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小文章是好早就想写的了,因为懒所有一直没有提笔,不过,最近有了九妹的这块自留地,再加上新患了小胃病,反正也睡不好觉,让我也有了要经常过来混混的念头。
92年,在发行认购证期间,父亲正巧在南京出差,因此无法利用父亲的关系。但我知道家里有3万元存款,而且存单就锁在大衣柜抽屉里,当时我第一时间冲回家,企图撬开衣柜取出存单上的那3万元钱,不幸的是外婆及时的拼死阻止了我,对于她来说,除非是火灾、地震,否则任何理由都不成立。股票认购证当天就发行结束了,晚上回家后,外婆还得到了全家的表扬,而我则被认定是不可理喻的(这一段是引至另一篇文章的话)。
灰头土脸的我,全部可以动用的家当就只有240元钱了,但这还算不是上是最惨的,当时我在银行搞会计,在认购证开始发行时,别人上班,正好我也要上班了,认购证在街对面的巷子深处发行,但长长的队伍,已穿过了小巷和整条大街,排到了我上班的银行门口了。而当时,我们银行也是很忙的,刚开门,我负责的柜台前,也排起了二十多人的小长龙。我一边做着业务,边焦急的听着同事们讨论股票认购证这个当前最热门的话题。突然,我心一横,丢下了排队的人群,径直的跑到自家银行门口去排股票认购证的长队去了。不用回头,我就知道,后面会有多大的响动。客户们惊呼,那个男蛙儿,啷个跑到那里去了呢?银行里也肯定是炸锅了,我用眼角的余光就可以瞥见,银行职工们在柜台里围成一团,客户在柜台外围成一团,纷纷对着我指指点点。
不一会,会计股长就来找我,说主任叫你马上回去,必须回去,没得人上班得,否则。。。。。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无非是主任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之类的语言。
我回答说,我今天不回去,股长又问,那哪个来上班呢。我说,如果怕客户闹,喊主任自己来上班就行了(主任本身也是会计出身)。
当天,实际买认购证的过程,其实还有些波折,不过,我只花了半包烟的代价就全部搞定了。临近下班时,怀里全是认购证的我,轻松的回到了办公室。毫不奇怪的是,一把手主任要找我谈话,其实他是个很不错,也很有涵养的人,现在看来,他觉得我是一时年轻犯了错误。于是认真的给我说,没关系,你讲讲你的心里话嘛,我们心平气和的沟通沟通,我绝不责怪你。
才工作的我,平日所见过最大的官就是股长了,见大领导有如此的气度,不由深为折服。心想,就是他不爱听,我也一定要讲真心话,于是,就大谈股票将如何如何的赚钱。而且最千不该万不该的是,居然将每天3.5元的工资同本次买到的认购证价值,作了一番对比。说俺这批认购证,可能买近一万股股票,按每股赚1元的最低限计算,也要赚1万元(当时的1万购买力,恐怕相当于现在的4-5万)。临了还不知趣的加上一句,如果每股能赚3-4元呢。(其实后来每股赚了10元)因此,最后竟然得出个活该千刀万刮的结论是,如果还有机会,我还要去排队。。。。
主任听得脸都绿了,冷冷的说,我们主任室决定要给你打一天旷工。我一激动,以为自己可以说句讨好的话,我说,"主任,没关系,你就打三天旷工嘛"。这样你好处理一些。主任冷冷的盯了我一眼,如果目光可以杀人的话,那我已经死了一万次了,主任嘴里没说出的话分时是,妈的,真不知好歹。。。。。。。
一晃十余年过去了,主任的官做得更大了,而我已经是自由人了,双方再聚首时,谈起这段往事,居然都还能谈笑风生。
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事情,你当时做的时候,曾带给你无限快感的,现在想来却只有深深的懊悔。有些事情,你当时深觉痛苦,回忆中却能品出甜的滋味。。。。。
其实,让我最为自满且时常沾沾自喜的是,我跨出银行大门的那一步,很感谢自已在相对年轻的时候(刚20出头),凭着本能,终于打破了规则的限制。
[ 此贴被混混与自大狂在2007-05-17 18:1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