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退市亦需善后
wangqiaolian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31373
精华: 13
发帖: 236
在线时间: 667(时)
注册时间: 2010-01-24
最后登录: 2016-10-27
楼主  发表于: 2012-05-15   

退市亦需善后

http://roll.sohu.com/20120515/n343176719.shtml

来源:中国证券报

申请设为精华
清空我的评分动态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2条评分记录
jlsylbs 贡献值 +1 2012-08-11 支持!
大林 威望 +10 2012-05-15 -
隐藏评分记录
小石头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48909
精华: 12
发帖: 1003
在线时间: 1178(时)
注册时间: 2010-08-15
最后登录: 2016-08-15
沙发  发表于: 2012-05-15   
尊敬的领导:是谁造成了上市公司退市?证监会官员曾在回答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大股东大量挪用公司资金,普遍非法侵占公司财产,违法强制为其担保,上市公司退市的根本原因。但从退市政策实施后的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达到鞭策落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的,即退市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有效遏制亏损公司不断扩大的趋势,警醒并惩罚经营失败的 上市公司及其背后操控的大股东,退市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实际伤害了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成为面最广、伤最深的受害者。这样悲惨的后果已经深深刻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千百万投资者的心上。 中国证券市场在为国企解困服务的方针政策下,股市成了圈钱的工具,计划审批制下的许多 上市公司,通过包装后将劣质资产的市场成本不断转嫁给公众股东,市场成本不断高企,当初依靠造假上市的公司圈完钱后,又遭到大股东的掏空直至退市。不是股民投机,而是投资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回避风险。推行退市政策带给证券市场到底是福还是祸?退市的成本是不是都应该由投资者来承担?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口号如何变现?正如部分投资者所说的,三板难道是在保护投资者利益吗? 建议除重组外发行价赔偿投资者。
清空我的评分动态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1条评分记录
大林 威望 +10 2012-05-15 -
隐藏评分记录
神风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6978
精华: 0
发帖: 103
在线时间: 113(时)
注册时间: 2007-07-30
最后登录: 2018-12-23
板凳  发表于: 2012-05-15   
本月初,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退市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一时间引发资本市场的激烈讨论。作为首家终止上市公司,PT水仙的生存现状让我们对于完善退市制度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如何避免退市公司成为三板市场中的“弃儿”?

  自2001年终止上市至今,水仙电器已在三板市场上坚守了十一年。在此期间,水仙电器经营状况一直不好,不过经过多次债务重组,当年拖垮水仙的沉重债务问题基本处理完毕;公司的职工得到了有效的分流和安置;亏损业务基本剥离;公司也在积极寻求重组机会。然而,尽管基本面得到改善,水仙电器却依然看不到恢复上市的希望,只能继续游离在资本市场之外。

  根据数据,自2001年至2007年,A股先后有44家公司被终止上市,按照规定,退市公司都委托代办券商进入股份代办转让系统(三板市场)进行交易,目前三板市场因此容纳了许多诸如PT水仙一样的已退市公司。

  2012年5月14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全天A股成交金额为223.04万元,B股成交额为8437.8元。三板市场价格低、交易不活跃、流动性差、风险大的特性给各退市公司的原有股东带来了巨大的“落差”,从而成为极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更重要的是,这些已退市公司资产质量一般较差,均已连续亏损三年以上,严重资不抵债,基本丧失了持续经营能力。且退市后已经不再属于中国证监会的监督管理范围,只是自觉主动地接受中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由此,也暗藏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持续经营、员工去向、债务解决、股东权益等等,也成为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隐患。

  退市制度可以使证券市场不断吐故纳新,优质公司进来,劣质公司出去,有利于市场保持活力。不过,业内专家也坦言,退市制度只是将矛盾转移,如何更加稳妥地处理好退市公司退市之后的善后、存续和恢复上市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有明确的规定,不能只是简单的将“包袱”甩至三板市场。

  就水仙来看,公司陷入到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无经营、累计亏损6.4亿元,沦为一个空壳,另一方面背负着对股东、对职工的责任,无法破产。

  退市新规意识到了退市善后问题的重要性。比如,为进一步保护投资者权益,上海证券交易所在退市新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风险警示板、退市整理板、退市公司股份转让服务、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等退市衔接安排。

  然而,专家指出,相对于退市指标的明确、退市标准的细化、退市程序的完善,有关退市的衔接安排显得较为“单薄”,更多只是制度性、方向性的规定,在具体的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