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作者:本报记者 王锦 上海报道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2-05-14 21:22:00
上海闸北区汶水路8号,熙来攘往的高架桥下是几间沿街的铺面,与之相连的是一栋年头颇久的二层小楼,沿着简陋的楼梯行至2层,在一间没有标识、不甚明亮的狭小办公室内,有6、7名年龄均在50岁左右的工作人员。这里便是上海水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现在的注册地、办公地。
2001年4月23日,当时的“水仙电器(600625)”因连续四年亏损被终止上市资格,成为资本市场首家退市公司。如今,水仙电器以“水仙A3,水仙B3”的身份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三板市场)交易并坚守着,但退市后的日子显然并不好过。
“我们的人都在这里了,没有经营,没有资产”,在水仙留守的工作人员看来,退市十一年像是在经历漫长的“刑期”,渺茫的重组希望让恢复上市变得遥不可及。
花自飘零 依赖收租“续命” “我们留在这里是为了收尾,现在对公司来说最主要的是稳定。”一位工作人员漠然表示。
如果不是事先了解,很难把“汶水路8号9幢”此处静寞的所在同曾经风光无限的上海水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联系起来。
上世纪80年代,正是水仙电器风生水起之时,不少家庭都期待能够拥有一台“水仙牌”洗衣机,沪上一些老人还记得水仙电器给上海家电业带来的无限荣光。1993年1月和1994年11月,顶着光环的水仙A股、B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分别募得资金1.57亿元人民币、2504万美元。
但无可奈何花落去,伴随着家电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合资的失败,曾独领风骚的水仙电器最终被债务拖垮,自1999年起连续四年亏损,2001年4月23日被终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退市之后,水仙的主要工作都在围绕人员分流、债务重组展开,母公司的主营业务已停止经营多年。”上海水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黄吟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自水仙退市后,黄吟华便进入公司工作,成为为数不多的留守者之一。
据黄吟华介绍,目前的水仙主要依靠“上级单位”的房屋租赁收入维持日常开支。黄吟华所称的“上级单位”是指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早已改制分拆但仍保留了牌子)。为抵偿银行债务,水仙2005年将其名下的几处房产拍卖给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拥有所有权的后者则把处置权和收益权留给了困难的水仙。2011年,依靠租赁为生的水仙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03万元。
水仙仅余的另一块业务是拥有90%股权的子公司上海水仙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做代理,仪表、小家电、服装,什么挣钱做什么”,黄吟华称。但进出口公司的经营情况也不理想,业务量逐年减少。2011年,进出口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11.77万元,同比下降17.55%,亏损了234.62万元。
在该两块收入的勉强支撑下,水仙近几年一直在艰难度日。水仙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披露的年报显示,从2006年至2011年,公司净利润亏多盈少,而盈利亦多依靠债务重组。2011年度,由于确认债务重组收益349.50万元,水仙当年净利润只有9.75万元。
截至2011年底,水仙资产总额为2395.39万元,负债总额为10093.14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7697.75万元。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水仙2011年年报审计报告中的表述是:“公司累计亏损金额巨大,主要财务指标显示其财务状况恶化,无力偿还债务。”
黄吟华表示,如今公司还有三百多名员工,但绝大部分都是协保人员,“总得要有人做后续工作,总得给职工和股东一个交代,目前公司包括我在内工作人员还有9人,主要做些房屋出租、职工管理、信息披露、历史问题处理等工作。”
三板沉浮 “仙股”边缘徘徊 水仙的退市,不仅代表着一家知名公司的枯萎,也意味着众多股东将会因此蒙受损失。
自退市之后,按照相关规定,2001年12月10日起,水仙股票委托申银万国证券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转让。退守三板市场的PT水仙简称已变更为“水仙A3(400008)”,意味着水仙股票只有每周一、三、五才会进行交易。
2012年5月11日,水仙A3成交价格2.35元,成交3000股,成交金额7050元。事实上,在水仙退市之初各方还对其重组抱有希望,因此水仙A3股价曾一度到达7.86元的高点,但随着时间推移重组无果,股价最低时也一度跌至0.71元。
“现在我都麻木了,好久不看他的股价,反正也没剩多少,权当赔光了吧。”中国证券报记者辗转联系到的一位水仙小股东对此也不愿多说。 对于三板市场研究颇深的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总经理张云峰表示,对投资者而言,所持公司的股票从主板退至三板交易,股价所带来的“落差”最难以接受,而且三板市场的交易方式发生了变化,交易不活跃、流动性较差。
今年4月份,水仙A3全月的成交数量为13.77万股,成交金额只有33.73万元。目前,水仙的股东人数并不少,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股东总数为11848户,其中未确权股东4283户。大股东上海赛纳斯投资发展中心和上海新工联(集团)有限公司等股东所持股份为非转让股份。
期待逢春 资本重生渺茫 “股民不希望公司破产,我们坚持下来也是希望能有翻身的一天,投资者的愿望更迫切,我们接待过很多股民,有几个老股民也经常到企业来,最大愿望是公司能够重组、能够恢复上市,大股东也年年都在琢磨这个事。”黄吟华坦诚。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总经理张云峰还有一个身份——水仙电器的董事。在张云峰看来,水仙是目前退市公司中管理最好的公司之一,“公司的三会制度、信息披露以及内部管理都非常规范和完善,甚至可以称得上一个干净的壳”。
尽管知道重组是实现翻身的唯一机会,水仙电器却无力改变窘迫的处境。黄吟华介绍,水仙目前没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自救,“重组和恢复上市不是一厢情愿的,三板公司目前没有具体政策。近几年,我们公司接触过一些单位,但由于无产品、无资产、负债高、风险大的现状,重组的努力都无疾而终。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水仙重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从十一年前的退市,到如今在三板中苦苦支撑,水仙电器的命运逐渐滑落至谷底,对了留守的高管来说,除了无奈,还有对冀望重生的期待。张云峰表示,“2001年的退市制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集中的社会矛盾,是合理的,但是并未完全解决问题,实际上是把矛盾从主板转移到了三板。退市公司的再次上市是退市公司和投资者期盼的,应该对已退市公司如何自救有一个具体制度,对再次上市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和方案”。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12年4月底发布的退市新规(征求意见稿)中表示,上市公司的股票被终止上市后,重新达到规定的上市条件的,可以申请重新上市。重新上市的申请由上市委员会审核,参照适用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条件。
对于已经退市十一年之久的水仙来说,距离重新上市所需的首次公开发行条件相去甚远。“作为退市公司,一直在三板挂牌也不是长久之计,退市后如何对股民有所交代,如何对市场有所交代,总要有一些说法的。”黄吟华表示。
水仙能否再逢春,一切还都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