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talk/20121223/161114089408.shtml 2012年12月23日 16:11 证券市场红周刊
上交所独立退市系统被称“多此一举”
虽然本次沪深两个交易所出台规则的理念和基本思路一致,但仔细研究其设置还是有所不同,其中除了一些小的细节上的差别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在摘牌后的对接系统中表现出的差异:上交所针对摘牌的企业特别设置了自己的“退市公司股份转让系统”,而深交所则是退市后的企业直接和新三板市场、四板市场进行对接,这也意味着主板市场退市的公司摘牌后多了一种选择,而且上交所规定参与“退市公司股份转让系统”的投资者必须具备3年以上股票投资经验,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总资产不低于50万元等条件,这也意味着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投资者,仅能通过退市公司股份转让系统卖出其所持有的退市公司股份。
“上交所自己的退市系统我个人认为并没有必要,倒是觉得深交所的做法比较好,深交所在创业板、中小板之后就能够“放下身段”和新三板紧密连接起来,这突破了证监会自我循环的旧模式,形成了与多层次的股票对接市场,在打破交易所内部的垄断方面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在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微博]教授和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上交所自己的“退市公司股份转让系统”显得似乎有些封闭。而且深交所这次能够完全将自己直接对接给新三板,也同时为以后新三板更便利的向中小板、创业板转板埋下了伏笔、创造了条件”。 赔偿和责任追究机制尚待完善
然而看起来尽善尽美的退市制度也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其中最令投资者关注的是其中并没有提出相对应的赔偿和责任追究机制。试想:如果投资者购买的股票要退市了,假如是上市公司没有违规,投资者理应自买自负、及时止损,但若是由于上市公司违规或者其高管操作不当造成的退市,在目前的市场退市机制中并没有相对应的退市赔偿制度来补偿投资者的损失。
“对于这个问题在香港交易市场上是用重罚来解决的,其最典型的例子是香港洪良国际这家公司由于自身存在欺诈行为造成退市给投资者带来损失,香港方面对其进行的罚款远高于其从市场上获得的融资额,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一位证券律师对记者表示。
而新浪微博认证为“郑名伟律师”的网友则建议设立过错赔偿制度,可以依据控股股东及管理层对退市是否有过错或者过错程度,作为补偿的要件。例如在制度设计中可以采取推定的方式,只要退市,就推定控股股东及管理层有过错,控股股东就要补偿中小投资者的损失。控股股东及管理层不想补偿,就要证明其在公司经营与管理中不存在过错,举证倒置将会极大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然而在刘纪鹏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从“源头”上下手,“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股市入口上,发行人或者保荐人有没有造假,若在上市之前就埋下造假上市、伪装发行种子的话,后期给投资者留下的后患无穷。
后期执行力决定其有效性
“截止目前新的退市制度系统基本搭建完毕,其从各个方面做了相对全面的规定,但新的退市制度的最终有效性如何还要看后期管理层的执行力度。”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的东北证券(15.50,-0.17,-1.08%)首席策略分析师郭峰认为,“自古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缜密的制度也会被有利益诉求的公司和团体相处破解之策,这也是制度在搭建完毕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补的原因”。
“执行力”一度被投资者与监管层的决心连接在一起,但修订版的退市制度推出后闽灿坤B(0.450,0.00,0.00%)的遭遇,让投资者对其产生一些疑问。业界一直公认“闽灿坤B”将是第一个被退市新规“绳之以法”的公司,可以说就连其管理层都放弃了努力。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监管部门与地方相关部门的运作下,闽灿坤B实施紧急停牌,并最终以缩股的方式逃避了退市。
也就是说整个退市新规的运行效果到底将怎样,一方面是由制度的完善程度决定,另一方面又和监管层的决心以及执行力度、惩罚程度有关。并实践检验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制定出更细更全面的规则来让绩差公司无制度漏洞可钻。
历史会不会重演,我们拭目以待,但结果会由我们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