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登录
用户名
Email
密 码
安全问题
无安全问题
我爸爸的出生地
我妈妈的出生地
我的小学校名
我的中学校名
我最喜欢的运动
我最喜欢的歌曲
我最喜欢的电影
我最喜欢的颜色
自定义问题
您的答案
找回密码
高级
我的快捷通道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下拉
注册
用户名
Email
安全问题
无安全问题
我爸爸的出生地
我妈妈的出生地
我的小学校名
我的中学校名
我最喜欢的运动
我最喜欢的歌曲
我最喜欢的电影
我最喜欢的颜色
自定义问题
您的答案
■green
■orange
■wind
■red
■purple
金田A/金田B 400016/420016
信联 400042
长兴 400043
大菲 400046
花雕 400049
龙科 400048
隐藏
快速浏览
三板综合论坛
综合信息
维权信息
政策法规
学术研讨
老三板研究中心
第二板块
高手论市
荐股擂台
特区版块
挚友书斋
新三板/区域市场
两网历史遗留问题个股论坛
834019 大自然
400002长白
400005海国实
400006京中兴
400007华凯
400009广建
400010鹫峰
400013港岳
主板退市个股论坛
水仙A/水仙B 400008/420008
中浩A/中浩B 400011/420011
粤金曼 400012
金田A/金田B 400016/420016
国嘉 400017
银化 400018
九州 400019
五环 400020
华夏(鞍一工) 400021
海洋 400022
南洋 400023
宏业 400025
中侨 400026
生态 400027
金马(鑫光) 400028
汇集 400029
北科 400030
鞍合成 400031
石化A/石化B 400032/420032
斯达 400033
比特 400035
天创(环保) 400036
达尔曼 400037
汇绿 400038
华圣 400039
中川 400040
数码 400041
信联 400042
长兴 400043
哈慈 400044
猴王 400045
大菲 400046
龙科 400048
花雕 400049
龙涤 400050
精密 400051
龙昌 400052
佳纸 400053
托普 400054
国瓷 400055
金荔 400056
联谊 400057
创智 400059
高能 400060
长油 400061
二重 400062
国恒 400064
大洋B/本实B/武锅B 420047/420058/420063
休闲论坛
休闲娱乐
你顶我顶大家顶!
证券软件
电脑软件
»
特区版块
»
除非上帝死了。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 帖
主题 : 除非上帝死了。
使用道具┊
复制链接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楼主
发表于: 2011-09-29
倒序阅读
┊
只看楼主
┊
小
中
大
除非上帝死了。
两位总理前出书,后政改,热闹非凡;网络民意反应,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不至于陷入网络言论雾里看花的境地,又能稍微了解前因后果。特邀请:曾德雄、文建明、鄢烈山、陈思、陈诗峰、江海波、邓良平、韩世同、马宏、李素磊等人从各自的角度谈谈对于朱和温的看法,拓宽话语的空间。
打工者喜欢朱,投资者喜欢温
邓良平:朱时代,通货紧缩,钱是值钱的,普通人生活过得去;温时代,资本狂飙突进,投资人资产倍增。
朱镕基有“张居正情节”,从来不提政治体制改革,把这些问题交给当时的皇上去思考,自己当一个好的宰相就行了。朱做的很多事情出发点都是加强中央集权,分税制收地方的财权,自己兼任央行行长等,因此坊间评价他是“经济沙皇”。
朱末期搞了一个“货币化分房”,实际上为房地产上涨准备了制度性武器。之前没有土地拍卖一说,到了他这里政府成了唯一的地主。再加上低利率、外资涌入,房价大涨是朱和温的共同功劳,温不过是承担了这个后果。
萧规曹随的恶果
韩世同:两位总理遇到的经济周期是不同。朱后期已经处于经济下行阶段,这跟他收紧银根,打压通胀是有关的;温处于经济的上行阶段,因此他怎么打压房价都很困难。
土地“招拍挂”制度是朱政府设计好的,温只是把它拿来实行而已。为什么朱时代,房地产价格上不去呢?主要是当时钱少地多,资金管的很紧,因此很多的房地产由于资金短缺纷纷倒闭;现在是钱多地少,钞票发了很多,地还被政府管的非常严格,再加上地方政府需要钱,于是拼命的哄抬地价,房价飞涨。
朱之所以能够强硬的紧缩银根,在于当时的金融行业还处于计划阶段,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到了温这里,银行已经上市,政府只能通过经济的手段来调节,这下政府就很难集中管理了。
所以,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经济状况,调整政策,而不是萧规曹随,这样做没有尊重客观事实。如果两个人共同执政,或许可以解决现在的经济滞涨问题。
中国一直在扩大开放
李素磊:一、从朱到温,中国的大门一直在打开,正因为门是开的,必然会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早在2005年,我就感觉国际的经济环境开始变天了,果然08年雷曼就出事了。但是,这几年国际的金融架构并没有发生变化,比如说引发金融危机的雷曼,破产之后,巴克莱银行接管了其在华尔街的部门,所有架构都没有发生变化。这就好比是得了白血病的人,病根未除,现在通过换血来维持自己的生命,美国就是通过印发钞票来缓解危机。印钞对美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毕竟美元是全球流通的,而中国收集这么多美元,汇率不市场化,会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
二、楼房在温时代改变了它的属性,从单一的住房变成了金融工具,由于人民币贬值,其他金融工具回报低、风险大,投资者只有选择房子作为自己的投资品。
农村已经不成其为社会
农村问题在朱时代是个很大的问题,农民负担很重,尤其是《中国农民调查》一书所反映的问题,朱对之是耿耿于怀。实际上现在的农村更加荒漠化,尽管取消了农业税,随着人口外流,已经构不成一个社会了,只剩下老弱病残。农村没有了自我表达的话语权,新农村建设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信力建:如果换一个说法就是城市化,欧美上个世纪已经完成了城市化和工业化,东南亚也在五六十年代完成了,中国现在也在这个进程中。据统计,现在中国有50%左右的人在城镇,因此,农村社会的瓦解会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江海波:我们的城市化是不稳定,关键是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基础;再加上户籍制度的阻隔,人口没有城市化,让出来的人进退为难,如果工厂倒闭,人口就会回流。
矮人堆里面的高子
鄢烈山:朱出书坊间解读为对现政府的不满,实际上媒体的炒作需要,大家要赚眼球又不能说话,只好借题材哗众一下,哪有什么政治背景?至于两者的评价,首先我们要清楚朱和温不能单纯从个人角度来评价,毕竟总理前摆着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头衔,这个体制的框架是逃不了的。如果回到个人,我觉得这两个人各有千秋,属于矮个里面的高个。另外,两个人都喜欢说狠话大话,我比较喜欢听温家宝的,在现在这个“五不搞”占主流的时期,人事权又没有的情况下,温已经是做到了自己的极致。
朱当年搞国企改革,大方向没错,但是具体过程中只有少数管理层和一些顾问得了好处,这跟他刚愎自用有关,完全漠视弱势群体的利益,真不愧是什么“沙皇”。大的国企没动,动的也只是小企业,导致现在垄断的国企。
如果没有现在的房地产跃进,之前那些工厂破产后会完全没有着落。有了卖地的钱,现在那些下岗职工有了一些保障。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死结
邓良平:我其实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有两个假设:一、维持目前房价不变;二、维持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6.3。
如果以上两个假设成立的话,中国人不用做任何事情,只要不停拆房子,建新房子,土建的成本是固定的,房价如果维持目前的位置,每一平方就创造出好多钱来,10亿平方米能创造多少财富来?
中国政府就可以创造世界上最伟大的神话,让“中国人民”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人民。这种游戏玩个几年还可以,能长期玩下去?除非上帝死了。
房地产如果调控无效,政府的调控措施一定不会放松,房价大涨的基本不可能。现金为王的时代开始,手头要增加现金的比重。外汇汇率:政府不敢让人民币贬值,如果大贬值,外资如果外流,将不可阻挡。在人民币对美金维持6.3的情况下,房价唯一可能就是下调20-30.%。债券以后不能买那种没有利息的,比如北德意志银行的债券。股票估计会进入一个长期的熊市,尤其是中国。
房地产的神话没有破灭,终有破灭的一天,房地产税来得那天就是。中国的拐点:可能在2012年下半年,你无法准确估计时间。这次的问题会非常严重,很难预计有多长。
回到新民民主主义是一场梦
信力建:未来的中国会怎么走?有些人提出要重回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位怎么看?
曾德雄:有些的学者,遇到问题,动不动就喜欢弄出这主义,那主义,我弄不懂什么新民主主义,还是胡适说的好“多谈问题,少谈主义”。
鄢烈山: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领导”和“推行资本主义”,这跟现在的主流途径有什么区别?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特区版块
描述
快速回复
限 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进入高级模式
加粗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插入链接
图片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