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梁大岭:特务与警察有啥区别?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楼主  发表于: 2011-09-08   

梁大岭:特务与警察有啥区别?

    梁大岭:特务与警察有啥区别?

    时下修订的刑诉法引起海内外关注,成为时政的热点之一.贺卫方先生也发表了个人的看法,将这次修法与国际人权法联系起来谈,梁大岭读后感到不过瘾,一直关注学者有无从特务与警察的角度来谈一谈?梁大岭认为这是比较好的角度,因为据说特务是中华民族首创,并输出国外,而且中国人深受特务迫害而无法文明进步.

    今天上凯迪,很想从特务与警察的区别这个角度斗胆谈一谈个人对这次刑诉法修订的意见,无奈个人对有关特务的资料文献掌握不够,加上一上凯迪,就读到秦前红新鲜的<<宪法学者为什么总是缺席国内重大立法活动>>一文,感到作为隐世已久的壮族知识分子,也不能做出头鸟.

    百度秦前红资料,方知秦前红乃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宪政与法治国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武汉大学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主任、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武汉市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同时兼任中国法学会宪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宪法研究会副会长、湖北地方立法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政府首席行政复议专家、武汉大学校长法律顾问等社会职务.秦前红宪法学者总是缺席国内重大立法活动一文说了五个原因,其中立法中的意识形态思维,导致立法的主导者有意无意对宪法问题采取趋避的态度。主观上将宪法视为完全“政治性”的法,人权、宪政等是高电压的危险物,能不触碰则不触碰之说可谓一针见血,但是,梁大岭认为这个说法太狡猾,只适宜作为学术意见,而不宜作为引导公民积极广泛参与这次修法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政治意见,梁大岭一直以来对汉族知识分子的素质十分失望,所以仍斗胆抛出特务与警察有啥区别作为话题,期望广大网友参与讨论,更期待有份量的文章出现.

   梁大岭是壮族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道理学开山之祖、沥屎学泰斗,要回答这个问题不难,两句话就勾画出来,但是,梁大岭有意不说,目的之一就是进一步验证中华无逻辑,汉校大量培养废才以及易中天教授说的乌贼、疯狗及脑残式中国逻辑! 





[font=����]宪法学者为什么总是缺席国内重大立法活动


[font=����]
作者:秦前红
[font=����]

[font=����]    《立法法》到《物权法》再到刑诉法的修改,立法、修法的专家组成员罕见宪法学者的身影。甚至2004年宪法修正时,修宪委员会倚重的最主要专家亦并非宪法学者。强调宪法学者在重大立法活动中的在场,并非所谓的“地盘意识”使然,实则是诸多典例足证立法专家结构的不良最终导致了诸多立法的瑕疵。上述颇让宪法学者尴尬的现象是何以产生的,揆猪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其一,官方主导的立法模式,一向认为吸纳学者参与加入只是决策优化的必要,而立法的思路、主要内容应由官方把控。学者所起的作用定位于技术性的论证与修饰上。于是某个部门法的修改圈定某类部门法专家成为一种惯行。

    其二,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渐进式逐步推进的,与之相适应,中国的法治发展亦并非以宪法为原点。摸着石头过河在法治领域的典型体现是部门法突破宪法,宪法倒转过来对此“突破”予以背书。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个案。上述独具特色的中国法治演进模式导致了宪法权威的虚化和宪法学者地位的边缘化。

    其三,立法中的意识形态思维,导致立法的主导者有意无意对宪法问题采取趋避的态度。主观上将宪法视为完全“政治性”的法,人权、宪政等是高电压的危险物,能不触碰则不触碰。有些部门法学者也诡异性对此进行策略性的配合,而期望达致“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物权法制定,若无 巩献田教授捅破那层皇帝的新衣,一帮民法学者就是准备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路径将宪法问题降解为民法问题的。

    其四,宪法学者在重大立法活动中的失语与宪法学者自身的缺失有密切关联。当下的宪法学者充其量只是处于蓄芳以待来年的状态,宪法学成为显学可能也只是黎明待晓。当下中国声名最为卓著的法律学者首当其冲是部门法学者。而学者的话语权很多情况下不过是声誉的喧哗。另外,诸多立法活动,需要宪法学者在睿智之外,还有扎实的部门*****底与对实践问题的真切把握,惜乎诸多宪法学者在此方面表现出先天不良。

    其五,没有鲜活的宪法解释,宪法不成为法律争议解决的最高规范依据,使诸多宪法学者的灼见成为夫子自道的学术赏玩,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不过天际一抹美丽的晚霞。当社会问题迭出时,宪法学者却只能黯然地渐行渐远。


    时下社会热议的刑诉法修改再次让部门法抢滩,但其关涉的最重大问题如司法权配置、人身自由保障、警察权恣意的防范、律师制度作为法治三角之一地位的肯认等,都是不遑多让的宪法问题。宪法学者在此次立法活动中能否凤凰涅槃,殊堪拭目以待。

    来源:作者博客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f=w&ctid=44682&boardid=1&id=7752921&page=1&1=1#7752921

[ 此帖被219320在2011-09-08 07:07重新编辑 ]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