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登录
用户名
Email
密 码
安全问题
无安全问题
我爸爸的出生地
我妈妈的出生地
我的小学校名
我的中学校名
我最喜欢的运动
我最喜欢的歌曲
我最喜欢的电影
我最喜欢的颜色
自定义问题
您的答案
找回密码
高级
我的快捷通道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下拉
注册
用户名
Email
安全问题
无安全问题
我爸爸的出生地
我妈妈的出生地
我的小学校名
我的中学校名
我最喜欢的运动
我最喜欢的歌曲
我最喜欢的电影
我最喜欢的颜色
自定义问题
您的答案
■green
■orange
■wind
■red
■purple
金田A/金田B 400016/420016
信联 400042
长兴 400043
大菲 400046
花雕 400049
龙科 400048
隐藏
快速浏览
三板综合论坛
综合信息
维权信息
政策法规
学术研讨
老三板研究中心
第二板块
高手论市
荐股擂台
特区版块
挚友书斋
新三板/区域市场
两网历史遗留问题个股论坛
834019 大自然
400002长白
400005海国实
400006京中兴
400007华凯
400009广建
400010鹫峰
400013港岳
主板退市个股论坛
水仙A/水仙B 400008/420008
中浩A/中浩B 400011/420011
粤金曼 400012
金田A/金田B 400016/420016
国嘉 400017
银化 400018
九州 400019
五环 400020
华夏(鞍一工) 400021
海洋 400022
南洋 400023
宏业 400025
中侨 400026
生态 400027
金马(鑫光) 400028
汇集 400029
北科 400030
鞍合成 400031
石化A/石化B 400032/420032
斯达 400033
比特 400035
天创(环保) 400036
达尔曼 400037
汇绿 400038
华圣 400039
中川 400040
数码 400041
信联 400042
长兴 400043
哈慈 400044
猴王 400045
大菲 400046
龙科 400048
花雕 400049
龙涤 400050
精密 400051
龙昌 400052
佳纸 400053
托普 400054
国瓷 400055
金荔 400056
联谊 400057
创智 400059
高能 400060
长油 400061
二重 400062
国恒 400064
大洋B/本实B/武锅B 420047/420058/420063
休闲论坛
休闲娱乐
你顶我顶大家顶!
证券软件
电脑软件
»
特区版块
»
SAT所建构的是美国国民的关键能力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 帖
主题 : SAT所建构的是美国国民的关键能力
使用道具┊
复制链接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atmgzy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2169
精华:
7
发帖:
646
在线时间: 1763(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18-01-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5
倒序阅读
┊
只看楼主
┊
小
中
大
SAT所建构的是美国国民的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考SAT低美国学生300分 应试教育现软肋
过分依赖考试技巧拿不了高分
俗称美国高考的SAT考试如今在中国越来越热。根据美国大使馆发布的数字,2010年发放赴美留学签证12.7万张,其中40%以上是高中和高中以下学生,预计今年签证发放量增加40%,并且高中和高中以下将第一次超过一半。
现在,不少备考SAT的考生都会上培训班,但一位业内专家总结说:国内培训机构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拿SAT当高级托福,从技巧和知识入手培训,简单采用背单词和大量做题这些“小米+步枪”的战术,而不顾SAT本身对思维能力和文化背景的要求,所以培训效果普遍不理想。
Lucy Haagen是杜克大学教育督导、ETS前SAT和AP出题人,也是一家以SAT培训为主业的机构的创始人。她说:“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去掌握一定的考试技能,可以提高做题效率。但一些考试技巧被扭曲和误解,一些没有太多科学依据的所谓经验之谈,成为学生争相学习的东西。”
她介绍,SAT与托福考试有很大不同,托福考试考查的是学生交流英语的能力,考查的是学生是否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SAT考查的是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重点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美国高考与中国高考也不同。中国高考考查的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水平,SAT考查的是学生未来接受高等教育所必需的能力水平。
简单说来,SAT所建构的是美国国民的关键能力。以SAT中的critical reading(批判性阅读)为例,美国中学并没有critical reading的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但大学认定此乃大学生必须具备之关键能力,SAT就特别设置了这一考试内容。
中国学生必须忘记自己在数学上的优势
前不久,Lucy Haagen带领中美双方团队,采集了2890份样本,其中有效样本2492份,主要来自北京、上海等6地的普通高中和国际学校的高中学生。经过整理分析后,最终形成《2011中国SAT年度报告》。
Lucy Haagen说,报告显示,中国学生SAT的平均分数仅为1213分,与美国学生的平均分数1509分差距高达300分。这300分的差距主要来自考查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阅读和写作,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学生整体欠缺有效的思维能力训练,这也是目前限制中国学生学术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中国学生向来以数学好著称,但《报告》显示中国学生的数学实际分数仅为547分(满分800分),比美国学生的517分仅高出30分。《报告》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中国学生对跟数学有关的英语词汇总体掌握情况欠佳;第二,虽然美国高考中数学总体知识面比中国高中数学要窄,但是很多知识点考查得更有深度;第三,SAT数学考试总体水平相当于中国高一的数学水平,因此尽管很多中国学生数学好,却无法在SAT考试中完全体现出来。
Lucy Haagen建议,考生准备数学时必须忘记“中国人在数学学习上的优势”,认真思考题目的意图,跨越每道题目的陷阱,多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题目的练习。她还建议中国学生学英语时要注意掌握其他学科的专业词汇,以避免由于词汇障碍导致对题目理解出现偏差。
中国学生英语学术阅读成绩为327分,比美国平均分501分低170多分。阅读是学术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由于词汇量、阅读量、知识面、文化背景和思维能力的限制,中国学生在这部分与美国学生存在明显差距。
事实上,许多SAT试题都能通过推理得出答案,可统计数据却显示,中国学生往往最容易放弃这条简单的途径。
报告显示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出现在“比较和评价论点”这类题型中,因为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剥离表象去探求文章的“前提假设”,同时对比不同作者的观点,这也成为中国学生“最大的软肋”。
在阅读理解部分,还有许多因素影响学生的成绩。例如词汇量和阅读速度,当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他们就会摒弃逐字逐句分析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从文章框架结构出发,综合分析文章主旨,然后通过各个分论点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Lucy Haagen说,这类技能确实决定了SAT考试成败,乃至在美国大学的表现。
作文模板不适用于美国高考
作文也是很容易丢分的一个项目。一些独立研究机构的案例显示,文章的长度是影响学生写作分数的重要因素之一,考生应尽量争取写到400字左右。中国的学生的平均写作字数仅为80~120字。
论点与论据是一篇文章中最关键的部分。中国学生最常出现的典型问题是跑题。
文化差异同样使中国学生处在非常不利的位置。以一个SAT真题的写作提示语为例,“学校是否需要教授学生伦理与道德”。大多数中国学生支持该论点,即学校应该教授学生伦理知识,然而在构架论据时,他们却将这一论点等同“伦理是否值得学习”。但多数美国学生在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考虑,教授伦理知识究竟是学校的还是家庭的责任。
中国学生在提炼论点和选择论据上有3个问题必须注意。一是论据对于论点的支持缺乏逻辑性,甚至互相矛盾。有个学生支持成功需要通过个人努力,而并非一两次的侥幸才能达到的观点,但他给出的例子却是一个人坚持买*****直到中了大奖,这个例子在很大程度上更适合作反面论据。
二是学生运用假设性事例进行论证。某考生曾经写到,如果一个人通过继承财产而不是自己的辛勤努力获得财富,这证明运气更重要。这个观点也许正确,但假设性例子出现在写作中不具有任何说服力。
三是还有很多学生都出现了过度使用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或者抄袭写作模板的情况。
美国方面已经开始着手应对模板作文,今年5月的SAT考试,写作题目是真人秀电视节目在社会上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这使得许多中国学生事先准备好的事例都无法使用,所以学生此次考试的分数大幅下降。
什么时候开始准备SAT合适呢?Lucy Haagen建议,越早越好,及早准备可以更加系统和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备考计划。
Lucy Haagen说,SAT考试测评学生的学术潜能。“基于这样的目的,我希望学生们在备考SAT时,不要急功近利。相反,把它当成一个提升自己学术英文水平的机会,长期不间断练习,最后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在大学的学习能力。”
百年魔怪舞翩跹!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沙发
发表于: 2011-12-06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华人在美国人眼里究竟是什么样子?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外,恐怕美国的华人最多了,目前至少有数百万。
这里的华人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甚至更多代……,其先祖一直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来北美淘金、修铁路、做苦力的广东台山人。这些华人有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来的,也有从日本、韩国、越南以及东南亚地区来的,还有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转道而来的。这其中,大陆客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来的。这些华人有合法的、非法的、半合法半非法的,有留学的、做正当生意的、隐居当寓公的、搞政治避难的、铤而走险作奸犯科的。大部分都是一心追逐所谓美国之梦。
华人在美国人(严格说来是其他美国族裔,如白人、黑人以及拉丁裔人等)眼里是什么样子的?美国人对华人的印象,大致有四个主要来源:旧中国城、新中国城、校园、高科技行业 (其他还包括遍布美国各个角落的中餐业〕。这四个来源很自然地造成了美国人对华人刻板的定型(Stereotypes)或原型(prototype)偏见。
旧中国城(老唐人街)的华人,不管他们是什么时期来美的,永远是移民的第一代,因为新来的移民不懂英文,不懂美国文化,无法融于主流文化,只能*****在传统的华人区。他们最早来自广东沿海(如潮汕和台山地区)或福建沿海一带。至今已有大约160多年的历史旧中国城由于历史的沿袭和地理格局的局限大都非常脏、破、乱、闹。据有关的也许带有偏见的评价,这一类华人主要有以下特点:1)属于南方华人,多半身材矮小、尖瘦脸、面灰黄、深眼窝、厚嘴唇、小鼻头,动作快捷,说话声音大,而且喜欢拖长音;2)很能吃苦耐劳,但文化不高、眼光不远,大都从事餐馆、洗衣店、杂货店等各种分散型小买卖;3)法治观念不强;4)不太注意公德;5)自成一体,几乎与美国主流社会格格不入;6)颇重义气,讲究传统的习俗和规矩;7)宗族观念强,常以某姓氏为亚文化的*****纽带;8)封建帮会起着很强的社区控制作用,不少人喜用非经济手段牟利,甚至有一些人处于黑白道买卖之间;9)男性的大男子主义观念较浓厚,但对家庭有很强的责任感,相对的,女性则多处于依附地位;10)善于趋利避害,往往可以在不张扬的情况下保护自己并获得利益;11)比较信奉佛道或“黄大仙”一类的某种地方传统宗教,多数相当迷信;12)不太注意卫生,不很重视教养,有不少不良习惯;13)太多的时间用在吃喝上;14)不少人好赌、好嫖,也有的人吸毒。
新中国城主要是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型华人社区,最初由港台的新移民组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新移民也越来越多。新中国城的新华人移民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在原住地时,或因原本家底颇丰或因经济起飞而暴富,或因黑白道生意而发迹。由于政治经济等多种原因,有的是来避难的,有的是功成名就来当“寓公”的,有的是来制造狡兔三窟的退路,有的是来“洗钱”转移财产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雄心勃勃,是来图更大发展的。总之,他们比较富裕、成功,背景复杂,素质和教育水平也比较高。2)这些人来到美国后,比旧中国城的那些老移民眼光要远,手笔要大,注重科技,更接近现代化都市的要求。他们所经营的生意比老移民更多元化、更广泛,规模也大得多。3)对美国主流社会的接触面比老移民广泛和深入得多。4)在继承中国文化传统方面,比老移民表面上要“高雅”一些。5)对华人内部政治分野和敌对的意识较强。6)对在美国参政的意识比较强。7)对钱更带有资本化的理念。8)容易在经济政治的大方面上违法。9)有更大的物质欲和更奢侈的享受观。不少人由于钱财丰厚,住豪宅、开名车,出手阔绰。10)不少人富而不贵,为富不仁,不注意回馈社会。
校园的华人主要是二次大战后从大陆(如西南联大等)来美的留学生、1949年以后从港台或其他海外地区来的留学生,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来美的大批留学生甚至还有所谓小留学生,此外还有当地华人成为学生的下一代。据有关评价,这一类华人主要有以下特点:1)聪明勤奋,大多在数理化以及工科医科等学科领域出类拔萃;2)相当多的人不太热衷社会公益活动,往往给人以书呆子(Nerd or Bookwarm)的印象;3)由于不太注意体育运动,一些人身体不强健,甚至瘦弱;4)相当多的人持比较现实的功利目的,对人文和社会学科不感太兴趣; 5)善于考试,但读死书的多,具创造性的人才少,相当的人仅能成为某个行业的专业机器,很难有大的成就;6)表面上扎堆抱团,但并不像日本人和韩国人那么有团队精神;7)相当多的人不太能够与美国其他族裔的学生融合在一起。
一般说来,高科技公司中的华人多是各自进入职业市场后的校园华人,比较年长成熟,但分散而自成一体。据有关评价,这一类华人主要有以下特点:1)教育层次高,熟悉和胜任本专业的工作;2)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的限制,相当多的人很难进入高级管理层;3)相当多的人明哲保身,消极的个人主义,只想搭便车,不注意积极争取个人的权益;4)同胞之间的内斗、猜忌和排斥常常严重于其他族裔,常有“一山不容二虎”的心态;5)相当多的人理论性较强,应用能力不一定强,鲜有创造性,不少仅为职业机器;6)相当多的人不能有效地融入主流社会;7)相当多的人喜欢单干,而不喜欢合作;8)相当多的人仅注意个人事业,不重视回馈社会,不热心公益事业;9)相当多的人显得文弱,而缺乏朝气
在美国人眼里,对华人比较正面的评价是:1)注重家庭价值,责任感强,遵守男人和当家长的承诺;2)感情内在、细腻、相对忠诚;3)男性对女性比较舍得花费,不太计较利益得失,不像美国男人在经济上分得很清;4)讲义气,重信诺,人情味浓,重视社会人际关系;5)心理素质很独特,有很强的坚忍力和克制力,不容易情绪用事,变通的能力很强,较容易适应各种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例如在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中,几乎都是白人和黑人而找不到华人,因为后者总可以放下身段以求谋生;6)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7)智力优秀,反应敏锐,领悟力快;8)动作灵活快捷,容易掌握各种技巧性的运动。对华人男性的主要负面评价是:1)相当多的人不重视男女平等,有一定的大男子主义;2)相当多的人不善于浪漫的外在表现,不太注意仪表和包装;3)相当多的人不注重体育锻炼,身体不够强壮;4)相当多的人过于强调烹调的口味,而不注意健康食品,因而往往显得营养不良;5)相当多的人不太注意卫生,不太注意养成良好的教养和生活习惯;6)相当多的人不太热心公益事业,也不太注意社会公德;7)相当多的人法律观念不强,凡事喜靠人事通融;8)相当多的人创造力不强;9)相当多的人过于依赖金钱和物质利益来吸引女性
在美国,华人女性很容易成为违法和犯罪的受害者。在这里,我们必须多用一些笔墨来分析一下华人女性。与美国女性以及其他各国女性相比较,一般说来,在美国人眼里,华人女性有下列特点:1)性情温顺,待人贤惠,处事得体,任劳任怨;2)家庭观念强,对丈夫和子女很会照料;3)教育水准比较高,文化素养比较良好;4)持家勤俭有方,善烹调和料理家务,理财较为精明;5)注意为妻贞操,感情比较专一,不容易情变,能使家庭稳定;6)身材苗条,皮肤细嫩,面容显得年轻,似乎不易见老;7)某种生理体质和心理感情特征易使男性产生性满足感;8)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性较低。
美国人对华人新女性移民有以下看法:1)比一般的美国女性要有心机得多,做事更有策略更有现实的理性和生活的逻辑,往往以退为进,善用迂回战术,最后总以某种韧劲儿达到自己的目的;2)婚姻观较现实,不少人有明确的物质目标,如绿卡和经济保障等,但不一定建立在真正的爱情基础上;3)金钱感强,但财产的法律观念却不算太强,也就是说,在目前的阶段,比较注意眼前利益,而不像美国女性那样更注意权益的法律保障;4)社会适应性强,比华人男性更容易融入西方文化,但不少人缺少对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盲目模仿性较强,在很多方面,甚至连美国女性都自愧不如;5)相当多的人不像想象的那样保守而是相当惊人的性开放,甚至比美国女性容易上床得多,并且不做任何的防护性措施;6)相当多的人对婚姻和感情的忠实程度不再像传统的华人女性,经常也会像不少美国女性那样,容易感情转移,但常常是从物质需要出发,遇到更富有或经济更靠得住的,便另谋高就;7)在某些价值观上与美国女性接近,但在人格和身体方面仍有差距,不少人仍注重吃喝玩乐等纯粹声色的享受,而不注意多元化的精神情趣和体育锻炼;8)相当多的人比较注重形式上的独立和自由,而忽略真正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由,往往表现为一种消极的个人主义,而不是积极的个人主义,即并非自觉、主动和有意识地把自己作为整体女性的一分子去争取权益,而只是为自己捞一点儿暂时的利益;9)相当多的人比较注重外在的“浪漫爱而忽略发自综合精神修养的内在“浪漫爱”,往往会被某些西方男子的表面包装所吸引10由于本国社会的开放,尤其是来美生活方式的变化,感染“艾滋”等各种性病的可能性比以前高了很多。
新时代的华人女性,当然不再会像她们的母辈和祖母辈那样,按照从前的面貌生活,但在面对整个社会转型和个人生活转型的多岔路口时,难免有何去何从的抉择。有人指出,这种复杂的情境,使华人女性更具多重性性格,更扑朔迷离、难以描绘。华人女性并不比美国女性有什么特殊的法宝来保护自己,相反,在美国男人看来,她们比其他族裔的女性,尤其比白种女性,更少自我防护性,意志和体质都弱得很多,没有什么临场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她们不会说“不要就是不要”,带她们上哪儿去,就上哪儿去,不少人都是第一次约会就发生性关系,甚至事后都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也不知道什么是起码的“安全*****”。由此看来,在美国的华人女性,在与美国男人的约会中,是否人身安全,是否会得病,是否会遭难,全靠“自求多福”了。
当然,所有上述所谓对华人的评价,可以说大都出于某种定型或原型偏见,无论从人种的角度、地理分布的角度、地区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其他社会政治的角度,都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华人。例如:中国大陆北方人和南方人、大陆人和台湾人,汉人与少数民族的人,或在体质特征上,或在思维和行为特征上,都有着相当的差异。
美国人常常把华人一类的亚裔看作“模范族裔”。在一些社会人士和专家学者看来,这未必是件好事,有时甚至可能带来不利后果,其中之一就是可能形成某种刻板形象的代名词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Fullerton)分校组织的一次讨论会上,亚裔问题研究的学者们就多数认为,亚裔的刻板形象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当然美国社会认为亚裔男性的形象更是相当地刻板,如只是数理好、能赚钱,不问政治、人文精神不强等。不过以笔者的意见这些偏见不能单怪美国人,华人自身应该更多地反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华人来到美国,呈现出一种更加多元的状态,此外,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访问过中国,因而对华人也有了更为立体和多角度的观察,这一切都会使人们对华人的定型偏见有所改观。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特区版块
描述
快速回复
限 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进入高级模式
加粗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插入链接
图片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