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记者调查
利用职务便利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在中国证券市场初期频频发生,致使上市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给我国股市造成恶劣影响,这是一种具体的背信犯罪,而且胆大妄为后患无穷。如何惩治该是有关部门拿出政策的时候了,十年沉沦的中川国际切实体验了这种人为诈骗带来的恶果。有鉴于此,中川目前最棘手的问题是数年前当事的关键人物赵国珍(公安部通缉在逃犯)究竟在哪里?由中川担保套现的4亿资金去向何方?官员是否涉及造假并伙同套现挪用资金?那么,包括银行、地方政府、关联企业在本来就违规的担*****程中又是如何串通涉嫌诈骗的?种种迹象表明只有赵国珍本人才能将这些事情能够说清,赵国珍在河南不归案整个案件是不会没有结束,也是不完整的。而对于中川来说之所以一直在追究这个案子不放,历尽千辛万苦,万般周折,甚至反复与骗子的保护方河南方面交涉谈判,这其实是在履行一个国企的义务,彰显一份良知和道义,也是在努力创建和谐,稳定一方,以高度的责任与使命给股民一个交待。而河南倒像是一国俩制!?
媒体相关报道
about:blank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about:blank
中国日报
about:blank
凤凰网
about:blank
新华网
about:blank
解放网
about:blank
解放日报
about:blank元气恢复逐渐走出困境 中川国际复牌一波三折 _中国经济网
记者揭开中川幕后故事 副董事长岂能一走了之
(2002-12-9 10:00:24)
中川国际(600852)近期一则公告让人惊讶不已,公司原董事、副董事长、河南四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公司控股97%)原董事长赵国珍,未通过董事会,违规担保7200万元,以公司资产对外抵押3000万元,另有赵国珍任法人的其他企业借款及占用公司资金2.27亿元。目前,赵已去职。
公司原副董事长赵国珍私下对外担保、违规抵押以及对外借款等合计达3亿多元,已超过公司三季末净资产2.59亿元,且有的担保已逾期,对全体股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公司董事会居然到现在才发现,而且问题暴露出来后任其去职,一走了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999年4月,由四通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通富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四川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受让中川国际51.12%股权,成为绝对控股股东。重组后的中川国际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出资近1.66亿元收购深圳市通富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所持河南四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97%股权,二是设立深圳市中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占90%股权。但是,挂着高科技头衔的中川科技迄今颗粒无收,主营电力设备的河南四通每年贡献的利润,却占到公司利润的大半,而现年62岁的赵国珍正是河南四通的法人代表。此外,赵还是长葛市高压电瓷电器(持有通富达25.73%股权)的总经理、河南葛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河南葛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等。
现在我们才知道,赵国珍通过河南四通,为葛天集团担保4150万元,为河南佳和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担保5000万元,并且长葛市葛天电气配件有限公司、四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长葛市恒龙贸易公司、葛天集团等企业,还向河南四通借款2亿多元。事发后,中川国际董事会匆匆忙忙让赵国珍去职,然后又以赵此举未经过董事会,以及葛天集团等企业的“资产及盈利的确切情况我公司尚未掌握”等为借口,往赵身上一推了之。然而,事情果真如此吗?
中川国际3亿多元资产或违规担保、或被抵押、或被他人占用,是否真是赵一个人的事?公司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底,中川国际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加预付账款共4.38亿元,其中关联欠款2.3亿元,绝大部分是长葛市企业。如四通精细化工欠款8563万元,那是2000年底,公司决定由河南四通出面,以8400万元的价格,收购四通精细化工40%股权。资料显示,四通精细化工于1998年11月设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截至2000年6月底净资产450万元,说明绝大部分资本金已被花光,且还处在建设期,就是这样一家企业,评估值竟达2.1亿元,收购40%股权竟要花上8400万元!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决定终止收购,但8400万元已经到了四通精细化工账上,这就是迄今四通精细化工欠款8500余万元的由来。加上赵国珍借出去的7478万元,小小的四通精细化工已占用中川国际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