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放帖!
http://sbsc.stock.cnfol.com/120608/128,1345,12545460,00.shtml
新三板的“工程哲学”
2012年06月08日 17:52 卓越理财
新三板为企业提供什么?一是资金,二是资本介入带来的管理转型和升级,三是架通了科技型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桥梁。李才元强调,这第三条是最重要的。他说,新三板的间接服务对象包括旨在振兴中国科技生产力的“211”高校,新三板也要有自己的“211工程”。
“新三板转板条件也不应以股东人数为主要标准,不能搞形式主义,应该以科技是否成型,是否能够批量化生产,是否拿出产品为标准。”李才元告诉记者,“目前转板标准的设计有些形式化,机械、简单,没有很好地抓住科技-工程这个关键。”
这是一次关于金融新思维和新三板哲学的独特采访。
李才元,货币哲学家,潜心钻研18年后,在2008、2009、2010年连续出版《成人经济学》《出轨的纸币》《金融内战》三部专著,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专访,初步构建了当代中国的第一个本土经济学体系。
2010年11月至2012年4月的18个月里,他深入一家极具探索精神和前沿价值的工程企业“闭关”,以工程为切入点具体研究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得出“以科技-工程哲学构建金融新思维、以科技-工程金融构建金融新体系”的独特结论。
2012年4月16日,中国青年报以《银行业高利润时代走向终结》为题发表了对李先生“出关”后的第一次采访。此文强调金融业“走老路,就是走死路”。那么,金融业的新路和活路在哪里?本刊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李先生。他说,新三板是中国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最后一度”,是“最后一公里”。以新三板为标志的科技金融是第三次金融浪潮,是中国金融乃至世界金融“从良”的唯一出路。
新三板的“211工程”
“现在的创业板相当于创业成功板,企业前一年的净利润要达到三四千万,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不符合的”。中关村管委会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关村一万八千家企业,真正上创业板的不到50家。如果把主板市场比喻成研究生,把创业板市场比喻成本科生,那么新三板市场就是重点高中。
“像高中生上清华北大基本是少数,国家意识到这点以后,就在中关村开始了新三板试点,让企业未来更有利于上创业板。”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只有中关村的企业才能进入新三板,未来可能会很快发到全国其他高新技术园区。“到那个时候竞争就激烈。未来要建立第三交易所,就是接纳新三板的企业。”
在119家新三板挂牌的企业里面,上创业板的有5家,上中小板的有1家。各大银行、券商也都已经把矛头盯向这个新兴市场。
新三板为企业提供什么?一是资金,二是资本介入带来的管理转型和升级,三是架通了科技型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桥梁。李才元强调,这第三条是最重要的。他说,新三板的间接服务对象包括旨在振兴中国科技生产力的“211”高校,新三板也要有自己的“211工程”。
所谓的“211”,就是两低一高一严:“两低”指进入门槛低、日常运行成本低;“一高”指违法违纪成本高;“一严”指严格把关科技型企业。
新三板的门槛低到什么程度?“只要有了科技立项、产品立项就可以进入,科技发明只要获得科技部门认可的就可以进入。而且新三板不能有盈亏的硬性标准,先要对无利科技型企业雪中送炭。放心,雪中送炭往往能赚到更多的钱。”李才元告诉记者。
他说:“新三板的服务时段,应该是刚刚有专利但还没进入厂房的过程,新三板是个建厂房的过程。处在走出实验室和大规模进入市场之间的阶段。”
如果说高校的实验室是孵化科技的,那么新三板就是孵化产品和产业,在科技孵化之后,以资本的力量实现批量化生产并进入产业阶段。“哪里有科技,哪里就应该有新三板。”在李才元看来,新三板应该不是一个单一的市场。新三板是为了科技创新而吸收民间资本,而民间资本是地域性的。因此新三板应该是星星之火,应该是民间金融的一部分,可以纳入当前正在进行的民间金融改革和创新大盘子。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帮助高科技企业,能够进入新三板的企业也几乎都有政府资金的支持,但是单靠政府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科技孵化器里更需要民间资金进入来促进科技发展。
试点阶段,进入新三板的标准主要有四条:第一注册在中关村园区;第二是科技型企业,包括文化创意类企业;第三是公司存续满两年;第四是有限公司变股份公司,通过券商进行改制,一般需要三个月时间。满足上述几个条件之后就可以进入新三板。
在李才元看来,新三板是为科技型企业专设的市场,,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科技发明为第一标准,不应该以小微为标准;而科技发明一定能够转换新的有利于民生的科技产品,出现新的消费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另外,单纯的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不到生产力的提高,不是科技创新,不能成为进入新三板的标准。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应该去主板、中小板、创业板。
“211工程核心就是一个严。进入新三板的企业应该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科技型创新,不论大小。严格把关科技型企业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说新三板以前更多的是限制投资者,将来更多将会是限制企业,哪些能进入哪些不能进入。如果新三板不能更好地担起扶持和服务科技创新的使命,就有可能出现资金和资本的又一次钱生钱空转。”李才元告诉记者。
转板哲学
新三板本身很难获得暴利,转上主板是可以获取暴利的,但不能轻易转板。
“转板条件主要不是看存续几年,而是看是否将新科技型产品实现了产业化。”李才元告诉记者。“新三板本身是个孵化器,过了一定时间之后,如果证明这个技术是成功的,可以进行批量化生产的,可以产业化,就具备了转板条件,因为那时科技变成了工程,变成了批量化的工业化的大生产。”
科学技术是从无到有,有了科学技术之后、完成工程化之前的这一阶段是新三板的服务使命,而这也应该成为转板条件的体现。虽然新三板完成不了科技从无到有的过程,但可以完成科技从有到优和变成民生产品的过程。一旦变成民生产品且工业化生产之后就可以转板。
“一个研制汽车的实验室和一个生产汽车的车间放在一块,显然不一样。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从大学实验室里开出来不可能赚钱,只有从企业车间开出来进入市场并获老百姓追捧之后才能赚钱。新三板的服务时段就是大学实验室和企业车间之间。科技在工程化产业化之成为产品后,才能创造出实业和资源。”
“新三板转板条件也不应以股东人数为主要标准,不能搞形式主义,应该以科技是否成型,是否能够批量化生产,是否拿出产品为标准。”李才元告诉记者,“目前转板标准的设计有些形式化,机械、简单,没有很好地抓住科技-工程这个关键。”
纵观当下的新三板市场,政策支持、IPO预期是资金进入新三板的最大动力,而这也恰恰是新三板的最大风险和隐患。
在放松转板条件的预期下,很多资金从炒作创业板转战到炒作新三板,期望上演一出短期的资本盛宴而不是长期的“金融家宴”。这是不妥的。要知道,新三板=养女儿=金融家宴,转板=嫁女儿。父母和老公的区别就是两种资金的区别。
“新三板是个大的科技产业孵化器,只能承担科技产业孵化的功能,需要坚持价值投资的长线资金,鼓励长期持有,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短期内不应该也不可能收回投资,而长期可能是巨额利润。新三板一定是为了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大利好。要在制度设计上做到这一点。”李才元告诉记者。
作为有可能成为最后出现的资本市场,新三板可能是中国资本市场“洗心革面”的最后机会。如果新三板失败,中国资本市场就极有可能进一步癌变为赌场。新三板虽小,但是画龙点睛,它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眼睛。
李才元建议:“请有关领导抽空看一本《工程哲学》,如果已看过,则最好在新三板设计中体现出来。资本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业的新思维在金融之外在工程之中。中国工程院组织多位博导历时3年完成的这本《工程哲学》值得金融界人士一读。我从中获益匪浅。到了跳出金融看金融的时候了,到了理性对待、齐心协力搞好金融的时候了。”
破题科技金融
任何一个实体经济的周期都经过三个阶段:实业、资源、科技-工程。二战之前,主要是大规模工业化进程,以实业为主,资源处在军事占领和殖民阶段;二战之后,各个殖民地国家开始独立,落后国家在补课工业化的同时大量出售国内自然资源,军事占领资源变为实业国和资源国之间的自由买卖和金融占领。这一阶段发生的金融危机都是资源性金融危机,直至爆发2008年全球资源金融危机。目前,整个世界正在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各国纷纷开始进行新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技成为世界大趋势。我们大家处在新科技浪潮的初期。
随着经济发展,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做蛋糕的人越来越少,只有靠科技本身不断拓展空间,才能支撑起人类经济的进步。以汽车为例,第一个阶段,一定是制造汽车,实业阶段。第二个阶段,大家都开上车必然导致石油短缺,这是资源阶段;第三个阶段,油少了,发展新科技,太阳能、电动车等新能源就出来了。李才元告诉记者。 与实体经济相对应,虚拟经济也分作三个阶段。从全球范围看,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实业金融为主流,2008年金融危机前以资源金融为主流,目前正在进行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必将以科技-工程金融为主流。这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三次金融浪潮。
“中国的科技金融刚刚起步,这个起步意义重大,而且必定反复很大。” 李才元告诉记者。科技金融是个完整的体系,有风投、科技银行等;体现在资本市场就是新三板。习惯了货币扩张加资源扩张的模式,科技金融创新在国内步履维艰。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正在走完一个完整实体经济周期和虚拟经济周期。
改革开放前20年,金融之水主要倒向实业,缔造了中国制造业大发展,而实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物价处于下降趋势;过去的十年,金融之水主要倒向土地、煤炭、铁矿石等资源,金融炒作放大了资源的稀缺性继而不断抬高资源类产品的价格,高资源类产品价格的飙升挟持中国的物价不断上涨,最终造成巨大的资源和资源金融产品泡沫。
“发展实业,物价下降,老百姓是受益的;炒作资源,因为资源稀缺,老百姓是不受益的,这就涉及到怎么调结构的问题。”李才元告诉记者,“未来很长一个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结构。将实体经济一分为三之后,才知道要发展哪块。不断拓展蛋壳显然是经济的新希望”
资本如水,可以自由流动,但要在河道里自由流动,否则就是洪水了。需要战略规划资本的流向。“关键是去哪,一定不能再去炒作资源了,要去发展实业提特是通科技发展新实业。”李才元告诉记者。(来源卓越理财)
[ 此帖被0909在2012-06-12 16:1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