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抢单新三板 (2011.05.09 )
券商抢单新三板
■证券市场周刊
本刊独家获悉,4月下旬,中国证监会对于场外市场建设有了新的推进方案,至此
,这件2011年资本市场的头等大事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发展框架.
这离券商对于新三板业务的盈利预期又近了一步.
两类券商的机会
3月21日,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曾明确表示, "十二五"期间,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将
分两步推进,具体包括允许部分园区试点和成熟后将试点推向全国.这也是自2011年
"两会"后,证监会对于场外市场的首次公开表态.
而上述框架内容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在相关规则制定完善,试点方案启动
后, 还将"扩大试点边界,启动非高新区公司的股份转让试点".即在高新区试点运行
成功且相关配套规则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待条件成熟时,制定非高新区的试点方案
及相关配套规则,将符合条件的非高新区的股份公司纳入到试点范围.制定非上市公
众公司的股份转让试点办法,把全国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纳入到场外市场的试点范围.
据记者了解, 全国性场外市场即成立统一监管的新三板交易所,包括北京,深圳
等重点城市在内的各方都在积极争取, 因而具体管理细节还须待一些关系理顺后才
可成行.
在此基础上,未来券商在场外交易市场上,包括定向融资,经纪业务(做市商佣金
)以及转板后新收益(新保荐承销费)三个方面都会有不错的进账.
具体包括, 增加业务规模,即随着市场参与主体增多,挂牌费,佣金等相应增加;
新的业务机会, 即转板承销费,做市差价收入;另外,在延长产业链方面,会将产业链
延伸至企业生命周期的上游, 尽早挖掘优质企业,伴随着企业成长获得更多的投行,
直投业务机会.
国泰君安证券曾在研究报告中提出,在上市券商的新三板业务中,广发证券(000
776.SZ)资本实力较强,主办项目数目排名靠前.
长期而言, 可关注两类上市券商,一类是净资本,投研能力和中小企业承销能力
强的海通证券(600837.SH), 华泰证券(601688.SH)和招商证券(600999.SH)等;另一
类是具备高科技园区地缘优势的区域性券商,如长江证券(000783.SZ),东北证券(00
0686.SZ)等.
做市商制度成为盈利点
目前,中国市场上有近50家券商拥有代办股系统的主办券商业务资格,其中申银
万国,国信,西部分列行业前三,申银万国证券在该业务上进行了多批企业再融资,因
而其收益高于其他券商,而西部证券则以其储备项目丰富受到各园区关注.
自2010年9月以来, 随着新三板预期进一步明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券商将目光
转向新三板业务.2011年1月-4月,6家证券公司加入了主办券商的行列.
目前新三板业务对于券商收入贡献仍十分微薄, 绝大部分券商在该项业务上仍
处于投入亏损状态.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测算显示, 证券公司2010年来自于新三板市场的营业净收
入仅约为7,250 万元,收入贡献度为0.04%.
新三板作为一个全新的市场,它的扩容和发展不仅给券商带来新的业务机会,而
且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盈利模式.
西部证券新三板业务部总经理程晓明表示,未来新三板业务引入的做市商制度,
将成为券商重要盈利点.比较美国成熟市场经验, 从长期看,做市商业务将为中小券
商带来一半以上的营业收入.
国泰君安预计, 券商在新三板业务上的收入在扩容后将加速提升,未来3年-5年
内,新三板市场收入可望达到170亿元左右,对券商收入贡献度约为6%.
比照国际市场,程晓明甚至给出了更为乐观的预期:新三板业务未来会超过券商
现有的投行业务.预计在未来5年内, 国内券商因做市商制度带来的收入将占公司营
业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程晓明同时强调,新三板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融资功能,目前进入新三板的
投资者多数投资的是其未来的"转板"预期.事实上,未来3年-5年内,只有做市商制度
确立且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新三板的功能才能充分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