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肖亚洲:城乡低保中暗藏的脓包会不会被包头戳破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楼主  发表于: 2011-07-04   

肖亚洲:城乡低保中暗藏的脓包会不会被包头戳破

  我们越来越拥有一种经验性的预知:如果感觉某个事物背后有大问题,只要有人查,一准如棍棒戳在斑驳的老墙上,扑簌簌直掉渣。近日城乡低保领域冒出的一个实例,再度强化了我的这种预知经验。包头市在内蒙古率先对所有低保对象进行核查比对,已比对3万多人,还有3万人待查,一查不打紧,结果令人冒冷汗。仅在石拐区的8200多名低保户中,就查出404人拥有两套住房,估计还会有“漏网之鱼”。待查的3万多人中,还会惊现何种状况,当地民政官员也拿不准。

          这几年,低保领域的丑闻此起彼伏,诸如某局长的爹过世两年多还在吃低保,某县人事局副局长兼编制办主任的夫人吃着三份低保,某千万富翁骗领低保八年吃了10余万元,某男子在十天之内离婚复婚又离婚,一心就为了继续吃低保等。跟丑角演绎的戏剧人物一样,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市井宵小,无所不包,丑得可以,丑到不行,丑成一堆,丑得闻所未闻。丑角使戏剧免于枯燥,戏剧丑角不乏艺术美;而粉墨登场于现实生活的这些丑角,给人的感受只会像吃了绿头苍蝇。
  不争的事实是,骗领低保者鲜见被相关管理部门揪出来的,清一色是被举报、被媒体曝光和家庭起内讧被告发,才被取消低保资格。包头市这次核查对保对象,说来也是外力推动,今年该市成为国家级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城市,不查恐怕不行。主管部门发放低保要面对千千万万基层个体,保证不出一点问题当然是一种苛求,但一查问题一大堆,一查“李逵”一大群,管理部门可以找出一千个一万个理由搪塞,但都掩盖不了自身的失职失察。从公开报道的案例看,在所有这类丑闻中,所谓的公示、审批不是存在漏洞就是形同虚设。
  政府不是神,并非有着无限理性和全智全能,政府不会犯错的理念,只存在于政府全能的专制主义意识形态中。而在一个正常运转的社会,总会有一套相应的机制,这种机制虽然不能保证“除恶务尽”,但却能够保证“恶”的事件发现后,社会一连串的纠错机制迅速启动,将已经发生的“恶”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低保制度建立以来,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保证这笔“救命钱”真正用在城乡贫困人口身上,意义不言自明。而遗憾的是,在层出不穷的低保丑闻面前,我们看到的是纠错机制的瘫痪,让人一次又一次痛感社会公正被戕害。
  诸多的案例表明,低保领域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权力的腐败和利益的交换充斥其中,在一些地方低保已异化为炫耀关系与权势的招牌。这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无疑是家丑。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自家内部的问题要想尽一切办法“捂”,而一旦谁主动把问题揭出来了,就会被认为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会被当作“另类”“怪物”对待,容易成为遭枪打的“出头鸟”,弄不好会影响地方形象和政绩,甚至引火烧身。包头市石拐区民政局官员用“费力不讨好”表达了对核查工作的忧虑,在查出大量“骗保者”后,舆论却让他们倍感压力,此乃大实话。包头市民政系统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得更直白,彻查“骗保者”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但是担心“枪打出头鸟”的悲剧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在维护公平正义与公权机关面子之间,选择哪一样?地方政府往往选择后者,采取“遮、捂、盖”的办法。“捂家丑”的后果是,骗保现象此起彼伏,违规者有恃无恐,富人吃了低保,真正的穷人却申请无门,于是骗保问题成为一个始终抖不掉的“包袱”。由此不难明白,为什么近年来骗取低保的问题愈演愈烈。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所作的2009年审计工作报告显示,有194个区县向不符合条件的6.29万户家庭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补助3.3亿元。这组数字足于说明,城乡低保已出现大面积“溃疡”。
  腐败连穷人都不放过,“劣币驱逐良币”,大家都明白,谁也不做声。有道是“家家都有丑,捂住是好手”,由此,历史学家吴思先生笔下的“潜规则”,也就风生水起焉。类此“潜规则”之盛行,又何止城乡低保一域?“康师傅水源门”事件,让我们知晓了“矿物质水是自来水”的饮用水行业潜规则;“三鹿毒奶粉”事件,让我们知晓了三聚氰胺竟作食品添加剂戕害婴幼儿的奶业潜规则;“双汇健美猪”事件,让我们知晓了瘦肉精是养猪行业的潜规则。其中潜在的规则,是不可以说破的,它体现的是一种群体或集体间的协调和默契,大家都有一双捂得住的“好手”。在“肾结石”事件发生后,三鹿集团奶粉事业部一员工坦言:“这是全行业的一个‘脓包’,这次很不幸,被三鹿给挤破了”。
  包头市对低保对象的核查尚在进行,剩下的三万低保对象,是刨根问底似的深查,还是浅尝辄止,虎头蛇尾,都有待观察。城乡低保中暗藏的“脓包”,会不会被包头戳破,公众充满期待。摆在包头市民政官员面前的选项很简单,要么退出核查,谨遵“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之古训,当一双好“捂手”;要么不管是荆棘,还是深渊,都背水前行,豁出去当一回“出头鸟”。不管怎样,公众都不愿意看到低保问题上持续已久的“常识稀缺”。梁文道先生曾经说“常识是你做食品不能下毒”,包括包头的民政官员在内的管理者也应该明白,常识是不能“开着宝马领低保”,倘若铁了心要“捂”下去,“脓包”也终会有穿头之日。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