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退市冤案触目惊心
qwe987123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21700
精华: 35
发帖: 1879
在线时间: 1282(时)
注册时间: 2009-08-27
最后登录: 2016-11-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06   

退市冤案触目惊心

中国国务院、中国证监会、国资委:
      
      在当今,我国资本市场空前繁荣背后有一个被遗弃的残疾儿---退市公司,它是我国资本市场由初创到成熟过程的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已进入三板的退市公司有46家,退市受害中小投资者数以百万计!国有资产损失惨重!
    确实,健康的资本市场需要退市机制。但是,我国现有的公司退市,是被大股东掏空而退市,是蒙冤退市,是空前的历史冤案!!
    确实,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部门都在高喊: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的中小股东权益,且遭受着惨重的侵害和肆意的践踏!!请看事实:
一、公司退市的主要原因
    2006年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清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大量存在的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侵犯了上市公司法人财产的完整性。影响了资本市场诚信建设和健康发展,是导致部分上市公司连续亏损直至退市的主要原因,是严重损害公司和广大中小股东权益的违法行为。”
    证监会官员曾在回答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大股东大量挪用公司资金,普遍非法侵占公司财产、违法强制为其担保,粗暴干涉公司经营,是上市公司退市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1、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巨额占款,造成公司被掏空,2、违规巨额担保,3、违规非法经营,诉讼缠身,资产被查封、冻结,直至瘫痪。
    可见,大股东及关联方巨额占款、掏空公司,这曾经是沪、深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历史事实,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理因严法峻治,全力解救被侵害公司,但有人居然助纣为虐,以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为由,指令几十家被侵害的上市公司强制退市,导致几百万中小投资者血本无归!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悍然制造了一起我国资本市场空前的惊天冤案。

二、公司蒙冤退市违背了立法原则,践踏了社会公平和正义
    1、退市无疑是给奄奄一息的濒危者踩上了致命一脚,公司被蒙冤打入地狱。
    2、退市保护了非法侵害者,让他们的罪责得以解脱,至今逍遥法外。他们有的卷款长期潜逃,有的卷款移居国外,享受着豪华奢侈的生活。而政府且坐视不管。
    3、退市导致百万股民坠入悬崖。在主板以几元、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买入的股票,到三板,只剩二角、三角钱,百万投资者血本无归。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者不在少数。
    4、公司退市,使巨额国有资产化为乌有。我国早期的1000多家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而成,国有股份,包括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等国有法人股份,在公司股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公司退市,玉石俱焚,在伤害了广大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也使巨额国有资产深受坑害。直至今天,国有资本还在流血!流血!!这于制定退市政策的初衷,岂不是亲痛仇快、事与愿违吗?!

三、六问青天
    1、大股东大量挪用上市公司资金,非法侵占公司财产达几亿、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如果当时先搞清欠,追回巨额欠款,完全可以救活这批上市公司。请问,监管部门为什么见死不救?为什么不敢先搞清欠,救活上市公司?为什么要放任违逆分子?为什么要置上市公司于死地?为什么要坑害广大投资者?国有资产是人民的财产,是劳动者血汗结晶,面对巨额国有资产的流失,国资委为什么置若罔闻?!
    2、退市政策不但成了那些违逆者的保护伞。而且因为公司退市,让不法分子逃脱追究,而政府又至今坐视不管!受如此利益的诱导,显然,退市诱使不法大股东和非法违逆者恶意搞垮上市公司,违逆者逼迫上市公司退市而后快。这严重违背了*****涛总书记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指示精神,以及温家宝总理关于“要维护一个公平、健康、透明的市场秩序”的要求。请问,公平何在?正义何在?天理何在?!
    3、在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健康发展的今天,您可曾记,股市初创监管缺失,这一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吗?您可曾记,公司造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不实、虚假信息披露、误导等等,都曾经是造成弱势群体受骗上当的主要原因吗?!
    4、在国企扬眉吐气、意气风发的今天,您可记得,当年为国企三年解困,政府给困难企业以上市指标,捆绑上市、包装上市,帮助困难企业上市融资,导致了上市公司良莠不齐,为公司退市埋下了致命祸根这一历史事实吗?!
    5、在我国资本市场空前繁荣今天,您是否还记得,中国资本市场的奉献者、支持者,为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倾其毕生积蓄、耗尽了几代人的养命钱,而现在依然被“退市”沉冤深套而苦苦挣扎的股民吗?退市不是股民的错!广大退市股民是无辜的受害者!!
    6、在金碧辉煌、歌舞升平的今天,您可曾记得,当年被蒙冤遗弃的残疾儿----退市公司?他,作为同一个母亲的儿子,他需要母亲给予同等的爱和生存的乳汁。
    由于过早被母亲抛弃,他变的极度的虚弱,他太需要父母的呵护与爱怜,而不是无休止的折磨!折磨!!强烈呼吁政府救救被遗弃的残疾儿,救救巨额国有资产!救救水深火热的百万退市股民!!!
  
    也许,您会说,退市公司都是一些劣质的公司,不值得怜悯和同情。确实,退市6---7年来公司在三板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您应该知道,主板上市公司目前享有的是“最惠国待遇”,这种待遇,激励上市公司自身求变,求发展、求创新、求效益。而退市公司所在三板市场,遭受的却是“华人与狗不许入内”的隔离歧视待遇。在三板,任何公司都不愿意图变、图强。如果把主板公司享受的一切股改、清欠、重组等政策全部用于三板,那么三板公司必将春雷动、大地变、大发展、凯歌还。

四、苦苦诉求十年未果
    由八部委联动,证监会领导轰轰烈烈的二年股改、清欠运动,使沪、深上市公司大股东巨额占款、掏空上市公司这一曾经的普遍问题,得以一举根治。它使得中国股市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政策的阳光至今没有撒向三板市场。在三板,大股东依然侵占着退市公司的巨额资金!巨额国有资产依然在流血!投资者的利益依然遭受着惨重的侵害和践踏!而不法侵害者至今依然逍遥法外!!
  根据现有不完善资料统计,三板市场42家主板退市公司(已股改的联谊除外)被大股东巨额资金占款、违规担保资金合计253亿多元,平均每家公司6亿元;分摊在每股上,平均达2.50元。
  因为退出沪深主板市场,挂牌三板地狱,市值损失约730多亿元,平均每股损失7.21元。由此市值缩水25倍,甚至缩水80倍,流通股东资产灰飞烟灭,创造了世界资本市场缩水之最。
  由于监管部门推卸市场监管责任,当年一退了之,把170万股民推入人间地狱,有的家破人亡,有的积忧成疾,有的生不如死,有的度日如年!!
三板市场成立八年,监管缺位八年,三板无人监管,无人贯彻实施国九条、股改五条和清欠四条的政策。三板市场成了不法大股东的防空洞、避难所、甚至成了违法犯罪者的放生通道。三板股民强烈要求,尽快解决监管缺位、开展清欠工作!!
    与主板市场相对照,三板市场简直是摩天大楼下的破草屋,是光天化日下的黑影。与当今中国政治开明,社会公平的大背景相比,三板是一个极不和谐的阴暗角落。三板不应该被长期遗忘,三板股民理当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生活中的烂尾楼人们可以不住,股市中烂尾楼必须要有人居住,张三不住了,李四必须得顶上,生活中的烂尾楼是用假冒钢筋伪劣水泥做的,而股市的烂尾楼则是人民的骨头和血肉之躯做的,炸掉生活中的烂尾楼容易,而炸掉股市中的烂尾楼,就等于炸掉在此居住却永远也休想撤掉的股民!  我们都是爱国投资者、是早期中国资本市场的奉献者。国家困难匹夫有责,为救活国企,我们义无反顾。当年我们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支持国企改革上市,倾其毕生积蓄、耗尽了几代人养命钱,满怀信心的买下这希望的种子。 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健康强大的发展过程。我们理解,前进的辉煌中也难免会存在一些历史问题。但是在国家日益强盛、国企扬眉吐气、国人意气风发的今天,176万我国早期资本市场的忠实投资者、被掏空退市的受害者;现在却依然深陷退市“沉冤”!风雨坎坷十年诉求,全国老三板受害者赴北京国家*****局、中国证监会、上海金融办、国资办、市政府*****办、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监局、浙江省证监局、山东省证监局、福建证监局、辽宁证监局等有关部门合计五十多次的上访。
   2011年 8 月 2 号我们全国各地53位退市受害者代表受大家委托前往国家*****局反映问题。但是至今没有答复。
我们多次在北京、上海起诉打官司,但是法院不予受理,各地代表多次要求在上海等地游行,上面不予批准,我们已是四处碰壁、走投无路。 我们已是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弱病残而且普遍经济贫困的弱势群体。退市不是股民的错!广大退市股民是无辜的受害者!我们向党和政府再次呼吁,救救我们这群无辜的老年弱者!三板问题不解决,几百万冤魂怎能安息?
五、要求和建议
  1、尽快出台政策,在三板实施清欠、股改。
沪深股市的股改清欠工作早在五、六年前就完成,但是在三板,大股东依然侵占着退市公司的巨额资金,巨额国有资产依然在流血,投资者的利益依然遭受着惨重的侵害和践踏。我们理当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我们强烈要求尽快实施清欠、股改。
2、三板退市公司理应享有主板*ST公司的资产重组和恢复上市的同等政策待遇。
2007年6月1日证券代码:600181*ST云大终止上市,公司不听党的话 拒绝来三板报到,却在2007年12月28日就已经资产重组后脱胎换骨恢复上市。 最近,巨额负债的*ST科健000035 每股净资产负八元多,其资产质量,比老三板极大多数退市公司都要差得多。*ST科健现在又已停牌实施资产重整即将涅槃重生。我们老三板43家掏空退市公司一贯听党的话,老老实实下三板地狱,现在却且落得如此下场!为什么老老实实听党的话总是吃亏?为什么吃亏的总是投资者?公平何在?天理何在?
    其实老三板不少公司,几年前就开始积极清理债务,有的在努力着手改善公司治理提高自身质量,有的已经在探索重组方案,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如果把主板ST公司享受的股改、清欠、重组等政策全部用于三板,那么三板公司必将春雷动、大地变、大发展、凯歌还。当今中国盛世清明,政通人和。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政策,但是我们老三板现状却背道而驰,我们迫切期盼党的阳光早日照耀三板市场,我们迫切希望三板公司早日实施股改、清欠、恢复上市重回主板。
股海拾贝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12647
精华: 76
发帖: 2696
在线时间: 3876(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17-11-17
沙发  发表于: 2012-10-06   
退市表面上是惩罚上市公司 实际上是惩罚投资者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正处在历史转型时期,作为国家经济命脉主体的国有企业,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大量国企频临倒闭。国家为了解救国企,开启了我国股票市场试点。通过股份制改造,由政府给地方政府下达上市指标,大量困难国企包装上市、捆绑上市;通过上市融资重启生路。
  作为我国现有资本市场的主体,在2004年以前上市的1000多家沪深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股份制改造而成的,当年正是中国资本市场救活了国企。也正是历史的原因,导致了我国早期大量上市公司的先天不足和品质良莠不齐,它为后来公司退市,埋下了致命祸根!
  自从盘古开天,我国证券市场混沌初创,法律不全、监管缺失不可避免。当初沪深市场普遍存在上市公司被大股东巨额侵占、强制违规担保、大量掏空而丧失经营能力的现象;而后,受害公司又不经清欠、未经解保而被强制退市。
  退市,把本该保护的广大投资者打入了地狱。退市,表面上是惩罚上市公司,实际上是惩罚投资者!广大投资者是无辜受害者,在股市里,虽然有所谓的ST、*ST警示,其实都是在玩弄自欺欺人的巴戏,这只不过是管理层的一种推脱责任的手段。生活中的烂尾楼人们可以不住,股市中烂尾楼必须要有人居住,张三不住了,李四必须得顶上去,生活中的烂尾楼是用假冒钢筋伪劣水泥做的,而股市的烂尾楼则是人民的骨头和血肉之躯做的,炸掉生活中的烂尾楼容易,而炸掉股市中的烂尾楼,就等于炸掉在上面居住却永远也休想撤掉的股民!
  股票退市,其实是股民生命的崩溃!给中小投资者戴帽“投机者”帽子是极其错误的,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极其浓厚的投机炒作是客观事实,但主因并非股民“投机”造成,究其深度原因是证券市场重融资圈钱,轻投资回报,市场制度还不够公正、不公平、不完善与不透明,缺乏治本的监管机制,从而难以从根本制度上来构筑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万里长.
走啊走,走啊走,依依离别家乡柳。披星戴月饮风露,苦海无边甘承受,人生贵在有追求,哪怕脚下路悠悠。走啊走,走啊走----
大林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6771
精华: 59
发帖: 4654
在线时间: 4215(时)
注册时间: 2010-04-21
最后登录: 2019-07-17
板凳  发表于: 2012-10-07   

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张新:借鉴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原则 解决证券市场历史遗留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1月12日 09:32 证券日报  本报讯(记者乾弘)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证监会上市部主任张新表示,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发展应当更加一致,解决证券市场历史遗留的问题可以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原则来进行。
  他认为经济发展到现在阶段,金融是非常重要的动力,金融体系要健康的发展,银行和证券市场一定要协调发展。证券市场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可以用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相似的原则和方式来进行。
  证券市场历史遗留问题是资产质量不高,这也是资本市场建立的时候,国有资产评估过程形成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资本市场往前发展非常困难。证券市场历史问题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有非常大的相似性,无论银行不良资产还是证券市场不良资产,其实是一个问题。证券市场有两块不良资产,一块是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一块是证券公司的不良资产,这两块不良资产基本都是为了国有企业融资产生,银行的不良资产的产生也是为了国有企业的融资,如政策性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而证券市场成立的时候目标也是让国有企业融资。
如果金融体系要协调发展,对两方面的投资者一定要公平对待。如果对银行有大量的拯救性的措施,对证券市场也应该有,至于方式怎样,大家可以共同探讨。
  张新认为处理这些问题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本市场。金融体系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撑,单纯是负债,风险非常大。要公平对待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政府应该有注资行为来解决遗留问题。什么情况下应该政府出资来解决,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当金融问题已经形成死结,不解决的话,就成为系统风险,就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这样的情况必须解决。第二应该考虑历史遗留问题是谁造成,是不是和政府有关联,如果有,政府就有道义、责任来处理这个问题。对于证券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两点都符合,所以政府有出资解决问题的责任。
  从国际经验来看,几乎没有任何国家由政府出面解决资本市场历史遗留问题,为什么在中国要做这样的事情。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历史遗留问题在国外是不存在,所有国家的证券市场发展都是以正常的方式发展,我们有特殊的历史问题,这个问题和国家当初政府行为是相关的。
  张新表示具体的方案一定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防止道德风险。可以成立一个基金,初步估算应有四五千亿规模,这个基金可以补偿股东的损失,实施一系列改革的措施。流通股东如果不满意改革措施,从这个基金可以拿出部分资金解决问题,这个数量相对于银行体系来说是非常小的,应该不会是很大的负担。

农业银行上市前,剥离了8000亿左右的不良资产,这个数值几乎相当于目前的总市值

大林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6771
精华: 59
发帖: 4654
在线时间: 4215(时)
注册时间: 2010-04-21
最后登录: 2019-07-17
地板  发表于: 2012-10-07   
张新出任金融稳定局局长

2009年05月

知情人士告知,此次调动并不是央行内部简单的人事调整,而是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角度考虑进行的。



http://business.sohu.com/2004/01/12/91/article218389133.shtml
[ 此帖被大林在2012-10-07 01:09重新编辑 ]
大林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6771
精华: 59
发帖: 4654
在线时间: 4215(时)
注册时间: 2010-04-21
最后登录: 2019-07-17
4楼  发表于: 2012-10-07   
张新:以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原则来解决全流通


2004年1月12日06:59   来源:[ 搜狐财经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主持人:非常感谢胡先生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张新博士。

  张新:各位同仁,各位专家,各位同学,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参加这么一次金融界的盛会。关于股市和中国国民经济晴雨表的问题,我提交给这次会议一篇论文,上面讲的比较清楚,主要的观点是我认为说它们有不一致的地方其实是一个误解。其实用国民经济增长的规模指标和企业的效益指标做比较,看上市公司的业务增长和国民经济GDP的增长的相关系数是0.94,没有任何的差异,这个问题应该是比较清晰的问题,大家有兴趣可以看我这篇论文,我已经提交了。

  今天想利用这个机会可以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让我们的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发展更加一致,更加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个人的见解,和我工作的单位没有任何关系,是最近作了一些研究的一些想法。讲的内容来自于我和我们规划委的高莉博士共同写的一篇学术文章,文章的名字是以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原则解决证券市场历史遗留的问题。基本的思想是四点,第一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金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动力。第二金融体系的发展一定要银行和证券市场的协调发展。第三证券市场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第四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应该以对待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的方式相似的原则,相似的方式来处理。具体来讲,我们就从下面几个方面逐一讲解。

  首先讲银行和证券市场发展为什么必须协调。简单的讲,一个企业要发展他必须有两块融资,一个是资本金一个是负债。想象金融体系就是大企业,这个企业来源一是从银行借款,一是从资本市场融资成为他的资本金,一个企业必须同时有这两方面的融资的资源才能健康发展,否则一个片面的高负债的企业他的行为一定是不理性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证券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充足企业的资本金,能够让这个企业理性的发展同时也能分散风险。以上两点解释了金融体系为什么需要让银行体系与证券市场协调发展。下面我要讲在未来怎么样发展证券市场。需要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为什么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先看什么是历史遗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当初为了解决一部分人士对于证券市场定位的疑虑,一定要大多数的股份是国有股,所以当时有三分之二的股份将近是国有股,它们不流通行成后来股权分置的这么一个状况,这是第一点,第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第二个历史遗留问题是资产质量不高,这也是当初资本市场成立的时候,国有资产评估的过程形成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家都清楚,这个论坛也在讨论这个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资本市场往前发展是非常困难的。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提出的基本观点是:首先我认为证券市场历史问题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有非常大的相似性。第二我们现在对二者处理方式的有相当的不一致性。第三我们提出来的一个解决的成本收益的分析。

  两个问题,一个是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一个是证券市场不良资产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为什么?证券市场有两块不良资产,一块是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一块是证券公司的不良资产。这两块不良资产基本都是为了国有企业融资产生的,银行的不良资产的产生是为了国有企业的融资,政策性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证券市场当初成立的时候也一样,它的目标就是让国有企业融资,在这过程中有资产评估,非常高价的资产评估。第二问题是高比例折股、高溢价发行,分红等等。所以这两个方式和原因几乎是一样的,大家一定要理解这个问题。它是一个问题,都是为了国家国有资产的发展,一个是通过银行的贷款,一个是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把不好的资产,当时这个机制形成一个高溢价的方式融资,最后形成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的一个例子。

  第二是想讲一下系统风险的一致性。我们知道如果是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证券市场是很难往前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有比较大的方式来解决。我今天主要想讲清楚两点,一个是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的一致性,第二是承担者的一致性,对于银行来说都是储户都是个人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来说也主要是中小投资者,如果一个金融体系要协调发展,对这两个投资者的处理一定要公平对待。如果对银行有大量的拯救性的措施,这很好这是应该的,对证券市场也需要有同样类似的处理方式,如果不这样处理,投资者离证券市场会越来越远,因为它的投资风险收益和银行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一点是需要提出来的。我们刚才所讲的这两个问题都是非常相似的一个问题,现在来讲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就现在来讲还是有一定的不一致性。我们看到银行从98年开始,一直到最近,一共注资了36700亿,如果是按这个评估出来的,如果看证券市场的贡献,筹资了9738.5亿,银行的总贷款是73767亿,我们看国家对这两块的支持,不良资产的处理从2700到14000亿到现在业内的评估研究是差不多20000万亿,总金额36700亿,这是占总的贷款比例49.75%,将近50%。我们再看证券市场的融资,是9738.5亿,我们看怎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市公司不良资产是一样的问题,但现在我们怎么样处理还是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方案,可以从两个方面讲,一个是处理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则,另外有哪些大的方案可以考虑。我想第一个原则还是要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我们前面讲到,一个金融体系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撑,单纯是负债的金融体系,风险是非常巨大的。这一点要高度的充分的认识到。第二是要公平的对待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第三个基本原则政府应该有一定的注资行为来解决遗留问题。什么情况下应该政府出资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呢?我想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基本原则当一个金融问题已经形成一个死结了,你如果不解决的话,就成为系统风险,就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这样的情况必须解决。我是97年到2001年在世界银行金融危机处理小组工作主要处理亚洲金融危机和拉美金融危机,按我们的估算平均来说全世界各个国家15年平均每个国家有一次金融危机,基本上都是银行危机,平均每个国家花钱救这个银行相当于一年的GDP,所有国家都知道有道德风险,但是为什么要就呢?因为它已经形成一个死结,一个系统风险,必须有一个全面清理,这是第一点。第二应该考虑的原则,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是谁造成,是不是和政府有关联性,如果有,就有一定的道义的责任来处理这个问题。这是两个重要的原则。我想对于证券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两点都符合,所以这是我提出来一定要政府出资解决的原则。

  那么很多人会问从国际经验来看,几乎没有任何国家由政府出面解决资本市场历史遗留问题,为什么在中国要做这样的事情。我们知道在各国基本上金融危机都是银行危机,在我在危机小组工作的四年中我的印象里只有一个国家出现过资本市场导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那是土耳其,当时是非常特殊的原因,债券市场出现了问题,导致金融恐慌。所有国家都没有资本市场危机,都是银行危机,中国为什么要提出要以政府的方式解决。我认为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历史遗留问题在国外是不存在,所有国家的证券市场发展都是非常正常的方式来发展。我们有特殊的历史问题,这个问题和国家当初政府行为是相关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考虑政府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个原则具体的方案的形成一定要有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政府出资也罢其他方式也罢,一定要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防止道德风险的泛滥,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在基本原则下面,可以考虑一些基本的思路,比如说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应该考虑一定程度形成一个基金,这个基金可以相对于证券市场的成本可以做一个基本的估算,我们算了一下大概四五千亿,足够了,这个基金可以补偿流通股东的损失,进行一系列改革的同时,流通股股东如果不满意改革措施,他要退出这个机制,可以从这个基金可以拿出部分资金解决流通股股东风险的这个问题。这个流通的问题也可以直接的通过基金来解决,这个钱相对于银行体系来说是非常小的,应该不会是很大的负担。第二,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方式下一定要防范道德风险。是不是可以考虑如果政府通过注资方式拿到控制权形成一个拍卖的机制,怎么样来解决道德风险的问题,这是基本原则和思路。

  下面我总结一下,我今天讲的基本观点是证券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和银行的不良贷款有惊人相似之处,将来金融体系的协调发展有必要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银行处理不了贷款的方式,至少是以这种原则来处理证券市场历史遗留问题,可以作为一个思路来思考。但是具体的环节,具体的方案当然是需要大家深入的探讨。但是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大家是可以接受的。谢谢大家!

[ 此帖被大林在2012-10-07 09:12重新编辑 ]
大林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6771
精华: 59
发帖: 4654
在线时间: 4215(时)
注册时间: 2010-04-21
最后登录: 2019-07-17
5楼  发表于: 2012-10-07   
大林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6771
精华: 59
发帖: 4654
在线时间: 4215(时)
注册时间: 2010-04-21
最后登录: 2019-07-17
6楼  发表于: 2012-10-07   
国务院八部委联签:“关于进一步做好清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通知”(2006年11月7日证监发[2006]128号)指出:“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大量存在的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侵犯了上市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完整性,影响了资本市场诚信建设和健康发展,是导致部分上市公司连续亏损直至退市的主要原因,是严重损害公司和广大中小股东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清理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维护基本的产权制度,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社会诚信文化的建设,是当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首要而紧迫的任务”” 


   这是一个凡人狂欢的时代,也是一个凡人相互竞争、两极分化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末路的时代,也是一个道德沦丧的时代。这是一个技术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资源枯竭、环境危机、人类自我毁灭的时代。这是自由地堕落的时代,这是一个民主地分裂的时代,这是一个平等地不负责任的时代,这是一个末日狂欢的时代。这是一个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就不归证监会监管的时代,也是一个想把老三板股民拖死的时代-----

nba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94
精华: 1
发帖: 1867
在线时间: 2214(时)
注册时间: 2007-09-16
最后登录: 2014-09-18
7楼  发表于: 2012-10-07   
回 楼主(qwe987123) 的帖子
说得好.
nba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94
精华: 1
发帖: 1867
在线时间: 2214(时)
注册时间: 2007-09-16
最后登录: 2014-09-18
8楼  发表于: 2012-10-07   
回 2楼(大林) 的帖子
第二应该考虑历史遗留问题是谁造成,是不是和政府有关联,如果有,政府就有道义、责任来处理这个问题。对于证券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两点都符合,所以政府有出资解决问题的责任。
.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