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谁控制过去,谁就能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谁就能控制过去。”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楼主  发表于: 2012-09-09   

“谁控制过去,谁就能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谁就能控制过去。”

张铁志:乔治·奥威尔在缅甸

       1922年,19岁的英国青年乔治·奥威尔来到彼时仍是英国殖民地的缅甸,担任警察。奥威尔出生于印度,他的祖父是加尔各答的教会执事,父亲在印度担任殖民官员,母亲的家族则是在下缅甸担任造船商与柚木交易商。所以他选择来到这个潮湿炎热的魔幻之地。

在后来写出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一文中,他回忆当时的一段火车之旅:“你从一座东方城市的热带气息中出发──灼热的阳光,蒙尘的棕榈树,鱼、香料、大蒜、熟透的水果气味,以及四处可见脸孔黝黑的人群──而且因为你对这些现象已习以为常,于是你便原封不动地带着这些气息进了火车车厢……一步出车厢,你有如走进另一个半球。突然间你呼吸到大概只有英格兰才有的凉爽香甜的空气,在你四周全是绿草、欧洲厥与枞树,还有山区妇女顶着粉红脸颊向你叫卖一篮篮的草莓。”

在缅甸不同城镇住了五年后,奥威尔回到英国,选择作为一个职业作家。十年后他写下:“比寂寞或炎热更重要的一项基本事实是,这里的景色相当奇异。起初,这个异国的景色令他厌烦,而后令他憎恨,但最后他会逐渐喜爱上它,他的意识以及他的信念或多或少受到这种景色不可思议的影响。”

五年的缅甸生活对奥威尔后来的写作理念起了深远的影响。影响不只来自那奇异瑰丽的热带风情,更在于他自身作为殖民体制的一环,尤其警察是压迫者的第一线,让他产生巨大的罪恶感,并反省到殖民主义的问题。他开始凝视底层人民、被压迫者,并且学着述说他们的故事。“码头上的犯人、死刑室等待行刑的男子、我欺凌过的下层民众以及老农、还有我在盛怒之下用木棍打过的仆役,他们的脸孔不断在我脑中萦绕着。”他日后写道。

回到英国一年后,奥威尔就发表文章“一个国家如何被剥削:大英帝国在缅甸”,并进而关注英国本身的底层生活。几年后,奥威尔发表以缅甸生活经验为背景的小说“缅甸岁月”。十多年后,震惊世界的“动物农庄”和“1984”出版。这两本小说是以史达林时代的苏联为背景,批判极权主义和集体主义。只是,二零年代就离开缅甸、并且死于1950年的奥威尔,可能没有想到这两本政治寓言小说,竟然成为二十世纪后半缅甸政治的最佳描写。

有则笑话是说奥威尔不只为缅甸写了一部小说,而是三部:《缅甸岁月》、《动物农庄》与《一九八四》。

《动物农庄》的缅甸文版被改编成当地场景,并被赋予更诗意的书名:《四条腿的革命》。一个缅甸人说,这本书很有缅甸风味,“因为他讲的是猪和狗统治国家的故事,而这种事在缅甸已经持续好多年了。”另一个缅甸人说,他们没有必要读1984,因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1984。

几年前,一个美国记者艾玛拉金出版一本书“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一方面寻找当年奥威尔的身影,探索他当年的缅甸生活如何影响后来他的写作;另方面也不断对比1984和“动物农庄”和当今缅甸政治。

“谁控制过去,谁就能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谁就能控制过去。”这是1984里面的名言。在1984的世界,党员从出生到死亡没有一天逃得过思想警察的眼睛。无论他在哪里,睡眠或醒着,工作或休息,他都受到无预警地监视。他的人际关系,他的休闲活动,他对待自己妻儿的方式,他独自一人时脸上的表情,他睡觉时说的梦话,全都受到详细检视。而拉金在书中描述一个缅甸妊和他说军政府统治下的缅甸:“这个政权什么都知道。如果有醉汉发表反政府言论,地方市场有一篮芒果被偷,或夫妻间单纯的争吵,最可能知道这些事的就是军情人员。这种控制方法非常有效:老大哥真的无所不在。”讽刺的是,当年身为英国警察的奥威尔其实也负责类似的情报蒐集工作,只是情况没这么极端。

在缅甸,拉金说,每一位作家都至少有一本书遭到审查部查禁,因此可以说缅甸存在着一个未出版图书的秘密档案库──在作家脑子里不断徘徊的故事,与隐藏起来的完稿。一名缅甸作家开玩笑说:“在缅甸,我们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自由。我们只是没有公开发表的自由。”

这再次令人想起奥威尔所说,文学与极权主义是不可能共存的。极权主义政府不允许记录真实,只能仰赖谎言,但“文学如果不能真实地表达人们的想法与感受,它便一无是处。”;“想像力就像野生动物一样,无法存活于兽栏之中”。

这两年缅甸政治出现巨大的变化:去年上台的新政府释放政治犯、开放*****、立法通过工人可以组织工会、翁山苏姬被释放并且可以被报导,甚至参选──她在四月一日的选举刚当选国会议员,首次真正进入政治。

在《1984》一开始,温斯顿·史密斯蜷缩在他公寓中狭窄的壁龛里,以躲开电视幕监视的范围之外。当他在日记第一页写下日期时,他想着自己要写给谁看,因为不管给谁看都是不安全的。但他还是在日记写下:“献给未来或献给过去,献给思想自由的时代,当人们彼此不同且不孤独生活──献给真实存在与已经记录就不会再被涂销的时代。”

或许,这个未来的时代即将来到,缅甸的2012将不再是过去的1984。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9847721.html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沙发  发表于: 2012-09-09   
【郎咸平:99%白领家庭将会破产】

      郎咸平撰文称,在中国99%的白领以及他们的家庭即将面临破产。而且是必然破产!无路可逃!这件事可能是发生在未来2-10年。你可以尽量去怀疑这个数字。但它必然发生,绝非危言耸听。

       '就如我预言中国国营企业职工必然失业一样,在当时来说没人信。但确实会发生。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必然以不断的以通货膨胀和改革手段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而每一次改革所带来的阵痛都是由百姓来承担的。

      无论是上山下乡时迷茫的知青们还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大量国企纷纷倒闭时大量下岗职工。如果他们能有一定的前瞻性的话,那么我想他们也许会为自己留一点后路。但是由于过分相信文件以及过分相信生活不会突变,所以才导致了他们的人生悲剧。
http://news.wuhan.soufun.com/2012-09-09/8535722_all.html
[ 此帖被219320在2012-09-09 22:46重新编辑 ]
mnbvc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90156
精华: 0
发帖: 178
在线时间: 58(时)
注册时间: 2011-08-17
最后登录: 2018-08-13
板凳  发表于: 2012-09-10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