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28日 11:09
来源:
YNET.com 北青网 作者:张艳丽
-漫画/陈彬(1 /1张)
熊了两年,来了新主席,有了新气象,然而股民们还觉得远远不够。漫漫熊途中,中国股市的诸多病根暴露无遗,悲催而顽强的小股民们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其实,进入股市就得愿赌服输。他们既不巴望“骑完白马飙黑马”,也不想“站在高高的山顶上”,他们就想在一个透明、公平、公正的市场里赢要赢得干净,输要输得明白。而不是成为股市绞肉机、谍战剧里的炮灰。龙年里,他们的心愿很实在——
龙年斗“熊”
股民八盼⑦
股市遍地 不死鸟神话相对于严苛的上市规则,中国股市的淘汰机制即退市制度却相当宽松,被学者指为“花瓶”、“形同虚设”。统计显示,自2001年
PT水仙首家退市,统计显示,沪深股市仅40来家垃圾股退市,比例不足2%。而自
*ST联谊于2007年12月退市后,四年来两市再无一家垃圾股退市。而中国股市上,不死的垃圾股则比比皆是。
例如
*ST星美[4.20 5.00%
股吧 研报],作为主板的一家上市公司,其2008年总资产仅剩5万元,因为长期亏损或微利,公司仅靠卖地、卖厂、卖机器过日子,公司严重资不抵债,只因报表重组可以规避“连续三年亏损”的暂停上市标准,所以这样一家规模不如“个体户”的空壳公司,照样能够毫无障碍地挂牌交易。这一活生生的案例已然成为了A股的一大笑料。直至今日,*ST星美的2011年三季报显示其每股收益仅为0.0024元。其资产总计1089万元,总负债则达到了2454万元,也依然处在严重资不抵债状态。
像这样的A股公司并不少见。目前,A股市场上存在一个累计数量超过150家的ST垃圾股族群。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备受诟病的主板退市规则。长期以来,主板市场实行最长为3年的退市警示制度,即一年亏损戴帽,两年亏损戴星,三年亏损暂停上市,第四年仍然亏损则退市。现实中,对亏损股进行重组概念炒作已成恶习。而这一复杂冗长的退市时间规定,也历来被各界指责为形同虚设,甚至被激进学者称为“中国股市的万恶之源”。因为这一规则中的可操作空间巨大,许多公司连续亏损两年后,往往年底会编造出一些重组故事,或者通过财政补贴、卖股卖资产等方式,将年报“扭亏为盈”,规避了退市风险,下一年再继续演绎亏损垃圾股不死神话。
股民心愿退市规则不再形同虚设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退市制度失效除了导致垃圾股爆炒与过度投机等恶劣结果外,更大的危害在于,垃圾股股价严重高估扭曲了整个股市的估值体系,进而抬高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推高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这是导致股市信号失真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尽快改革和完善退市制度,恢复股市的淘汰机制,震慑垃圾股的爆炒与过度投机。
2011年11月28日,在千呼万唤之后,
深交所发布了新版《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以作为完善主板市场退市机制的试金石。但业内人士并不买账,认为新增加的“公开谴责3次”等退市条件,略显空泛,实质性内容不多,并且有较大的松动空间,最终实施可能会“雷声大雨点小”。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称,从《意见稿》的几条规定来看,很难起到实际作用,制度没有实际意义。而且,这几条没有涉及问题的本质,如公司资金使用状况、财务标准、虚假信披等,还不如主板的退市制度。而财税专家马靖昊在微博中分析,“目前A股没有最近36个月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的先例,基本上也不可能达三次。”
七嘴八舌网民甲:“退市与否,其关键是上市公司经营好不好,散户买股票,把钱给了上市公司,公司经营不好造成退市,上市公司负直接责任,所以退市就要给散户赔偿。监管者不建立上市公司赔偿制度,一味强调退市,是对社会公正公平的最大亵渎,是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请新主席认真思考你的制度的正确性,让中国股市少走弯路,错路。”
网民乙:“上市公司圈了钱后都想争着退市怎么办?管理层考虑到了吗?”
网民丙:“看到有人为退市制度叫好,实在不理解。现在股市上的壳,都是有价值的,退市,就是把壳给废了,按一个壳价值8亿至10亿算,2000多家公司,上市公司的价值就要减少2万亿以上,股市市值损失2万亿,就又要往下跌10%以上。因为审批制,所以壳有价,所以企业会重组。买重组股,其实就是买它的壳价值。如果把新股比新房,老股就像
二手房。重组股再烂,就算危房吧,拆迁,也应该补偿的。退市,不补偿,和房子拆迁不补偿,是一回事。换了谁,谁肯干?还叫好?公正合理的退市,不能把壳无偿没收。应该把壳公开拍卖,让愿意上市的企业购买,然后把拍卖所得分给股东。这才是公正合理的退市。否则,对市场,是一个大利空。”
-文/本报记者 张艳丽
正方意见缩短“退市法则”中的亏损周期规定对于目前艰难探讨的中国股市主板退市制度的完善,董登新教授提出建议,认为应对之策就是要重构退市制度。
其一是缩短现有“亏损退市法则”的退市周期,将“连续亏损4年退市”的条款修订为“连续3年亏损直接退市”,废除“宽限期”,从而降低报表重组的道德风险。
其二,借鉴
深交所创业板退市制度设计理念,增设“资不抵债退市标准”、“成交量退市标准”及“1元退市标准”,引导投资者学会用脚投票。
其三,构建场外市场(OTC),打通上市公司的“死缓”通道,凡是退市公司,直接“转板”到OTC市场交易,省去监管成本。
新年新企盼,随着监管方和各界对中国股市各种顽疾的认识和重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股市能够真正实现宽进严出,优胜劣汰,改变目前企业退市难于上市的怪现象。
反方意见退市让投资彻底打水漂虽然规范和修订退市制度的呼吁声不断,但上市公司一旦退市所触发的各方投资者利益问题,特别是中小股东的投资是否会打水漂的问题也是一直各方关注的焦点。
“打着维护中小投资者的旗号,大声呼吁着退市,可谁又能留意到,这又是中小投资者的一个噩梦。”有网友在股吧中调侃道,“买股票的时候,公司被包装宣扬得好着呢,买完后就变ST、*ST,本想着节衣缩食地攒点钱补仓吧,盼着有一天公司运营不下去的话,还能够重组,或许能把以前亏的钱赚回来,不想现在就有人大声呼吁着:要退市、要维护中小投资者。最终还是中小投资者利益没被维护,落个血本无归……”
-文/本报记者 张艳丽
http://finance.ifeng.com/stock/tzgs/20120128/55065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