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镕基:群众的声音反映不出来,还有什么民主?2011年09月11日 13:55
mmmm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1017
精华: 30
发帖: 897
在线时间: 3118(时)
注册时间: 2007-03-17
最后登录: 2015-05-22
楼主  发表于: 2011-09-12   

镕基:群众的声音反映不出来,还有什么民主?2011年09月11日 13:55

管理提醒: 本帖被 王敏超 执行合并操作(2011-09-14)
镕基:群众的声音反映不出来,还有什么民主?2011年09月11日 13:55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T|T24148人参与276条评论打印转发很多部长怕被问

而去看《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开播以来,我不敢说是最热情的观众,至少也是很热情的观众,还是一个积极的支持者和义务的宣传员。我常在各种场合宣传《焦点访谈》。很多部长原来不看这个节目,但是他们来参加我召开的会议时,怕我问昨天看了《焦点访谈》没有,所以他们在开会的头天晚上一定会看。

《焦点访谈》现在越办越好,越来越受广大群众欢迎。被曝光的人看了这个节目,总是不那么舒服。因此,你们在制作和播出这个节目的时候也会遇到各种阻力和不愉快的事情,这些都是可以想象的,但是广大群众都是很支持你们的。

“哪一天找出我的毛病,

来采访我”

过去我们经常说,宣传工作要“以正面报道为主,以宣传成绩为主”,这是正确的方针,但这种观点也束缚了我们。什么叫以正面报道为主?是指99%都应该正面报道吗?98%、80%就不行吗?我看51%不也行吗?大部分节目以宣传成绩为主,有这么一两个节目来指出我们前进过程中的问题,动员全党的力量去解决它,这样做的效果比单纯宣传成绩好得多。没有这样的节目,群众的声音反映不出来,那还有什么民主?还有什么监督?现在,《焦点访谈》以它自己的工作成绩和实际效果,证明全国人民都接受了这个节目。并不是因为它开展了批评、报道了问题,大家就垂头丧气,而是从中接受批评,改进工作,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途,坚定了斗志。《焦点访谈》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现在,“《焦点访谈》现象”越来越普及了,不只是中央电视台有一个《焦点访谈》,许多电台、电视台也都有类似的节目。我看《经济半小时》报道四川某地砍伐原始森林,好像就是受了《焦点访谈》的影响,手法也和《焦点访谈》差不多,这个报道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北京电视台也有类似的节目。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把老百姓的疾苦反映出来,把政府的毛病揭露出来,马上就改。有错就改,这才是*****人的姿态,对人民群众的鼓舞很大;否则,耳朵里听到的都是腐败现象,越听会越感到没有希望。现在把问题揭露出来,改正以后就给人民带来极大希望,真正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就有了信心。我为目前正在普及的“《焦点访谈》现象”感到高兴,它给了电视、广播记者以广阔的新闻天地来发挥他们的才能,在促进国家改革和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家要习惯这种批评。你们哪一天找出我的毛病,来采访我,我一定接受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

视察听汇报

“谁跟你说心里话呀”

对于《焦点访谈》,我有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是对大家工作的评价。

首先是舆论监督。《焦点访谈》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题材广泛,几乎包括了国务院政策的各个方面。我现在干的事情每一个方面都在你们的题材里,你们的报道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帮助。

几个月前,在一次省市领导参加的会议上,我让他们看《焦点访谈》,一边开会一边看,比我们的讲话更生动、更有力、更能用事实说服人。

总之,《焦点访谈》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

第二是群众喉舌。你们的节目中讲的话,就是老百姓讲的话,所以节目才受欢迎。现在农村老百姓和干部打交道有句口头语:你听不听?不听,我们《焦点访谈》见。这说明《焦点访谈》在农民中间有影响,农民觉得有说话的地方,有人帮他们说话,而且说了话干部不听不行,有权威。《焦点访谈》能办到这个样子,同志们应该欣慰。你们为国家的改革和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是政府镜鉴。我们确实从《焦点访谈》了解到我们不能了解的情况,它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的政策究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我们下去往往了解不到真实情况,他们事先都准备好了,叫你到哪儿去视察就去哪儿视察,坐下来就听汇报,谁跟你说心里话呀!我在《焦点访谈》就能看到许多真实情况。我相信各级政府要真正为人民服务,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会从这个节目里得到很多东西。希望编辑、记者越是艰难的地方越要去,只有在这种时候得到的材料才是最宝贵、最真实的。

第四是改革尖兵。现在《焦点访谈》节目大多是反映党和政府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推行政策遇到困难,有时落实不下去。你们走在前边,把政策执行中的种种问题指出来,促使各级政府把政策推行到底。现在,我们在推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今天国务院又通过了一个有关的文件,本来4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已经下达过文件,执行半年来有点成绩,各地报来的材料都是说国务院的政策非常正确,但实际情况是没有真正生效。我希望今后《焦点访谈》继续发挥改革尖兵的作用,当好党和政府的助手。

节目主持人不要当裁判

另外,我觉得《焦点访谈》在新闻表现手法上有很多好的地方值得总结,主要是用事实说话,由当事人说话,非常生动。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与人为善。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绳之以法。对那些不讲理、干了错事还不认错的情况,要讲道理。记者事先要准备好,一两句话就顶住他,然后动之以情,合情合理,让他想想他的做法给国家造成多大损失、给农民增加多少负担、给自然环境带来多大破坏。最后绳之以法,做错了事必须纠正,一定要依法办事,穷追猛打。我建议你们要加强反馈,凡是报道过的事情,都得有着落,要看他改了没有,这样才能树立威信。

《焦点访谈》节目有没有什么缺点呢?确实还没有看到很大的缺点,只有一次报道,反映天津联通和邮电部门打官司。这个报道没有错,但是这些事情非常复杂,我们不要轻信一家之言,也不要过早地下结论。那期节目的主持人就好像是个裁判员,事先就判定,邮电部门是不对的,联通是对的,这就未必。很多事物错综复杂,作结论的时候要小心,要对它的渊源、历史纠葛和目前状况等作全面了解,最好是请熟悉情况,又比较负责的同志出来作结论、当裁判。节目主持人不要当裁判,因为那样很难服人。

qwer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980
精华: 40
发帖: 2331
在线时间: 8738(时)
注册时间: 2007-03-15
最后登录: 2017-07-04
沙发  发表于: 2011-09-12   
此人破坏了邓的步骤,是人民的罪人
愚民政策虽然造成了沙漠,却绝难征服民心。 ---《解放日报》1942年4月23日
(注:所表述的是本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和讨论,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务必谨慎)
冤假错案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33622
精华: 79
发帖: 5821
在线时间: 4469(时)
注册时间: 2010-03-01
最后登录: 2015-09-08
板凳  发表于: 2011-09-12   
从正面宣传和报道上来看周朱温都是人民的好总理怎么不是政治运动天灾人祸就是老解决不了问题
[ 此帖被冤假错案在2011-09-12 23:19重新编辑 ]
空前绝后,蒙冤受难的仅存八只两网冤股板块,是股市里最袖珍的板块!受难十三年以来,收益最多最大的准是那些经常做短线做波段的,但最后等出台平反转板补偿政策时,踏空的也准都是那些技术派的高人!因为他们尝过甜头儿!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凡人都不可避免!你是凡人吗?其实回首若干年以来,两网退市,忽左忽右,高抛低吸,买进卖出做波段的都是高手高人,但在小草论坛,你要总是被大家察觉和发现,你可能就做的不够高尚了!小草论坛就像社会上一样,有饱汉也有饿鬼。其实很好分辨,饱汉底气足,饿鬼饿狠狠!看到谁都想咬一口,像疯狗一样!你是饱汉还是饿鬼?(注:本人保证在论坛所有发言均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但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务必谨慎)
                                   (本帖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任何人据此信息买卖风险自负)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地板  发表于: 2011-09-13   
陈云之女陈伟华:我觉得腐败分子和叛徒没两样
  

陈伟华是一位优雅的退休教师,教书一生,阅书无数。
然而,父亲陈云,对于女儿陈伟华,仍旧是一部厚重的大书,每次翻开这部大书,她就会有新的感悟和体会;穷尽一生,也不一定能完全读懂它。
1那是不久前,北京的一个清晨,7:00准时开动的G101次列车上,消瘦、安静的陈伟华坐在我隔壁的位子上;她梳着一头齐耳短发,记忆里她好像穿的是一件深色格子衫……她长得像极了她的母亲于若木,言谈话语举手投足的瞬间都传神了陈云家风——极其极其地低调。
隔着一条通道,一起同去南京参加会议的人们互致问候。当我隔着通道与同排位子上的陈伟华搭讪时,一开始真有点不习惯她默默无言的“低调”。
“陈老师,您一定也是搞经济研究的吧?”我好奇地问道。
“不是的,我是教书的,和孩子们在一起多有意思啊!”陈伟华把头偏过来回答我。
这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曾经的历史教师,说起自己的学生即刻神采飞扬:“学生给我寄的贺卡我都留着呢,已经一大堆了……现在还有几个经常和我联系的学生,我们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
21966年,陈伟华在北京师大女附中念完高中,正要考大学时,遇上了“文化大革命”。于是,她被分配到北京郊区,就在长城脚下的怀柔山区做了一名人民教师。这一干就是10年。
据陈伟华回忆,1977年还在农村工作的她,准备参加高考时,想让妈妈在北师大的朋友帮助问问复习有什么范围没有。于若木回信告诉她,你爸爸说了这叫“走后门”……后来陈伟华凭自己的实力考上北师大,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原国家人事部。当时,教师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师范招生很困难。恢复工作不久的陈云建议有关部门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所以,爸爸动员她归队,带头作出表率。于是,她毅然回到了母校北京师大女附中(后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做了一名中学老师。
严于律己,对所有子女的严格要求是父亲不变的品格。
陈伟华记忆里还有一个个不能忘记的故事——
那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父亲被下放到江西,在那里待了两年零七个月,当时跟着去的只有厨师、警卫员还有一个秘书。“一家7口人分散于全国各地,我妈妈下放到干校去了,我们兄弟姐妹各自去各自的地方。当时,因为爸爸的厨师生病了,就让我姐姐到江西给他做饭,照顾他的生活,我姐姐在那里待了10个月。爸爸说:你在我这儿10个月,没有给国家干事,是为了照顾我,你不能拿国家的工资。就让我姐姐回单位以后,把这10个月的工资全部退给单位,后来单位给姐姐开了一个收据。现在这个收据还收藏在上海的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
从1949年进京,陈云一家在西城区北长街58号的老房子里住了整整30年。由于房屋年久失修经常漏雨,“当时机关行政部门提出要大修,爸爸不同意,说:‘房子大修要花许多钱,只要不漏雨就行了’。”
“有一年冬天,已近11月中旬,北京气温骤降。周总理去找爸爸,见他正披着棉被坐着办公。总理于心不忍,马上表示特许这里提前几天供暖,但爸爸一再坚持说:‘11月15日开始供暖,这个时间是我定的,我不能破这个例!’”
听了陈伟华的讲述,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有谁能为了国家“牺牲”自己子女的前途?又有谁,连区区10个月工资的“便宜”都不占?唐代诗人罗隐有一句诗: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用来形容陈云同志的一生真是恰如其分。
3陈伟华说,她爸爸有一句名言:“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10%的时间就够了。”
爸爸的一生最重视调查研究,陈伟华回忆说——
1961年 6~7 月间,爸爸回到自己的故乡上海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做调查。当时去青浦农村调查的目的,是要想方设法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当时全国粮、棉、油、肉、蔬菜的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父亲是主持经济工作的党的副主席,他亲自到农村深入调查研究,寻找造成困难的原因,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尽快改善人民的生活。
1956年11月陈云兼任商业部部长的时候,他常对商业部的干部说:“商业工作天天同人民群众打交道,管吃、穿、用,管油、盐、柴、米。不要看不起这些,这是人民的大事。我们*****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陈伟华后来听一些老同志讲,父亲还经常自己去北京的百货大楼、菜市口,还有天桥的农贸市场,一个柜台,一个柜台地走,大东西看过了,就看小东西。一次,忽然发现市场上没有卖女同志装饰发型用的发卡;就问人家为什么没有发卡?人家说公私合营以后,没有生产这个的了,生产这个发卡的钢材也没有了。父亲发现这个问题以后,非常着急,当时就给负责钢材生产部门的同志打电话,后来还写了一个条子,说你们一定要拨出几吨钢材来,给全国女同志每人两个发卡……
陈伟华感叹道:工作做到这种细微的程度,这样的调查研究,我想咱们现在能看到的是不多的。
4“我觉得腐败分子和叛徒没有两样!”——说到时下的贪污腐败现象,陈伟华这样说。在她看来,在战争年代,叛徒为了自己苟且偷生,没有经受住考验,出卖了党组织和同志,他们没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现在的腐败分子性质和他们一样,就是只想到自己,没有想到人民群众,所以,他们不能称为真正的*****人,是党内的败类。
她觉得,*****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里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每一个*****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有人粗略统计,在总书记的这个讲话当中,大概136处讲到“人民”,平均每半分钟就会提到“人民”这个词,可见“人民”在党心中的分量。
“我觉得这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它不仅是一条宗旨更是党的生命,坚持这一点我们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违背了这一点,我们党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陈伟华深有感触。
5掐指算来,陈伟华退休已经7年了,但她比没退休时还要忙。她曾任北京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还经常应邀去参加一些纪念老一辈革命家的活动及各种社会活动……为了让更多人读懂父亲那一代人的革命信念,让更多人把老一辈革命者的品德风范传承下去,她依然是一名孜孜不倦的教师,依然在每天阅读父亲——这本大书。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4楼  发表于: 2011-09-13   
俺啥也不知道。只知道地卖完了、矿挖完了,他们都移民了,剩下我们怎么过日子?会崩溃吗
[ 此帖被219320在2011-09-13 09:52重新编辑 ]
股海虾米 离线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1311
精华: 2
发帖: 8514
在线时间: 3334(时)
注册时间: 2007-03-27
最后登录: 2020-07-14
5楼  发表于: 2011-09-13   
那可都是总设计师特色猫论的忠实实践者!
boleliu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1919
精华: 8
发帖: 3122
在线时间: 3466(时)
注册时间: 2007-04-08
最后登录: 2015-05-20
6楼  发表于: 2011-09-13   
说得很好!但现实是怎么样的呢?
我现在在看 李尔重 的文集。他的文章写得很好,问题是现在又多少人看,多少人这样做呢?
kkkkkk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16840
精华: 0
发帖: 85
在线时间: 181(时)
注册时间: 2009-05-21
最后登录: 2015-11-21
7楼  发表于: 2011-09-13   
这是个卖国贼,注意是卖国,美帝走狗。
丰雨同舟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90168
精华: 0
发帖: 738
在线时间: 196(时)
注册时间: 2011-08-17
最后登录: 2013-05-31
8楼  发表于: 2011-09-13   
说得没错,的确,如果再来一次,祖国大地遍地是盼  图。
好奇的牛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50308
精华: 0
发帖: 38
在线时间: 64(时)
注册时间: 2010-08-28
最后登录: 2016-04-28
9楼  发表于: 2011-09-13   
什么叛徒!---太好听了!应该是汉奸!卖国贼!老鼠......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10楼  发表于: 2011-09-14   
宋鸿兵:正处副处,最后都不知落在何处;正局副局,最后都一样结局;正部副部,最后都一块散步;总理副总理,最后都一个道理;主席副主席,最后都一样缺席.幼年时,相信一切童话都是真的;青年时,怀疑一切道理都是假的;中年时,认清了世界的半真半假;如今,才体会到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个好身体、一个好知己和一帮好朋友
丰雨同舟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90168
精华: 0
发帖: 738
在线时间: 196(时)
注册时间: 2011-08-17
最后登录: 2013-05-31
11楼  发表于: 2011-09-14   
引用
引用第5楼好奇的牛于2011-09-13 20:42发表的 :
什么叛徒!---太好听了!应该是汉奸!卖国贼!老鼠......




如果再来一次抗战,这些人大都将 盼  变。

当然,受压迫的人 里面也会有!
zqc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2504
精华: 0
发帖: 1569
在线时间: 1288(时)
注册时间: 2011-02-20
最后登录: 2018-11-19
12楼  发表于: 2011-09-14   
群众的声音反映不出来,说明他们老实了,办起事来就方便的多。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