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天气质量目前基本靠风,北方干燥,估计人工造雨没有多少条件。
真正领会北京目前空气质量的糟糕,往往是从外地回京的一瞬间,出了机舱之后,马上就觉得一股刺鼻的煤烟味道冲入鼻腔,不用说、回到北京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我从美国回来的时候,旁边坐的老美估计是第一次来北京,落地后大惊失色的说:“我一直以为还在穿过云层,没想到这么快着陆了。”我只能苦笑:“北京欢迎你。”
北京为什么会如此?一言以蔽之,污染太严重。这个污染你我都有分,我们需要冬天家里暖和一些,这就需要烧煤吧?我们都想出门舒服一点儿,大家就都买车了。为了限制车辆数目的急速增长,北京市居然出台了限购摇号政策。其实房子里温度低一点想必大家还能忍受,但稍微有条件的人买车的冲动总是有的,除了车辆可以极大增加个人的活动半径之外,公交车雨地铁各种挤成画片让人很没有尊严。
既然空气质量也不是什么应该由某机构单独承受的问题,北京环保机构的态度就很难让人理解了。在北京环保机构所发布的预报当中,北京的空气质量总是差不到那里去,而美国人则特别不给面子,自己在大使馆杵了一个检测器,每天公布大使馆周边的空气质量,两者之间差距之大,大值等于两国之间的政治制度的差别。 如果要我选择一个数据相信,我宁可相信美国人的数据。想必在北京生活的人不会在这一点上骂我崇洋媚外,这是因为大家都走在那些雾霾当中,没时间骂我了。
这事儿奇怪的地方在于,为什么北京环保部门不能跟世界同步,按照国际惯例用某个标准来评估空气的质量,而是偏要按照较低的标准,然后在雾霾中宣布空气质量良好。按说这也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对此只能负担乌鸦的责任,整体责任还在整个社会本身。把所有烂事与责任一肩扛,看上去倒是挺负责的。但连说瞎话的责任都扛上了,真是不能让人理解。
环保部门大概继承的是一种全能政府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它的责任,如果负不了这个责任,撒谎说事情没那么糟糕就是他们的责任。但世界上那里有全能的政府呢?其实都是有限责任公司,不用用撒谎来证明自己从来不犯错。可惜的是,对自己如此没有自信的状态,在很多领域发生着。怕社会追问到这个程度,也算是天下奇观了。
更为糟糕的是,无论怎样,标准总是他们在制定。我们知道,掌握了制定标准的权力,就等于掌握了任意解释的权力,牛奶标准的事情已经说明了这点。而这些解释无论怎么荒谬,我们都只能听之任之,因为预报上说天气是良好的、人民是幸福的、收入是增高的、通胀是可以承受的。我们行走在雾霾之中,感受到的无限幸福大致都是如此。
这样的幸福与快乐,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