、最爱读书的学生,往往是反毛的书读的最多的,实在令人悲哀……
清空我的评分动态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1条评分记录
0909
威望
+10
2011-05-06
辛苦了。
隐藏评分记录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综合信息
描述
快速回复
限 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进入高级模式
加粗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插入链接
图片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