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在颠倒黑白中,还要迷茫多久?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8   

在颠倒黑白中,还要迷茫多久?

  导语:就90后某少年拒订盒饭事件,愚以为:一个不敢说对不起,我拒绝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不习惯说NO,把说NO当做是一种耻辱的民族是没独立性的,一代敢于对权力说NO的少年们则恰恰意味着这个民族从几十年的沉睡中开始渐渐醒来。有点意思的,站起来的少年们,还要被一群卑躬屈膝的前几代思维被禁锢的老人们说是不知礼节,不会圆滑,不懂世故,断乳滞后,诚然不知某个国度在颠倒黑白中,还要迷茫多久?

    正所谓:人不轻狂枉少年。以前听时寒冰老师在某高校讲座时,有个片段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时寒冰老师讲座结束后到了同学提问时间,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怯懦了半晌也没有说清楚自己的问题,时寒冰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想到了奥巴马,他那种活力,那种激情,那种流畅的口才,那种翩翩的风度,你看到这样一个人被选到总统位置上,你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难以抑制的活力,这种力量,这种凝聚力!你反过来再看看?如果一个连话都说不好的人,一个垂死的人坐在领导的位置上,给你是一种什么感觉?现实中这样的领导只会维护自己的利益,无论你怎么提意见都不行。

    时寒冰老师的这句话,其实已经超出了对那位同学的评价,他更多的是对我们的政体以及我们的社会一种无奈,你无法看到这个国家在正确价值观下的活力,你无法感受到这个国家的族人所拥有所具备的那种特立独行的风度,你无法触摸这个国家的公民所应该含有的公民意识与涵养!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今天早上又重新读了一遍王小波先生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想中国人太善于生活作出设置,不仅安排自己,也擅长安排别人甚至是动物。在这种文化的操作下,你永远看不到这个国家的新鲜血液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不同于他们的祖辈,如果父辈祖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还好,很有可能会让一代少年充满精神,如果父辈和祖辈压根就活在一个错误的价值观中,那么新一代少年无论做什么都会被指手画脚,究竟谁在阻碍这个社会进步?谁又在遏制中国真正的崛起?恰恰是前几代人,当然他们厚重,他们更加坚韧,但他们的思想却囿于在固定的角落里,要怪罪当时的政体。

    以至于新一代少年,不愿意像老一代人一样唯唯诺诺,更愿意真真切切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展示自己的行为艺术,但却要被说成是不懂得圆滑,我们可以试想一个圆滑世故这样的贬义词却要一直沿用在一代代后人身上,我们怎么可能看到这个民族可以真正的崛起,腾飞?每个人都为了讨好他人而卑躬屈膝,一旦自己得了势又岂会谦卑的对待其他人?如同寒窗苦读十载,散金千两为功名,最终不捞够本又岂能消停?这些不是中国人所想的,大家想的是如何在潜规则中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做好奴才,这种观念是可悲的。

    用礼数来数落这位90后的做法也是可笑的,何谓之礼?一个裸官遍地的国度又何谈礼?我们无视上层的腐烂,却一直要求下层要道德,如同不许老百姓们暧昧,却默许官员*****二奶是正常的,这样的观念岂非为高墙垒砖?说实在的,我作为一个90后第一份工作做了一个多月后,毅然与老板决裂,我做的工作就是写文字,而不是兼职打杂,打杂要给打杂的钱,否则少年不伺候!我们有时候要理解什么是工作,而不是吃苦耐劳就是优秀的传统,所谓的勤劳却是为了适应潜规则而卑躬屈膝的话,那这种勤劳不要也罢!当然我辞职后,父母会数落我,但我会毅然的告诉他们:我所做的就是我工资分内的工作,而不是一个人做三个人的活,却得一个人的工资!当然我写出这段,还会有人数落我,但希望数落的人始终呀明白:不要自己习惯了做顺民就要求新一代少年一起做顺民,这对于中华来说无异于又一种深深的伤害!

    如果不愿代买盒饭,被认为是怕吃苦或偷懒,并且认为是一种毛病,甚至搬出现在的90后少年们对父母太过轻浮等等,我只能说这是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并非什么毛病。有时候我们把吃苦、偷懒用在不愿本职工作以外的定义上,无非是偷梁换柱,这些人所认为的好品质更多的是在绑架一个人的思维,你不可以站起来,你只能跪着做领导让你做的事,不许拒绝,不许说不,透过这种现象我们所看到的本质就是如此。在对父母、前辈轻浮这个观念上,我只能说家庭与学校千万不可做少年们的第一个、第二个专制场所,你们不懂得教育不是你们的错,但你们千方百计的顺从洗脑教育那就是洗不干净的罪孽!

    所以我们看前几代人指责完了八零后,又开始指责九零后,他们看似狂野的指责,无非是在表露内心的恐惧,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少年们不像他们一样怯懦?不像他们一样唯唯诺诺?不像他们一样对权力毕恭毕敬。他们会搬出歌德对权贵卑躬屈膝的故事教育少年们,然后一直避谈贝多芬对权力者的傲慢,其实质无非是告诉你:一定要听话昂,听话给你糖吃,不听话等着挨教训吧!可悲的是洗脑教育碰上了网络时代,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所以一些人无时无刻不在叫嚣着网络实名制,无论是菜刀实名制还是洗澡实名制,这种种实名制的背后都表达着无限的恐惧,他们到底在怕什么?我想新一代少年80,90,00,一代代的新少年会给出答案!

    所以我每次谈90后是权贵们闻风丧胆的一代,是中国民主希望的一代时,总有一些人会来扯皮说:乳臭未干,黄毛小子,甚至说我是80后。当我看到他们惊悚而怪异的表情时,我总忍俊不禁,一个90后里最不中用的人都让你们感到恐惧与惊悚,倘若我90后全部觉醒过来,甚至接替了这个国家的权力,尔等又将何去何从?当然你们可以选择将权力带到坟墓里,如果你们有这个能力的话!

    结语:在此希望新一代少年们,要始终明白我们之所以活着是为了改变这个国家的责任,我们没有必要活给别人看,但我们有必要远离权力,保持围观,看清楚它的狂野,看清楚它的可怕,然后用自己的特立独行,天马行空将疯狗一般的权力关进牢笼,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考验,也是我们这代人的荣耀!

    或许我们做不到彻底的改变,但我们至少不会让自己的子女再活在错误的价值观下,我们要勇于告诉我们的子女们:在中国,你不关注政治,政治必定关注死你!无论你是谁!同时还要告诉我们的子女:人类最伟大的进步,是将权力关进牢笼,这是任何璀璨的发明与高贵的奢侈品读无法比拟的!90后,中国希望的开始,我始终坚信这个观念,希望更多的同辈们可以用自己正确的叛逆,让他们看到我们的桀骜不驯!一人若怕潜规则没关系,如果人人怕潜规则无异于人人都在保护潜规则,我们这代人如果鄙视潜规则就应该像这位90后一样打破这这样的怪圈,万不可卑躬屈服!

    文/墨黑纸白

    2012年11月7日落笔于墨辩阁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沙发  发表于: 2012-11-08   
中国人情债为何畸高

古人有云:“来而不往非礼也。”人情往来本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促进交流、加深社会凝聚力的手段。然而,这初衷本善的礼尚往来却日益畸化为庞大的“人情债”,人情支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负担。

  根据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的数据,中国户均人情支出(节假日和红白喜事支出,下文皆如是)在家庭总收入中的占比高达7.9%;农村家庭(以户籍划分,下文皆如是)更高,达11.4%。

  笔者认为,传统的“人情往来”,已经演化成压在大众头上的一座大山,成了被强制消费的“奢侈品”。

  或许对富人而言,一次大手笔的“人情消费”也许等同于添置一块瑞士手表或是一套名牌西服——是“身份的象征”。 “人情消费”的等级水平往往是划分社交“圈子”的依据之一。一个厚实的红包强而有力地传递着送礼人财力殷实的信号,从而帮助其被较高的社会阶层所接纳,进入“富人的圈子”。经济学中将这种消费行为称为“地位寻求”(status-seeking)。

  当然,除了心理上的自我满足以外,加入这样的“圈子”还有可能获得更完全的市场信息,减少搜寻成本,扩大融资渠道等,有潜在的经济利益。从CHFS的数据中看,收入最高的1%的城市家庭虽然户均人情消费高达3.28万元,但只占家庭总收入的1.5%;收入前5%的城市家庭户均人情消费为1.91万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4%;而收入处于前10%~20%的城市家庭户均人情消费即下降为6452元,在家庭总收入中的占比上升至5.8%,但仍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当然,富人的人情消费行为并非只是由寻求地位的动机所决定。人情事小,面子事大,“同伴效应”(peer-effect)也有可能是另外一个原因。所谓“同伴效应”,即是指人们的行为往往会受与自己情况相仿的人群的影响;类似人们常说的“攀比风”。我们将家庭按收入水平划分为不同的人群,考虑每组人群消费的数量的相似程度,消费更为类似的组其“同伴效应”就更为显著。结果显示,城市中人情支出中最为类似的消费出现在收入水平处于前10%~20%分位数之间的家庭中;农村中则出现在收入水平处于前20%~30分位数之间的家庭中。对比之下,收入水平最高10%的城市和农村家庭人情支出量则差别很大。

  因此,人情支出对于次高收入家庭而言,可能也不足以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其消费决策则更多地参照他人,这“份子钱”,便往往是大家都差不多。对这部分家庭而言,人情支出城市占总收入比重为5.8%;农村为11.3%,尚可负担。

  除了地位寻求和同伴效应之外,经济学中还认为人情消费行为有可能是一种风险共担机制(risk-pooling)。在金融体系不健全的地区,尤其是中国农村,家庭很难通过正规的金融市场进行跨期融资来平滑消费,只能通过人情往来进行自我保险。支付出去许多“人情费”,在未来某天面临婚丧嫁娶的大额开销时,便能回收回来贴补开销。

  但是,对中国穷困家庭而言,人情消费可以称得上是辛酸的“血泪债”了。根据CHFS的数据,收入水平处于最低25%的城市家庭人情支出占总收入的45.1%。如此高的人情支出,任何自我保险、地位寻求等说法,都很难解释。那么,是什么驱使穷人们入不敷出也要去付“份子钱”,维系他们的社会关系呢?

  答案也许很显然。人情债,还了,也许饿肚子;不还,下场更糟糕。

  从数据中看出,低收入家庭的人情支出水平在进一步细分的不同收入群组间差别并不大。例如,收入水平分别位于15%~20%、20%~25%、25%~30%、30%~35%、35%~40%之间的城市家庭户均人情支出均在3000元左右;农村家庭户均人情支出则均在2000元左右。这样的金额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数目。穷亲戚、富亲戚,只要人情往来,便都是一个价,但对不同收入家庭的影响却是大不相同。以农村为例,收入水平位于35%~40%之间的家庭户均年收入为7846元,也许可以负担2000元的人情消费;而收入水平处于15%~20%之间的家庭户均年收入锐减至3096元,除去人情消费已经所剩无几。不付或是少付自然是不行的,违反了规定的风俗习惯也许会受到严厉的制裁。社交孤立是一方面,舆论压力更是难以承受之重。

  即便是目前可以做到“遗世而独立”,待到家中子女即将成家立业之时,也不得不重新进入社会关系网络。普林斯顿经济学家Deaton认为,婚姻市场的竞争在处于收入低的家庭之间尤其激烈。低收入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誉。为了营造好的口碑,维护与邻里乡亲的关系,从而将来为子女谋求好的配偶,这部分家庭不得不咬紧牙关支付高额的人情费用。如果将处于最低25%的农村家庭按照是否有适龄未婚子女(16-28岁)进行分组,结果显示,家中有适龄未婚子女的农村家庭户均人情支出达3139元,超出无适龄未婚子女家庭35.8%。人情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也超出无适龄未婚子女家庭16.9个百分点。

  所以,再穷也要咬咬牙出了该出的份子钱,不出的话,邻里取笑,乡亲指责;不出的话,儿子娶不上媳妇,女儿出不去闺阁。人情贵吗?再贵也要给,砸锅卖铁也要给。近年来见到一些报道,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甚至卖牛卖地来支付“份子钱”,想必也是被人情“绑架”了。

  人情贵,债难还。一声叹息,许多无奈。

  对穷人而言,人情支出的逻辑背后隐藏着更为畸形的消费陋习。铺张的红白喜事推高了家庭的人情支出;因为怕收不回来,家庭便想尽办法以各种名义摆酒设宴,愈发铺张。人情消费和铺张之风水涨船高,带来的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一方面,这部分本可以用于生产的资源被用于扭曲的炫耀性消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极大损失;另一方面,日益膨胀的人情消费和婚丧嫁娶规模使得低收入家庭苦不堪言。Bulte和Zhang曾调查中国某偏远农村人群支出,发现三个行政村分别有41%、29%、20%的农民依靠*****来增加收入。大部分农民坦言,他们不得不去*****,这样他们才能给儿子准备婚房,办婚礼或葬礼,以及付份子钱。

  传统习俗如果已经病入膏肓,或许就到了该被摒弃的终结点了。或许我们该找到新的交往模式,而不是依靠扭曲的消费行为苦苦支撑。笔者相信,我们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均衡,人与人交往并不需要金钱开道。
nba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94
精华: 1
发帖: 1867
在线时间: 2214(时)
注册时间: 2007-09-16
最后登录: 2014-09-18
板凳  发表于: 2012-11-09   
法治不健全就会被 "人情债" 扭曲.

社会思想观念不正确就会被 "人情债" 扭曲.
nba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94
精华: 1
发帖: 1867
在线时间: 2214(时)
注册时间: 2007-09-16
最后登录: 2014-09-18
地板  发表于: 2012-11-09   
"一人若怕潜规则没关系,如果人人怕潜规则无异于人人都在保护潜规则,我们这代人如果鄙视潜规则就应该像这位90后一样打破这这样的怪圈,万不可卑躬屈服!"-----------------退市公司重新上市规则对老三板不透明(公开), 这是不公平的行为, 留下了"潜规则"和权力寻租的可能, 留下可以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行为.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4楼  发表于: 2012-11-09   
我觉得中国的员工怎么就那么倒霉呢?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听起来很美好,但是管理上大多还是“外儒内法”的那一套,手段上还是传统的权谋法术那一套。而且,还有那么多企业主顽固得像驴一样,丝毫没有感觉到时代变迁,依然故我地拿他那惯常的手法修理所有员工。

不觉得有变化?那我拿加班举例子。你和70后说加班,70后就去加班了,和水牛一样驯顺。你和80后说加班,事情就要复杂一些了,班可以加,但是发薪水的时候别人站在你面前,翻《劳动法》给你看。你和90后说加班,90后说贵公司是不是疯了?怎么一点都不好玩?对不起,我要辞职。然后,70后把这件事情默默发到微博上去了,说“请大家评价一下这样的公司”,80后看到了狂转狂骂。最后剩下你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场地中央,振臂高呼:要有感恩的心。。。。。。

世代不同,员工都不一样。70后敢怒不敢言,80后敢怒敢言,90后懒得理你,不爽拔腿就走。这是一个从螺丝钉变成活人的过程,没有人能够阻挡。等到00后登场,别人生下来可能就是三代移民,名下3、4套房子价值千万,凭什么跟着你的小指挥棒转?因为你的公司一年可以发给他5万块钱工资?二十年前,贴在墙上的“员工价值”四个字跟放屁一样。但是今天,企业主怕是要好好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了。

我的一个传统行当的朋友进军电子商务,本身公司就小,雇佣不到牛人,给钱人家也不来。最后,只能找了一批白板90后。什么叫白板90后?无文凭,无专业,无技能,无经验。两年前,我看到他们做的淘宝主页,丑得叫人只想秒关。朋友也没办法,带着玩呗。他努力把公司变成一个大型游乐场,电子商务既然都不懂,大家就当电子游戏打着玩。什么都尝试一下,快速积累一点经验,彼此分享,然后继续前进。一年之后,他的淘宝店双皇冠。现在,则是细分行业的第一名。白板90后现在都是他的顶梁柱,别人挖都挖不走。为什么?第一:公司很好玩,换别的地方找不到那么多好玩的人好玩的事。第二,个人水准提升,在这个环境下提升速度最快,最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而大多数企业主依然在搞官场政治手腕那一套。第一就是玩威吓,动不动群发一个邮件。不是说“末位淘汰”,就是“减员增效”。意思是老子管着你的饭碗你,你给老子小心一点。问题是,被你吓大的都是离不开你公司的人。而公司离不开的人大概你吓不到别人,这种人在市场上有权利挑选一个嗓音较为柔和的老板。玩威吓能否提升生产效率?短期内也许如此。不过,本质上来看,这跟狗在电线杆子下撒尿是一个原理:标明领地。对,你可以开除人,公司里你是老大。那么,公司就永远是你的公司,和员工没一点关系。您全能,您圣明,那么您自己全来吧。

第二种就是玩忠愚。弄一个核心小圈子,全是忠犬八公状的兄弟,除了点头就会鼓掌叫好。然后他们就是标杆,鼓励全体员工向他们看齐。谁看齐了之后,汤里也扔块骨头,好让剩下的人看到。忠字当头,手捧感恩的心,然后就可以滚蛋加班去了。问题是,谁比谁傻啊?把这个当作是公司文化,你也得多准备几根骨头不是?甲骨文的老板开全体大会也把话说得极难听:为什么公司有今天,因为我牛逼。为什么我牛逼?因为你们*****。他确实牛逼,别人没办法反驳。而你自己没那么牛逼,雇一班吹鼓手环绕身边,大谈奉献、感恩,扔几个骨头作为奖励,谁信啊?这说穿了不就是慕容复演戏么?

还有一种就是洗脑。乱世出英雄,太多人崛起得太快太莫名其妙。午夜梦回的时候,起身躺在钱堆上,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转念一想,另一种深深的恐惧立即升起:万一他娘的这梦醒了怎么办?银子流水一样的来,未必将来不会流水一样的去。于是,古代皇帝找方士求长生,现代企业主找咨询师求管理。一帮莫名其妙的巫师神汉进驻公司,全员培训洗脑。N本培训教材其实就一句话:你们的Boss是神仙,本公司就是个神话,请崇拜神仙,奉献一切。不知道自己怎么起的家,也就永远不会自信,也就永远给了这些洗脑专家工作机会。问题是,创造利润的人毕竟不是这些专家啊!

工作本身就很辛苦了,但是还要被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折腾,所以我说中国的员工很可怜。老板对待他们的方式不像是对待一个心智健全的成人,而是像是在对待可以哄骗欺瞒的幼童或者智障。我想说放开那些员工吧!让工作的归于工作,让他们找到一个真心投入工作的理由。
219320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78481
精华: 10
发帖: 1443
在线时间: 697(时)
注册时间: 2011-04-12
最后登录: 2013-03-02
5楼  发表于: 2012-11-10   
有个“90后”男子,第一次坐飞机,从三亚飞广州,飞机都落地了,这老兄竟然去紧急出口把逃生门给扳开了,而且这逃生门打开后,充气滑梯也自动展开,惹出了一场大麻烦。

  当时他并没有坐在紧急出口的通道边,是从后边的51排跑到了46排,将右侧逃生门打开的。还算幸运的是,不是在飞机飞行时被打开的,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如今要把滑梯折叠复原,可是个极其严谨复杂的过程——恢复好,检查毕,前后需要20来天,而且国内仅有几家公司能胜任此工作。人工、材料、设备等损失,加起来不下几万元。为此,航空公司对这个小伙子提出了2.7万元的索赔要求。

  大概应验了那句老话——“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是一个第一次坐飞机的年轻人,对于乘坐飞机属于“无知一族”,而并非故意。报道说,“事发航班因航空管制延误一个半小时,工作人员后来了解到这位乘客赶时间急着回家,打开逃生门是想从那里下飞机”,我想这个解释也不见得准确靠谱,个中关键,恐怕是他“误以为”。

  “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畏”。飞机上天,安全第一,这安全可是天大的事,真当是人命关天,作为乘客多少得有点敬畏畏惧的心理吧,可是,多少国人是“无所畏惧”的?不久前,发生了一起著名的事件:在瑞士苏黎世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两名中国乘客就有本事进行“空中斗殴”!这架空客A340载有200名乘客,当时已飞行了6个多小时,都快飞到达莫斯科上空了。为了航班安全,飞机被迫返航。这两个中国男子,一老一少,一个57岁,一个27岁——你说他们牛吧?

  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畏,不可以对外物没有一点敬畏之心。敬畏不是害怕,而是尊重。敬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也是一种对自身自我的基本约束。“敬畏自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说的就是对大自然的尊重,要爱惜它、呵护它,这样它才不会报复你。

  一个没有教养、缺乏素养的人,是不会有多少敬畏心的。我们一直来缺乏公民素质的教育,缺乏敬畏心性的养成。没有修为,就不会尊重他人;没有敬畏,就不会尊重他物。由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就不会产生多少“正能量”,而会让“负能量”充斥天地人间。

  人之为人,总得有点敬畏之心,官员要敬畏民意,公民要敬畏法治,凡夫要敬畏万物……我曾经说过,一个人,最可怕的是,没有素养,没有信仰,没有情怀,没有宗教,没有敬畏,没有关爱,只有物欲,只有暴戾,只有怨怼——如此带来的,是如何的世界,是如何的社会?

  人的敬畏心的养成,与有没有信仰密切相关。有信仰的人是有灵魂的,有信仰的人是有敬畏心的。美国的总统选举刚刚尘埃落定,奥巴马胜选,罗姆尼落败,我想在这里拿美国说事:尽管选举人票相差较大,其实两人所获的选票总数相差不多;他俩都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不管信仰的是普罗大众的宗教还是小众的宗教。而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美国公众会有一种普遍不信任的社会文化心理。若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是无法被推到总统候选人的位置上的——那样的人,往往会被看成是一种心理病态、一种心智迷障、一种理性丧失、一种情感残缺;如果让他们来掌握权力,恐怕会专断独行、无法无天、逞强施虐,那是非常危险非常可怕的,感觉很不对路、极不靠谱。在美国人看来,没有宗教信仰,就没有谦卑敬畏,就没有自我约束,就没有道德法则,就没有仁爱情怀,就没有良心人性,就无法取信于众,就无法服务于民……

  好,说远了,回到这个把飞机紧急出口逃生门给扳开的“90后”男子身上,我们最应该想想,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成长环境、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文化环境,才能最大可能避免养育成这样无知无畏可恨可怜的人?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