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监会 股市承受不了吗?
网友:余丰慧
2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国家审计署金融审计司获悉,原定2005年审计中国证监会的计划,已经正式取消。同日,记者也从中国证监会机构监管部得到证实:审计署前期进驻证监会的审前调查人员也已经全部撤出。
笔者从报道中获知,由于对一些金融机构审计揭露出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因此,审计署下决心要在2005年提高金融机构的审计对象级别,从更高层次、更高级别上揭露金融机构在内部运行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正是在这样的设想下,审计署最终决定,2005年将首次把中国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三家正部级金融机构确定为审计对象。”审计署科研所的一位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据业内人士说,审计决定在经过审计长办公会议集体决定后一般很少更改或取消,尤其是在审前调查组已经派出、审计工作事实上已经展开的情况下,取消审计计划的情况更是前所未有。因此,这次突然取消审计,撤回人员,舆论一片哗然。消息一出,各个网站转发后,留言急剧上升。
人们纷纷猜测个中原因。一些市场人士表示,2005年2月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九条”出台1周年前夕,沪综指和深成指已经分别跌落至1189点和3045点附近,这是自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也正是在这一时刻,转机似乎来临。2月2日,“国九条”出台1周年,股市随即上演了绝地反击:这一天,沪深股市大幅暴涨,沪综指由1189.50点涨至1252.50点,上涨63.57点,涨幅之大,两年来从未有过。“在这个时候审计证监会,如果审计出几个大案,谁能承受得起?股市将怎么办?”2月2日,包括张卫星、皮海洲、侯宁等在内的市场人士均均表达了类似看法。
笔者看到这些分析和猜测后认为,如果是这个原因导致取消了对证监会的审计,那将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是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是令我们的审计部门非常尴尬的事情。
国家审计署对金融机构审计所发现的问题,是令人惊讶的,无论从管理上和风险上,我国金融部门以及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是严重的。自证监会成立以来,还从未接受过审计署的审计。因此,可以说,对证监会的审计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对国家的负责,也是对证监会部门的负责。
审计证监会,担心股市受不了,这个担心是多余的。笔者认为,如果有问题不审计,一直这样包着,说不定哪天,暴出一个惊天大案,那时,才真正对股市是一个沉痛打击。话又说回来,你为何知道,就能够审计出大案呢?你为何知道就存在大案呢?说不定,还审计出一个管理严格、清清白白的证监会呢!真要是这样的话,那对股市还真有积极作用呢。一些股民表达了一个共同心愿,那就是,“如果是因为查出问题而造成股市下跌,我就是赔光了也高兴。”
股市这几年的情况,大家有目共睹,股民和社会各界对于管理层确实有这样那样的意见,包括内部管理上的意见。实际上,广大股民也切实想了解作为管理资本市场的证监会各个方面到底如何。不能说人们期待审计证监会,但可以说,人们听到审计证监会的消息后,盼望一个对证监会的公正评价能早日到来。但是,现在突然取消审计,这是广大股民不愿意看到的。一些网友留言说的好:“只有揪出腐败分子,才能断绝造假上市,才能减缓圈钱行为,才能重新树立投资者信心。”如果审计后证实,管理层没有腐败分子,更能够树立投资者信心。因此,只有进行扎实审计,才是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负责任态度,才能够树立投资者信心。
如果以“在这个时候审计证监会,如果审计出几个大案,谁能承受得起?股市将怎么办?”为理由取消审计证监会,容易给人们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笔者认为,不应因为“审计出几个大案,谁能承受得起?股市将怎么办?”为由,取消对证监会的审计,只有彻底把管理层的问题查清,建立一个公正、廉洁透明、管理有力的管理层,才是中国股市的最大利好,才能够彻底树立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信心。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张爱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