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殇 重现辉煌 路在何方?
编者按:一家接一家的上市公司高管下落不明,一家又一家上市公司的贷款违规带来财务黑洞,一个又一个倒在股市的跑马场,投资者不禁要问,监管部门怎么了?银行怎么了?这样的市场,有着怎样的游戏规则?又给投资者怎样的交代?十年沉沦的中川国际历尽坎坷会是最后一家吗?
一、回顾中川国际:辉煌之后的惶恐
1、公司发展简史
公司前身中国四川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是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家省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原直属于四川省政府领导。1993年由中国四川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独家发起,改制设立中国四川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股份公司公开发行2000万新股并在上交所上市交易。
中川国际主营包括:承包国内外工程建设项目及从事国内外贸易。公司涉足对外工程承包起初是从经济援助项目(即肯尼亚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开始的,并逐渐形成了以东非为主的国外市场,同时也向其他地区如亚洲一些国家等延伸。在发展的鼎盛时期(1995年),中川国际在全球500家最大承包商中排在第141位(按合同金额排),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1996年乌干达欧文电站事件成为公司由盛及衰的“滑铁轳”,欧文电站的建造是一个单项投资高达7000万美金、历时长达4年的庞大工程项目,由于公司方面缺乏运作这一系统工程的经验,事先准备不足,与西方监理公司及当地业主之间产生纠纷,最终该电站项目被业主单方面终止合同,使中川国际遭受巨大损失,公司当年亏损额高达8300多万元,每股收益为-0.76元,同时由于这一事件的影响,公司在国际市场信誉受到严重冲击,很长时间无新项目。而国内市场的业务则受到当时宏观经济不景气负面影响的冲击,加上投资出现失误,使公司更如雪上加霜。1997、1998两年虽然通过“技术性”措施达到盈利,但公司原有主业不振的局面未有大的改观,并陷入一连串经济纠纷中难以自拔。1998年6月,公司因存在较大或然损失和当时境外审计困难而申请特别处理。
1998年底四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其持有40%股权的深圳通富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每股2.52元的价格受让四川省国资局所持有的中川国际5600万股(占总股本的51.12%),成为新的第一大股东(经1999年中期10送2转3之后持股数升至8400万股),四川省国资局则退居第二位(仍占14.61%股权),而四通入主之后即着手开始一系列艰苦的资产调整、机制转换和主业重塑工作。2000年4月,经过初步然而规范的资产重组,在资产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之后,中川宣布取消特别处理。
2、有关四通集团入主中川国际的相关背景
四通集团之所以看重中川,首先在于看好中川的无形资产(包括其经营多年培植起来的国外信誉和非洲市场),收购该公司的好处在于能直接获得其对外承包的经营权,这对于制定与“巨人同行”的战略方针,努力开拓国外市场的四通集团而言是大有裨益的。此外,作为全国知名的国际合作企业,中川的起点高,人才多,潜力很大。重组之后,借助四通民营机制的活力,克服中川原有经营机制上的弊端,真正将责、权、利充分结合起来,其国际化的优势是可以创造出业绩来的。未来四通可能选择一些好的科技项目注入到中川中,但关键还是需要恢复中川自身主业的良性发展。
3、中川未来可能发展方向及资产调整的基本过程
公司原主要定位于土建、修路桥等较低层次上,这一层次要求管理水平高,政策风险较大,然而利润却比较低。今后中川将通过不断调整资产质量,使公司由组织施工型逐渐向经营型方向转变,以进一步做大主营,形成有力的主业支撑,如介入国内成套设备供应、技术转让,提供买(卖)方信贷等。
客观讲,尽管有四通的大力支持,但由于中川历史包袱太过沉重,其重组难度相当之大。作为国内第一家省级出口公司和第一家同类上市企业,公司在当年上市之初,即存在“先天缺陷”,主要表现在:母体未予保留,非生产性资产、不良经营性资产装入上市公司等,增加了重组的难度。基于此,四通对于中川所进行的资产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二、重组从开始就跳进预设的圈套 恶劣影响波及股市内外
1、来自上海证券报(2002年11月23日)——中川国际披露重大事项
控股子公司被原副董事长利用,违规对外担保和被占资金的总金额近3亿元
中川国际(600852)原副董事长、中川国际控股子公司河南四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赵国珍的行为会给公司造成多大的影响?中川国际今日刊登的公告显示,在公司第三季报初步披露有关情况后,现经进一步核查发现,河南四通电力设备公司被赵国珍利用,违规对外担保和被占资金的总金额近3亿元。
公告称,赵国珍违规以河南四通电力设备公司名义,为河南葛天集团和河南佳和高科公司共计7150万元贷款提供担保。此外,河南葛天集团及其关联公司通过购销业务往来及借款的方式,占用河南四通电力设备公司资金共计22650万元。而河南葛天集团和河南佳和高科公司两家企业的法人代表均为赵国珍。赵国珍还在未履行正常程序的情况下,以河南四通电力设备公司的土地为该公司3000万元贷款授信额度提供抵押。(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据介绍,中川国际已改组了河南四通电力设备公司的董事会并由公司董事总裁安国胜兼任该公司董事长,公司将成立专门小组,进一步核查和处理有关问题。河南四通电力设备公司目前生产经营仍基本正常。
2、来自21世纪经济2002-12-09子公司坠入3亿黑洞 中川国际前路迷茫
3亿黑洞
11月25日,当记者终于找到中川国际(600852.SH)的董秘陈璞时,他的声音在电话里听来有些疲惫:“事实上,关于河南四通电力设备公司的事情,在第三季度季报里我们就已经有所披露;现在是经过调查,基本查清了占用资金和违规担保的情况,进一步披露而已。”
然而,尽管已经有季报的铺垫在前,此次露面的这些数据还是让所有关心中川国际的人吓了一跳——被占用资金多达2.265亿元,除此之外,还有违规担保资金1亿余元,这其中已经有一笔4000万元的巨额担保贷款逾期未还。
3亿元对于中川国际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从中川国际2002年中期报告可以获知,该公司总资产10.39亿元,股东权益仅2.6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不到1分钱。
陈璞证实,由于3亿元黑洞的惊现,中川国际的控股子公司河南四通的原董事长赵国珍因此被董事会解职。目前中川国际已改组了河南四通电力设备公司的董事会,并由公司董事总裁安国胜亲自兼任该公司董事长,而且公司已经成立专门小组长驻在河南,进一步核查和督促占用公司资金的公司归还相关款项,而相关违规担保,亦在积极处置中。
赵国珍(采石匠起家 小学文化)出身于河南四通,1999年在中川国际重组时进入中川国际,事发前一直身兼中川国际副董事长和河南四通董事长。3亿元的财务黑洞主要包括:他违规以河南四通电力设备公司名义,为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河南葛天集团和河南佳和高科公司共计7150万元贷款提供担保。此外,河南葛天集团及其关联公司通过购销业务往来及借款的方式,占用河南四通电力设备公司资金共计2.265亿元。另外,赵国珍还在未履行正常程序的情况下,以河南四通电力设备公司的土地为该公司3000万元贷款授信额度提供抵押。
中川国际近年的业绩中,与赵国珍任法定代表人的葛天集团和佳和公司的关联交易为数甚巨,而令人惊奇的是,中川国际目前对这两家公司的情形却知之甚少。董秘陈璞只称葛天集团已经存续很久,在当地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但负债较高,而佳和则是新成立不久的公司。
雪上加霜
事实上,中川国际的资产质量一直不是很好。今年它本来试图通过增发新股,来给公司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增发计划募资用途之一的项目,便是对河南四通电力公司单方增资18036万元,用于建设新的项目。
然而,由于股票发行政策的调整以及部分拟增发投资项目市场环境和准备进度等因素,公司的增发计划不得不于今年5月忍痛放弃。现在又遇上子公司暴露出如此严重的担保风险和资金占用问题,实在无异于雪上加霜。
现在的风险在于,逾期担保实际上是一种或有风险,借款人不还,就可能被法院强制要求由担保人偿还。据知情人士透露,逾期的4000万元由于被担保人葛天集团无力还款,目前已经进入诉讼程序,中川国际面临着连带清偿的风险。另外,2.265亿元被占用的资金能否及时讨还,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日后的盈亏。
陈璞称,河南四通电力设备公司目前生产经营仍基本正常。而当记者问到此次事件将会给中川国际全年业绩带来的影响时,陈璞谨慎地表示:“作为上市公司,在没有公告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对它作任何形式的预测,发生了的事件,我们积极解决,但以后的事情还未发生,谁也不知道它会走向哪里。
三、迷雾之一 赵国珍身为中川副董事长为何去职?
1、来自证券市场周刊2002-12-9——记者揭开中川幕后故事 副董事长岂能一走了之 (2002-12-9 10:00:24)
中川国际(600852)近期一则公告让人惊讶不已,公司原董事、副董事长、河南四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公司控股97%)原董事长赵国珍,未通过董事会,违规担保7200万元,以公司资产对外抵押3000万元,另有赵国珍任法人的其他企业借款及占用公司资金2.27亿元。目前,赵已去职。
公司原副董事长赵国珍私下对外担保、违规抵押以及对外借款等合计达3亿多元,已超过公司三季末净资产2.59亿元,且有的担保已逾期,对全体股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公司董事会居然到现在才发现,而且问题暴露出来后任其去职,一走了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中川国际3亿多元资产或违规担保、或被抵押、或被他人占用,是否真是赵一个人的事?公司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底,中川国际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加预付账款共4.38亿元,其中关联欠款2.3亿元,绝大部分是长葛市企业。如四通精细化工欠款8563万元,那是2000年底,公司决定由河南四通出面,以8400万元的价格,收购四通精细化工40%股权。资料显示,四通精细化工于1998年11月设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截至2000年6月底净资产450万元,说明绝大部分资本金已被花光,且还处在建设期,就是这样一家企业,评估值竟达2.1亿元,收购40%股权竟要花上8400万元!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决定终止收购,但8400万元已经到了四通精细化工账上,这就是迄今四通精细化工欠款8500余万元的由来。加上赵国珍借出去的7478万元,小小的四通精细化工已占用中川国际1.6亿元。
截至9月底,上述三项应收款又从6月底的4.38亿元增至5.4亿元,短短三个月又增加了1亿多元,这1亿多资金又是怎么出去的?被谁占用?三季报均未披露。相比之下,赵“私账”上的3个多亿,比起公司“公账”上的5个多亿,还是小头呢。这些,又是谁的责任?
中川国际重组以来,河南四通一直是公司的创利大户。如2000年,公司利润4358万元,河南四通利润4836万元;2001年,公司毛利6980万元,河南四通毛利3820万元。但今年上半年,也许是在查赵国珍的问题了,河南四通的业绩不再单独列示,公司营收和利润也均下降一半;三季报出来,净利润更降至74万元,每股收益不到5厘钱。人们不能不怀疑,前两年河南四通的“高效益”是否有包装之嫌?而这显然不是赵一个人就能做得了手脚的。
《公司法》明确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从事同公司存在同业竞争的行业,可赵国珍身为中川国际副董事长兼主要控股企业河南四通的法人代表,却在上述提到的多家企业任法人,而其掌控的企业,经营范围均是各种电力电器设备。这种明显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董事会却长期放之任之,以致造成一个副董事长就可以私下处置3亿多资产的严重后果。所有这一切,难道仅仅是赵国珍一个人的责任吗?(贺宛男/证券市场周刊2002年12月9日)
2、来自财经时报2002年12月13日——中川国际资产腾挪玄机与真相
董事长财技惊人副董事长一走了之
赵国珍去职,只是冰山浮出海面的一个尖角
读懂了深圳通富达和中川国际在1998年下半年的一系列行为,“娴熟的‘财技’如何被运用到中国市场的重组和并购中”这一疑问就几乎不再有悬念
《财经时报》对中国四川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中川国际,600852)的关注,已经持续了长达15个月,早在2001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通知,对中川国际向公众发布虚假年报进行处罚之后,它就再也没有从《财经时报》的视野中走开。
2002年9月,赵国珍辞去中川国际副董事长职务;10月,公司董事会、临时股东大会相继通过决议,“赵国珍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临时股东大会更是以全票(100%)通过。
投资者可能不知道的是,赵国珍对于中川国际,绝非一个“副董事长”的职位可以涵盖。
了解中川国际历史的内部人士,此时亦把目光转向它的控股母公司——深圳通富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通富达),也同时转向中川国际的头号人物、董事长丛钢。
丛、赵之会
1998年11月,深圳通富达入主中川国际。
1998年7月27日,四川省证管办就中川国际资产重组的问题向省政府报告了有关意见。8月4日,证管办再次向省府提交“紧急报告”:“公司目前的惟一选择是走资产重组这条路。”
知情人称,彼时,有两家公司在拟参与重组的企业中可能性最大,一家是以建筑为主业的华西集团,另外一家即是由丛钢担任总经理的深圳通富达公司。
“而当时,丛钢的深圳通富达组建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它也并不具备收购中川国际的实力。”知情人续称。
此时,赵国珍和他的河南葛天集团便在丛钢的眼前出现。
……
如果罗列中川国际自1998年以来资产的变更(重组、购并或出售),所涉公司背后,丛钢的影子总是无法抹去。在资产和资金之间,这位曾经是报社记者也曾经是投资总经理的“财技”高手一直游刃有余。
但是现在,赵国珍走了,他的背影和中川国际头顶的疑云一样,难以尽除。
2002年12月13日14:27
3、来自21世纪人才报2002-12-21——采石匠怎样“挖”走中川国际3个亿
近日来?四川许多媒体突然对一个名字关注起来——赵国珍。据说,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用抵押、对外借款等手段,从上市公司中川国际“弄”走了3个亿。
赵国珍是中川国际原副董事长、中川国际主要利润来源——河南四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这个原本采石匠出身的人,一出手便挥出如此“大手笔”,让人们多有思量。
赵国珍的简历:男?1940年3月出生?高级经济师?历任河南省葛天电瓷电器工业公司总经理?河南省葛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现任河南四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通富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赵国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原为河南长葛市后河镇榆林村人。20世纪60年代末,后河公社为增加副业,组织了百十个人去打石头,赵国珍成了公社领导指定的负责人。1976年,他领着打石头的这班人,揣着口袋里仅有的20元钱,到山下办起了一家卫生瓷厂。而这家20元起家的卫生瓷厂,到后来又发展成多家企业,成了赵国珍的“嫡系”企业。
1992年,赵国珍将麾下企业组建成葛天经济发展总公司,至1995年,又改组为葛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至今,企业由小到大,而赵国珍也从打石匠的小头目摇身变为厂长、乃至后来的经理、总经理,直到今天的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公社临时凑起来的采石班子副业也发展为如今的葛天集团。
卷走3亿
中川国际主营为承包国内外工程建设项目、电力设备生产等,自1994年上市后经历了几起几落。1996年公司承建的乌干达欧文电站发生了被业主中止雇佣事件,公司走上了由盛到衰之路。
1999年上半年,中川国际进行了资产重组:由四通投资有限公司控股的深圳通富达入主中川,而持有通富达25.73%股权的长葛市高压电瓷电器法人代表赵国珍也顺理成章进入中川董事会。
2001年8月,他又成为了中川国际的副董事长。
之后,赵国珍通过河南四通电力设备为葛天集团担保4150万元,为河南佳和高科担保5000万元。同时,葛天电气配件有限公司、四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长葛市恒龙贸易公司、葛天集团等企业,还向河南四通借款2亿多元,就在这一担保一借款之后,中川国际就顿时流失了3个亿,而来中川“挖宝”的大部分是赵国珍几十年来发展出的嫡系企业。
“赵国珍现在每月只从葛天集团得到140.5元的报酬,加上津贴,他每月的全部收入是849元。”这是葛天集团对赵国珍收入的描写。月收入849元的赵国珍从中川国际里“采”出来3亿元,相当于他3万年的收入。
具证实赵已被免去了中川国际副董事长和河南四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务,目前本人仍在河南。
四、迷雾之二 董事赵国珍 另行处罚的结果是什么?
1、来自新快报2003年11月10日——中川国际董事长遭司法限制 牵涉赵国珍事件
8日,中川国际(600852)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安国胜因涉嫌经济案件,已被采取司法限制措施。
中川国际同时称,董事长安国胜个人因涉嫌1998年(当时安未在中川国际工作)与其它公司的经济案件(与中川国际无关),已被采取司法限制措施。现中川国际生产经营正常。董事长职权暂由张健行董事代行。
安国胜在任中川国际董事长之前,曾任河南四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而河南四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正是赵国珍及对外担保、违规抵押以及对外借款的重要平台。此一层关联是否与安国胜被司法限制有关?中川国际董事赵国珍 另行处罚的结果是什么?
2、来自经济观察报 2003年3月10日——掏空中川国际资产 董事长上演金蝉脱壳
赵国珍之乱
增发的失败引发了赵国珍的不满,赵国珍终于发觉,丛钢在整个重组的过程中,利用的就是河南四通电力的优质资产和四通集团的旗号。
偷鸡不成蚀把米。赵国珍开始谋划自己的退路,于是就发生了中川国际后来公告的赵国珍违规担保事件。
一位对中川国际知之颇深的投资公司总经理向记者表示,赵国珍大大小小的担保近10余次,总金额超过3亿元,在河南四通电力等相关的公司里都有丛钢派出的董事,身为董事长的丛钢怎么可能不知道?此时,丛钢也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位投资公司的总经理还分析认为,更大的可能是,在面对赵国珍越来越急的催促资金的要求下,丛钢一方面在进行增发的工作,而另一方面丛钢也开始和赵国珍研究脱身之法,很难说在违规担保的幕后,赵国珍和丛钢还有没有另外一份协议。
实际上可以肯定的是,在增发失败和赵国珍对资金需求的双重压力下,丛钢已经感觉到对中川国际的重组之路快要走到尽头了。事实证明,在中川国际总共4.2亿元的对外担保中,除了赵国珍的3亿左右,其余1亿元左右的对外担保大多都是丛钢的公司。
掏空中川国际
2002年7月5日,深圳市通富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中川国际法人股8400万股(占中川国际总股本的51.12%)全部质押给中国光大银行深圳分行福田支行,为四通投资有限公司向该行借款提供质押。中川国际在2月18日发布了2002年度的预亏公告,这几乎又把中川国际拉回到了1999年重组以前的困境。
不同的是,这一次中川国际背上了4.2亿元的对外担保。
五、重组五年损失4个亿 一系列违规案件水落石出
1、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01月18日 08:42:05 中国第一贪涉嫌挪用1亿拨款事关中川国际
李达昌被采取强制措施
李达昌的主要问题是:涉嫌8年前利用职权违规染指一宗巨额挪用公款案,从而导致一家四川上市公司从此步步荆棘,“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报告称:“1997年1月,经国务院领导同意,由财政部拨款1亿元人民币给中国进出口银行,再由进出口银行向中川国际(600852)提供五年期1000万美元专项贷款,作为解决乌干达欧文电站赔偿风险准备金使用。款到后,李达昌无视国家专款专用有关规定,不顾省政府向财政部作出不动用该款的承诺,多次批准挪用,造成巨大损失。”
四川省人大审议对前副省长李达昌采取强制措施
1月17日上午,四川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交了《关于许可对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李达昌涉嫌滥用职权犯罪采取强制措施的报告》。
2、来自检察日报2006年06月10日仨高管捣空上市大公司——揭开中川国际公司重组骗局
曾任中国四川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的高管丛钢、安国胜、漆零春,被四川省成都市检察院以合同诈骗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提起公诉后,经过前后两次共8天的开庭审理,近日法院作出宣判,三名被告人均被认定构成三项罪名,丛钢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安国胜、漆零春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六、宣告四通破产很蹊跷,是谁轻易宣告四通破产的,其中有无黑幕?
为了使空转的4亿钱合法化,赵国珍不惜变更法人并串通有关人员申请四通破产等一系列手法,奇怪的是,长葛法院在四通不追讨赵国珍私人公司债务情况下,竟然贸然宣告四通破产清算,直接造成中川无地追诉。河南省高院,许昌中院、长葛法院简单地以因四通破产由中川承担全部债务的判决行为,无疑在事实上严重危害国资和一万八千名股民合法利益。由此给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这么巨大的国资流失、重组黑洞,为什么司法机关没有深入追查赵国珍等中川高管非法转移资产去向,挽回中川损失,保护股民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什么没人质疑蹊跷的系列担保案中“债权人”银行是否与涉案人员存在恶意串通的利益安排?
七、四川国资委为何成为中川第一大股东?
省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富润公司昨日打包收购信达公司“零九不良资产包”8.1亿元,此举为攀煤上市及中川国际重回A股铺平了道路
与此同时——光大银行郑州纬二路支行一亿元担保案终审判决的公告
公告日期:2011-01-17
中川3光大银行郑州纬二路支行一亿元担保案终审判决的公告
2011年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委托河南高院向公司送达了对光大银行郑州纬二路支行一亿元担保案的终审判决书。最高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公司承担对河南四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简称河南四通)向该行一亿元借款的本金扣除该行从河南四通破产清偿的589.364748万元后所余的9410.635252万元本金及其利息(计算至2004年11月15日止)承支付责任;一审案件受理费54.47865万元,财产保全费52.5807万元,二审案件受理费54.47865万元,由公司承担。
关于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担保案一审判决的公告
2011年1月14日,公司收到郑州中院对中信银行郑州分行诉公司对河南四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向该行借款提供保证担保案的一审判决书。法院一审判决:公司向原告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支付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利息152.435516万元;公司向原告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支付贷款本金2076.578418万元及利息39.243144万元;财产保全费0.5万元,案件受理费17.7807万元,共计18.2807万元,由公司承担。
公司将积极做好上诉准备,切实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八、十年沉浮 路在何方?
四川省让400040中川国际重返上市公司行列
让400040中川国际重返上市公司行列
中川国际主营包括工程承包、电力设备生产、劳务合作等,属于建筑行业,早在1994年就上了市,省国资公司为其第一大股东。1999年,深圳市通富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受让了省国资公司所持中川国际51.12%股权,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由于中川国际大量应收款项无法收回,公司连续亏损,被打回了三板市场。
信达公司5.72亿元持有的这部分债权,将以部分现金和省国资公司持有的中川国际2400万股非流通股相抵。公开资料显示,如果省国资公司受让信达公司持有的涉及公司债权事宜按照合同履行完毕,且2009年12月29日省国资公司通过司法拍卖受让的公司8400万股非流通股也完成过户手续,公司股权结构将变为:省国资公司持有本公司8400万股,占总股本的51.12%;信达公司持有2400万股,占总股本的14.61%,其余股权由流通股股东持有。
至此,深圳通富达将不再持有中川国际股份,省国资公司将重掌大股东权杖,而信达公司则为其二大股东。省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当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股权转变,让400040中川国际重返上市公司行列。
作者:116.224.142.* 发表时间:2011-02-06 11:18:37
中川国际焦点问题 来自有关方面的消息称,为何经营好端端四通在赵国珍突击贷款和外借大量资金且在控股方(中川国际)不知情下会突然宣布破产?而破产清算小组也没有控股方一个人员参加,很显然四通在破产程序上是否有不合法的地方值得怀疑!是不是赵通过四通假破产真转移来保护这骗贷的4亿多资金?光大银行郑州纬二路支行行长时万超(涉嫌受贿),信贷员李晓东(涉嫌受贿)在本案违规贷款外还存在隐瞒和庇护四通旧账转贷,由于时万超、李晓东挪用了客户黄河铝电8000万犯罪行为去垫付四通到期借款,才使中川购买所谓优质资产四通当时没有显露出在资金上没有困难的假象!(有关此证据在四川省公安厅)
作为上市公司中国四川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河南四通电力设备公司的董事长、中川重组的核心人物赵国珍(在逃通缉犯),在增发圈钱失败的情况下将黑手伸向上市公司,由于赵的一系列违规操作,使得中川国际被先后掏空近4亿巨款。由于中川国际控股97%河南四通,且是所谓担保人,到了2011年,河南四通再次成为中川国际的“噩梦”。今年1月19日,郑州中院对中信银行郑州分行诉中川国际对河南四通向该行借款提供保证担保案作出一审判决:中川国际向原告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支付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利息152.435516万元;中川国际向原告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支付贷款本金 2076.578418万元及利息39.243144万元。更让人奇怪的是,其实这事早已过了法律追诉时效期,甚至于在银行连当时的相关单据都不能完全提供,且上述担保行为是因赵国珍的犯罪行为而造成的客观情况下,河南方面轻易就判决,那么,被赵国珍掏空的近4亿巨资又去了哪里?
九、国家利益谁来维护?股民权益又谁来保护?
且上述担保行为是因赵国珍的犯罪行为而造成的客观情况下,河南方面轻易就判决。被赵国珍掏空的近4亿巨资又去了哪里?据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证监会将进一步摸清上市公司遗留治理问题底数,逐步制定解决方案,加强与各地区、各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推动上市公司落实整改。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以及地方府的沟通协作机制,共同研究上市公司治理的深层次问题,对于一些问题,在深化改革中统筹解决,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目前这个消息似乎是唯一能平复投资者创伤的尚方宝剑,因此股民质疑河南省高院和郑州法院,有关方面应该在了解案情前因后果后,谨慎从事,以维护国有资产合法权益,更是还中川与股民公道。 中川方面称,公司已向河南省高院提出上诉,以依法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
有鉴于此,中川目前最棘手的问题是数年前当事的关键人物赵国珍(公安部通缉在逃犯)究竟在哪里?由中川担保套现的资金去向何方?官员是否涉及造假并伙同套现挪用资金?包括银行、地方政府、关联企业在本来就违规的担*****程中又是如何串通涉嫌诈骗的?种种迹象表明只有赵国珍本人才能将这些事情能够说清,赵国珍不归案整个案件是不会结束的,也是不完整的。对于中川来说之所以一直在追究这个案子不放,历尽千辛万苦,万般周折,甚至反复与河南方面交涉谈判,这其实是在履行一个国企的义务,也是稳定一方,创建和谐,以高度的责任与使命给股民一个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