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板:退市股集中营
2011年11月30日 08:16
时代商报
刚满两岁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轮廓正在逐渐清晰。当深交所周一晚间突然抛出征求意见时,除了创业板挂牌交易的个股在忐忑着未卜的前程,不少老股民的思绪飘向了一个早已被多数人遗忘的角落老三板。
老三板,“没落贵族”的*****地,“中国农业第一股”蓝田股份、“中国软件第一股”托普软件、“中国珠宝第一股”达尔曼,它们都曾经在A股市场呼风唤雨,但目前的身份却是主板退市后留下的“难民”。
所谓老三板,包括从原来两个法人股市场(STAQ和NET系统)退下来的“两网股”(8只)和从主板市场终止上市后退下来的退市股(43只)。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老三板51家挂牌公司中,这个市场,除8家两网系统公司维持着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外,43家主板退市公司中经营停滞的公司占绝大多数。截至今年5月17日,仅23家公司披露2010年年报,不到总数的一半。在披露年报的公司中,仅大自然、水仙A3、南洋3家公司实现正收益,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更有10家公司近3年已无主营业务。27家无法披露2010年年报的公司中,甚至有主办券商的公告内容显示,“与公司失去联系”。
一句“失去联系”背后,是“伤不起”的股东。有统计数据显示,老三板51家公司股东数逾150万户,23家发布2010年年报的三板公司,股东数共计51万余户。经历公司从主板退市或从“两网系统”平移进入老三板,这些股民手中曾经每股10多元的股票大多缩水八九成。
值得注意的是,深套其中的股民多属于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一批投资者,在为早期证券市场机制不完善、替国企解困买单之后,老三板成为他们无奈的“坚守”。
水仙A3是沪深两市首家退市公司。公司2001年4月退市,同年12月进入老三板。虽然至今仍在照常发布报告,但公司资产已经没有了,也没有了经营活动,目前只剩下很少的留守人员。
这些经营活动已经停滞多年,绝大多数连业绩报告也无法披露的退市股,却不时会受到一些投资者的追捧,而支撑着行情的唯一动力,就是重组恢复上市。
历史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老三板股有过多次“集体暴动”,连续多个转让日都呈现板块全线涨停局面。以年初至4月16日A股开始一波下跌前的一段时间为例,其间上证综指下跌4.48%,而老三板的整体涨幅却达到了77%,其中退市股涨幅为75%,8家还在维持正常生产的两网股平均涨幅更高,达到88%。
鞍合成1等无法披露年报公司,甚至已经与主办券商失去联络的公司,每周一次的交易也在正常进行。至少已经停产5年的大菲1,2010年上半年股价最高涨幅却达74%。
参与老三板转让交易的投资者,除了部分闻风而来的投机者以及一些在市场中制造行情的“小庄家”之外,绝大多数仍是一些老三板前期就高价持股的老股民们,想借机摊薄成本。
对于已经停产多年的退市公司,业内人士分析,它们靠做业绩返回主板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多数此类公司只是想留着这个壳,留作重组之用。
水仙A3证券事务部杨女士表示,公司退市之前不良资产很多,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这些不良资产基本上已经剥离了。但现在靠公司自身已经没有能力再考虑返回主板,在经历了多年的等待之后,老三板唯一的出路还是等待政策。
综合
http://sbsc.stock.cnfol.com/111130/128,1345,11244991,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