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的争论,归结到最后,就是价值观的争论。价值观的争论,对利弊总有不同价值的判断,难以说服对方。旁观者也一样。
张唯为显示出中国人擅长诡辩,把中国模式的对话,变成天意、东方的智慧,谁擅长发挥举好例子的表演。而福山则毕竟是个学究,虽然有学术深度,但临场反应不敢像张外交家那样随兴所至,潇洒发挥。
中国模式的争论,归结到最后,就是价值观的争论。价值观的争论,对利弊总有不同价值的判断,难以说服对方。旁观者也一样。
千百年来,中国人少有享受民主。对“政府是必要的善”无权评论,或默默忍受,或想方设法在科举道路上融入其中,或官商勾结共同牟利,甚或自宫入皇宫做内侍再奋斗跻身太监。
随着经济融入现代化,衣食基本生活需要满足,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政府有民主要求,如免于说话被压迫的恐惧、知道真相、对政府税费增加和税收的使用、对医保、社保等基本福利的要求、对法律和就业机会公平的诉求,厌恶在社会上遇到各种贪污腐化现象。而有其最大得利的各时代官僚阶级及其控制的政府,谁会愿意主动让渡权利呢?
中国的统治者不承认民主的普世价值,或心里真正的价值观认为民主只能造成不稳定,不利国家长治久安。所以在中国的发展目标上,民主从来就是获得民心的口号而非目标。
中国模式目前的成功,给张唯为有了否定民主的普世价值的好机会。
中国各朝代都有其不同程度的盛世光景,但本质上都免不了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官僚阶级日益腐化,人民税负日益沉重,社会理性、法制不足,国家对外开放的公平、自信和保护自己的能力渐弱。福山认为这是因为长期来看,中国历代专制皇朝没有有效的纠错机制,没有对于权力的限制,也即对于人民要承担义务和责任。
当今的中国模式对此究竟能带来了什么变化?张唯为认为通过集体领导、有限期任职已解决了坏皇帝问题,对外开放不会走回头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模式已走上了正确方向。我想大多数人都同意这些要点。福山提醒我们,这些变化还没有带制衡地制度化,并非不可逆转。
张唯为认为中国模式的核心是有一个具有现代化导向的强势、有效的政府,集中精力关注民生,张还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支配资源的效率很高,同时保证社会总体的公正。张唯为没解释为什么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政府,更强势但低效?他没有看到还是有意避开数不胜数的民生被轻视,资源、机会被不公平垄断占有的例子?他不说为何中国有一个春运就达25亿人次却津津乐道这就是中国面临的特殊挑战?他更没说的是有什么将改变“绝对的权利会导致绝对的腐败”而特别推崇向上负责制的政府模式。张唯为用的是个别案例归纳法,把欧美不成功的例子作为民主制度将会失败的演绎,甚至断言西方这个制度在人类历史上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我并不认为中国模式没有其内在成功之处,包括政府发挥有力作用。我更认为中国已发展到进入包括制度自主创新的阶段。但认同普世价值,进一步的民主化,接受公共利益方面更多来自民众的监督,是改革的下一个方向。只有受到制度化民众制衡的政府,才会向民众负责,关注民生。最近的温州动车事故赔偿额提高就是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