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需求旺盛,供给不足。那时,为了扩大供给,抑制需求,工人工资低一点,资本方多留一点,有利于加快积累,扩大供给。随着积累的不断扩大,供给会越来越大,逐渐达到了供给和需求的平衡。这时理论上就应该扩大劳动者的利益分配比例,简单说就是该给工人涨工资了。但是,我国工人的工资涨得很慢,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同步。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广东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几十年,广东的GDP增长了几十倍,而工人工资基本没涨多少。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国家的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对工人权利制度保障的缺乏。可以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是通过开拓国外市场和国内投资迅速扩大实现的。这种发展方式非常有利于积累的快速增加,非常有利于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大,但会造成国内百姓的生活水平不能相应提高,起码与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步。使国家陷入了为了发展经济而发展,而不是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而发展经济。手段和目的掉了各个,这是很可笑的。我国在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期的“大跃进”曾发生过类似的问题,只是那次的问题更严重。但问题的本质都是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不合理,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