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将企业往绩于我的投资分析中的锚定效应减到非常小了,想想1年之前我的投资想法:“只投资于那些ROE能平均维持在15%以上的股票”,呵呵,这个想法已经是过去式了。凡是根据往绩的ROE来进行筛选的东西,也正被市场上多数的“成长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看中,因为得来容易。其实这批人并不是少数,如果算上机构投资者,那就是多数。股价相当程度上已经反映了投资者对于“历史在未来继续上演”的预期。所以,我对于按照事先核定范围的信息流(比如财务报表)中的事先规定的几个数字程序化地挑选股票,也倾向于放弃了,因为这些都是别人也能看到的东西、或在搜寻的东西,“别人”很多,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少。市场有效程度,也不像众多“价值投资者”所说的那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