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证监会和交易所官员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水平是否有待提高?
nba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94
精华: 1
发帖: 1867
在线时间: 2214(时)
注册时间: 2007-09-16
最后登录: 2014-09-18
楼主  发表于: 2012-08-30   

证监会和交易所官员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水平是否有待提高?

上交所:“《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是对本所退市方案和《股票上市规则》相关内容的具体化和制度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风险控制,抑制绩差股的投机炒作。http://stock.hexun.com/2012-08-07/144436118.html
--------------------------------------------------------

"抑制绩差股的投机炒作。"-------------管理层能视买卖绩差股的为投机炒作吗?  

买高价绩优股就不是投机炒作?

视为投机炒作那证监会开设的是赌场吗?
[ 此帖被nba在2012-08-30 15:53重新编辑 ]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6楼  发表于: 2012-08-31   
中国股市搞到今天的地步,有证监会的问题,一方面是态度,一方面是能力。转融通是一项正常的做空业务,平时推是正常的,但是在救市救不动的情况下却不明不白地推出这种业务岂不是给人错误的信号,人们搞不懂证监会是救市还是砸盘,这不是态度问题是能力问题;那么什么态度问题呢?当然是IPO,三番五次地回应说明证监会的市场和市场有相当的差距,不是说停了IPO市场就好,而是不停市场压力会越来越大,造成投资者的绝望,这种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认识不到问题是能力,认识到了不做是态度,不管是态度也好能力也好,郭主席要解决的首先是证监会的问题,其次才是市场的问题,即便如此,郭主席也解决不了中国经济会不会软着陆的问题,市场还是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此前早已说过,三季度GDP能着陆就谢天谢地谢人了,急也没有用。水皮杂谈:伟大是熬出来的

  作者: 水皮 文章来源: 华夏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2-08-29


级别: 总版主
UID: 6869
精华: 23
发帖: 617
在线时间: 1154(时)
注册时间: 2007-07-13
最后登录: 2016-07-17
5楼  发表于: 2012-08-31   
购买股票是支援国家建设的爱国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参加储蓄还光荣。
mnbvc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90156
精华: 0
发帖: 178
在线时间: 58(时)
注册时间: 2011-08-17
最后登录: 2018-08-13
4楼  发表于: 2012-08-30   
温家宝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问的其中一句话: “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


折射出了有不少人对股市的一些偏见,而这种偏见是不知不觉的。如“投机倒把”的残留影响的偏见。

mnbvc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90156
精华: 0
发帖: 178
在线时间: 58(时)
注册时间: 2011-08-17
最后登录: 2018-08-13
地板  发表于: 2012-08-30   
温家宝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问的其中一句话: “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


折射出了有不少人对股市的一些偏见,而这种偏见是不知不觉的。如“投机倒把”的残留影响的偏见。
nba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94
精华: 1
发帖: 1867
在线时间: 2214(时)
注册时间: 2007-09-16
最后登录: 2014-09-18
板凳  发表于: 2012-08-30   
高级研究员:只有从根本上破除对股市的偏见,中国资本市场才能长期健康发展。
----------------------------------------------------

不知证监会是否对买老三板股票有偏见?  因此老三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nba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94
精华: 1
发帖: 1867
在线时间: 2214(时)
注册时间: 2007-09-16
最后登录: 2014-09-18
沙发  发表于: 2012-08-30   
高级研究员:不能把股民当作可宰杀的有钱人
2012年08月30日 09:41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4)   刘晓亮:破除股市偏见

  万博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晓亮

  编者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迎来蜕变,市场参与各方均需解放思想。历史告诉我们,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性。股民需要理性思考,资本市场的发展更需要理性的建议。某财经网站联手证券时报发起“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大讨论,邀请专家、券商基金人士为中国股市的前途出谋划策,也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而中国股市却交出了一份“十年零涨幅”的尴尬答卷。我们可以找一万个理由为中国资本市场辩护,但是这一万个理由统统都是掩耳盗铃,既不能取信于投资者,也不能取信于世界。

  中国资本市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对股市的偏见源远流长

  中国股市在偏见中诞生、在偏见中成长,在偏见中支持了国企脱困和金融改革,在偏见中造福了无数人,不仅是生于偏见,并且正在“死”于偏见。

  对中国股市的偏见和错误认识的根源,来自于特定的政治时代为了批判市场经济而进行的政治洗脑。

  建国后几十年,中小学教科书、科普读物、大学政治教材中对于消灭解放前的股市、消灭投机者的宣传,对西方股市的丑恶描述,以及对所谓“虚拟经济”的批判,深深地几代人的脑海,根植在中国几代人的骨髓。

  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中国金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如果愿意问一下自己的内心,一定会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悄悄找到这样的想法:股市大部分是投机者,而投机者都是经济秩序的破坏者;股市投机者大部分都是有钱人,这些人赔钱没关系;只要把穷人劝离股市就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反正股市涨了、跌了都有人骂,所以干脆不管它;要减少银行间接融资风险,就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物价上涨关系社会稳定,所以不管有没有必要,先拼命紧缩货币;至于紧缩政策误伤股市的代价,爱谁承担谁承担;有时候某种信条,比投资者是否亏损更重要,所以坚决不因为股市下跌而停发新股。

  确保“实体经济”发展的货币需求?

  150多年前,有人为了批判并彻底否定股市、否定市场经济,专门发明了一个词,叫做“虚拟经济”,并且认为“虚拟经济”的存在本来就不应该,虚拟经济本身不仅是不真实的,甚至是不道德,是一种虚假的欺骗。

  我们曾经教条式地坚持某一流派的政治经济学,把市场、把股市关了;90年代我们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流派的政治经济学,又把市场、股市开了。

  问题是,股市虽然重新开了,不道德的“虚拟经济”概念却在几代人的脑袋中根深蒂固地保留下来。这些人一提到股市,头脑里马上就会反应出他们在小学、中学、大学教科书里面学到的一个概念——“虚拟经济”——毫无疑问,一旦这个用着个词语来描述资本市场,道德的歧视也悄然而至。

  这种放到中国人人都能理解的表述,如果搬到华尔街,一定会弄迷糊那里的金融家。因为这些人只知道有经济,不知道什么虚拟经济。当然他们也知道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但这些市场在他们心中同地产市场、蔬菜鲜花市场一样,都是市场,都是经济,没什么区别。

  由于无法移除被长期灌输留下的“虚拟经济”概念,国人才那么容易把虚拟经济和泡沫联系起来。而在简单的西方人中,任何经济都有可能有泡沫,比如蔬菜和鲜花市场上可能有郁金香泡沫,房地产市场可能有泡沫,资本市场上也可能有泡沫。泡沫是任何经济都可能产生的东西,而不是什么虚拟经济特有的概念。

  但是学了某流派政治经济学的中国人就不一样了,搞了市场经济、搞了资本市场,却还忘不了为了市场经济、批判股市而创造的概念——虚拟经济!而且按照某派理论坚定地把虚拟经济和所谓“实体经济”对立起来。

  于是,就有了官方表述——“确保实体经济发展的货币需求”。

  什么叫确保“实体经济”的货币需求?

  对股市偏见较小官员看到这个政策要求,心中的理解是:“上面”的意思是“虚拟经济”的货币需求其实可以不用满足。

  对股市偏见较大的官员看到这个政策要求,心中的理解是:“上面”的意思是防止资金流入 “虚拟经济”。

  在这样的政策下,股市还能好吗?

  协调一二级市场关系,提振股市信心?

  过去一年,一级市场累计筹资金额超过5000亿元;同期二级市场蒸发市值超过50000亿元。

  这叫“协调一、二级市场关系”?

  这算“提振股市信心”?

  于是,围绕“协调一二纪市场关系”,围绕“提振股市信心”,就有了要不要停发新股的争论。

  部分投资者认为目前市场连续下跌的症结在于新股发行对股市“抽血”严重,不符合协调一二级市场投资关系的精神,应立即停发。

  也有人认为停发新股来稳定市场不符合市场化原则,不能行政化叫停,而应该市场化叫停,具体地说就是:新股发行价过高是下跌的原因,所以只有股市下跌,跌到新股发不出来,自然停发才符合市场化原则。有的人认为新股停发股市一定暴涨,有人认为股市下跌原因复杂,停发新股没用。

  停发新股之争,到底是理念之争?还是经验效果之争?利益之争?

  是所谓市场化信念重要,还是投资者利益重要?

  是一级市场利益重要,还是二级市场利益重要?

  停发新股是否能够提振股市信心?监管部门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破除偏见,公正对待股市

  面对股市下跌,有人总拿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当借口,可是宏观经济增速上升的时候中国股市不是也在下跌吗?还有人总拿欧债危机的影响当借口,可是欧债危机没有恶化的时候中国股市不是也在下跌吗?

  中国股市总是在下跌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和有关部门的偏见。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首先必须破除偏见。

  金融就是金融,是经济的中枢,而不是带有偏见的“虚拟经济”,资本市场同鲜花市场一样,不是虚拟的,而是实实在在的。

  股市上的确充满了投机者,但这些投机者并不是经济秩序的破坏者,而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是市场经济的合法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30年的积蓄让这些老百姓不再满足于强迫储蓄,不能因为他们攒了一些钱买股票就把它满当作可宰杀的有钱人。

  把中低收入者劝离股市;不但对这些人本身是一种歧视,对股市也是一种歧视,不能剥夺任何人投资并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机会;虽然股市涨了、跌了都有人骂,但是政府不能因此而生气不管它;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没有错,但不能竭泽而渔,而是应该阶段性注意修养生息;市场化信条很重要,但比市场化信条更重要的是投资者的利益,而比一点点利益更重要的是民意和民心。

  只有从根本上破除对股市的偏见,中国资本市场才能长期健康发展。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