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特别引人注目
力挫群雄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480
精华: 26
发帖: 5636
在线时间: 695(时)
注册时间: 2007-03-31
最后登录: 2018-04-25
楼主  发表于: 2007-05-14   

特别引人注目

周末晚上有一条消息特别引人注目,是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市场监管的书面通知。这条消息估计会对下周大盘的走势有一定负面影响,至少对投资者心理上多少有影响。估计我周五下午日志中预测的“下周大盘加速上扬”,可能会变为震荡上扬,但周一会大涨的判断不变。管理层加强市场监管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应该持续的做,而不是在“某个时候”需要加强,监管应该是制度化的,经常性的。进行投资者教育是否是管理层对目前点位感到担忧了呢?所以要在这个时候“教育”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管理层这样做,无庸置疑,出发点是好的,是善意的。市场有涨有跌,什么时候没有投资风险呢?市场经济中哪个行业没有投资风险呢?管理层的责任是监管市场秩序,调控股市的涨跌不应该成为其工作目标之一,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买者自负”是每个入市投资者都知道的,这么多年来,几乎没听说过谁股票投资失败要找管理层赔钱的吧。A股历史已经证明用行政手段干预股市涨跌不是科学的方法,代价是很大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没有人比市场本身更“高明”,这也是我国最终选择市场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的主要原因。做过证券投资的人都知道,要说风险大小,权证、股指期货风险比股票大的多,但仍然要开通吧;要说股票的风险,在熊市中投资股票要远大于在牛市中投资股票的风险,为什么在熊市中几乎听不到投资者风险教育呢?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风险意识任何时候都要有,过去要有,现在要有,将来也要有。我想说说几点个人看法。

  1、股市的涨跌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A股十七年的发展史证明了,和市场经济其他领域一样,股票价格的涨跌主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给小于需求,股票价格上涨;供给大于需求,股票价格下跌。其他的因素都是次要的。

  2、投资风险要用动态的眼光看,统计数据表明,A股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如果按照一季度这个速度增长,A股全年的平均市盈率有望下降到30倍左右,沪深300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下降到22倍,也就是说比去年大盘1800点时的市盈率还要低一些。

  3、满仓有满仓的风险,空仓也有空仓的风险。手中有股票等待上涨赚钱有风险,空仓不赚钱同样是种风险。你卖掉手中的股票,你就得承受股票不跌反涨的风险,你持有股票,就得承受股票不涨反跌的风险。

  4、投资者要理性看待机构的投资分析报告,许多咨询机构本身就是券商的研究机构,他们对股票的分析一定要一分为二的看,因为这些咨询机构和市场参与者本身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关系,有时难免“满仓看多,空仓看空”。而那些注册证券分析师每次股评都要声明与所推荐的股票没有任何厉害关系,建议今后那些各类研究机构推荐股票或对股票评价时也要声明自己与所推荐、评价的股票没有任何利益关系。

  5、4000点附近确实是历史高位,也确实存在调整的风险,但从A股历史看,在整数点位附近见顶是从没有过的。我的观点,近期如果出现第三个跳空缺口后,调整可能会来到,但见顶的概率也不大。再过一两年,我们回头看,4000点很可能连半山腰都算不上。

  6、经济学证明了的命题---风险总和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可能也越大。股票投资风险肯定大,但把握好了,收益也非常可观,储蓄没有风险,但它的收益扣除个人所得税和通涨因素,几乎是负收益。

  7、牛市中彻底不参与的人,就丧失了分享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机会。总体来说牛市中踏空的风险大于有股票的风险(仓位根据市场情况增减)。现在许多看空人士(包括一些利益机构),内心里其实很希望股票跌下来好买便宜货,因为他们已经踏空了。

  8、股票投资风险控制是个很复杂的命题,简单的讲,以价值和成长性为标准来选股票,风险相对更低。股票投资做长线或中短线要看投资者个人的情况、市场当时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9、为了控制股票风险、减少泡沫产生,建议管理层今后新股发行一律按照市盈率15倍以下发行,“海归”的股票一律参照当时境外市场发行时的价格在A股发行。为什么允许一些新股以高于30倍甚至50倍的市盈率发行呢?为什么允许“海归”股票以高于他们在境外发行价格几倍的价格在A股市场发行呢?今后新股发行一律按照市盈率15倍以下发行,这才是管理层目前马上就可做到的控制股票风险的办法之一。

  10、楼市涨,对普通群众几乎没什么好处,目前楼市的泡沫还远大于股市的泡沫,管理层是否还应该对开发商和购房者进行风险教育呢?股市涨对普通群众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来看,也许好处还远大于坏处。同样的,在香港吃碗小面要30港币,在内地只需3块钱,能说香港的小面价格有泡沫吗?资产价格(包括股票价格)不能简单的横向对比,要站在全面、历史、辨证的高度去分析问题,某些“经济学家”老简单的用境外股票的市盈率去对比A股的市盈率,从而得出A股有泡沫的结论,结论姑且不论,至少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
转贴
力挫群雄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480
精华: 26
发帖: 5636
在线时间: 695(时)
注册时间: 2007-03-31
最后登录: 2018-04-25
沙发  发表于: 2007-05-14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多多回复
华信联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12
精华: 13
发帖: 3249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31
最后登录: 2009-06-15
板凳  发表于: 2007-05-15   
多多怎么没回复呢~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