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股票有点怪:曾经是天蓬元帅,如今贬为猪八戒 将来还能修成正果重返仙境吗?证监会表示正在研究
老三板闻风而动,集体奔涨停
记者 李庆钢
“老三板”期待政策“绿灯”︒。
“老三板的机会又来了!”三湘股王争霸赛选手吴镇南极度兴奋。近日,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负责人表示,老三板股票转板问题正在研究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沉寂许久的老三板再次成为投资者热议的话题,老三板的股票也因此在周五大面积涨停。
老三板中曾经有怎样惊人的财富故事?老三板中又有哪些曾经呼风唤雨的A股?已经变身为A股“回收站”的老三板,还有“还原”的机会吗?
■记者 李庆钢
淘金故事
那些年,买的三板股票赚了10倍
吴镇南将他手中大部分的股票换成了老三板的股票。多年前他曾在老三板上获得的不菲收益,“一次就给我10倍收益。”
1999年“5·19”行情之后没多久,当时还在STAQ系统交易的海南航空突然发出公告,要求所有的非法人股东进行登记。在A股市场浸淫多年的吴镇南,具有高度政策敏感性,他意识到这份公告非比寻常。“这是对持有法人股股民的一种新说法,我认为是把这类持有法人股的股民看作社会公众股股民,所以我感觉解决法人股的政策来了。”
果然不久,海南航空从STAQ系统转板到A股市场。这坚定了吴镇南对老三板的看法,于是他选中了一只名为“恒通”(后改名为港岳1)的股票,“我5毛多买进的,一买进去就停牌,整整停了两年。”2002年,恒通复牌,当日成交价即冲到5元。吴镇南大喜过望,“就这只股,我赚了10倍。”
2005年,吴镇南持有的哈慈股份退市到三板,从2007年3月份起,该股就连续涨停,整整涨了一年,给吴镇南带来了5倍以上的收益。
食髓知味的吴镇南对于老三板始终不能忘怀。他认为此次证监会针对老三板的表态,“给了一个转板的信号,政策给了一个希望。”吴镇南认为,老三板的股票都很便宜,只要抓中了就有巨大收益,即使没抓中,损失也不大。
公司现状
这些年,三板公司艰难度日
A股22年间已有40多家上市公司退市,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失去联系”。当年这些贵为天蓬元帅的天潢贵胄,现在都成了里外不是人的猪八戒。
“中国农业第一股”蓝田股份、“中国软件第一股”托普软件、“中国珠宝第一股”达尔曼,它们都曾经在A股市场呼风唤雨,但目前的身份却是主板退市后留在三板挣扎的“难民”。目前,大部分退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在1元上下徘徊。这其中还包括湖南的两家上市公司,国光瓷业和金荔科技。
目前主板退市公司中经营停滞的公司占绝大多数,去年仅23家公司披露2010年年报,只有大自然、水仙A3、南洋3家公司实现正收益,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有10家公司近3年已无主营业务。27家无法披露2010年年报的公司中,甚至有主办券商的公告内容显示,“与公司失去联系”。
命运
政策:“回收站”清空还是还原
2001年12月5日,证监会出台退市制度,44家主板退市公司被“强制平移”来到三板,三板从此成了A股“回收站”。
这个“回收站”里的“文件”是清空还是还原,目前都无从得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清空,投资者的损失将极为巨大。
一位老三板投资者算过一笔账,老三板44家退市公司,有的股票在主板时股价有30元-50元,保守一点按照平均15元计算;如今,老三板股价大部分在2元以下,每只股票价格缩水13元。投资者的损失超过600亿元。
事实上,证监会对于老三板的出路,并非毫无政策指引。2004年2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股份有限公司终止上市后续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退市后重新符合上市条件并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可以直接向证券交易所提出再次上市交易的申请。但拟转板公司到底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指导意见并不清晰。
即便近日证监会关于老三板的表态,也仍然处于朦胧之中。
自救:引外援靠重组谋求复活
正如一位投资者所言,“老三板的出路在哪里?第一,在政府的政策里;第二,在公司自己手里,如果有了政策,公司达不到要求,还是不行。”
目前多家老三板公司正谋求复活之路。生态1,其前身蓝田股份因财务造假曝光而受到司法调查。公司在2003年被终止交易,2004年进入老三板。2011年5月12日,公司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签订了变卖协议。据悉,生态1重组后,广东温氏将注入资金17.5亿元,将公司现有资源打造成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区。
南洋3则借助外援得以重生。2009年,公司现任董事长唐广敏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以2000万元买下了南洋3当时第一大股东海南轩泰实业,以此获得了南洋公司4000万股权,占南洋航运16.08%股权。近些年,唐广敏旗下的海南大唐投资集团一直在清理南洋3资产和债务问题。201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73万元的净利。
记者手记
150万股民等“解救”
对于最近几年才入市的新股民来说,根本无法体会到股票退市带来的伤害。事实上,当年退市公司的股票,虽然不是一张废纸,但平均9成的股价缩水无疑让投资者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在主板以几元、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买入的股票,到三板只剩两角、三角钱,投资者血本无归。
一位三板投资者张先生回忆道,“大约在2000年初以12.50元买入北方五环。2003年公司股票退市转到三板后,股价一度只有0.4元了。当初投入的25000元变成只有几百元”。
统计数据显示,老三板51家公司股东数逾150万户。其中,曾经代码为000003的“老五股”金田A套住的股民最多,截至2010年底,其股东数为92167户。其他退市股股东数均在万户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深套其中的股民多属于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一批投资者。如今他们只能坚守,等待着监管层出台相关政策“解救”。 ■李庆钢
股海钩沉
老三板的由来
三板的全称是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按多层次市场框架设想,其为主板(一板)、创业板(二板)之下的市场层次(三板)。因2006年又设立了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所以业内把2001年设立的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改称“老三板”。
老三板前身是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简称STAQ系统)和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简称NET系统),史称“两网”。按国家行政法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这些公司是“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