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主板的压力山大,新三板的开路的有,存量发行的有戏、有戏。
tjnk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15571
精华: 45
发帖: 4539
在线时间: 6971(时)
注册时间: 2009-01-08
最后登录: 2017-09-03
楼主  发表于: 2013-01-07   

主板的压力山大,新三板的开路的有,存量发行的有戏、有戏。

2013年01月07日 17:54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分流IPO堰塞湖寄望新三板

本报实习记者 张鹏报道
    创业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为集中的解禁潮在2013年新年来临之前出现:2012年12月25日和31日,31家公司24.17亿股首发原始股份相继上市流通,按当月14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约为301亿元。而随着2013年到来,一个新的统计数据更为引人注目:由创业板“领衔”的2013年A股限售股解禁市值将达2万亿元。

  面对限售股解禁潮、再融资与新股上市三重压力,负重已久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堰塞湖”雪上加霜。业内预测,监管层针对IPO“堰塞湖”的疏导路径渐明,2012年完美收官的“新三板”被寄予厚望。

  创业板减持风险凸显

  根据沪深交易所安排,2013年第一周仅有两个交易日,即2012年12月31日和2013年1月4日。财汇数据显示,两交易日共有107.92亿限售股开闸,以最新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达751.33亿元,较2012年最后一周逾500亿元的解禁市值增加了40%。

  此外,还有部分在2012年10月底已经解禁,但控股股东承诺在2012年年内无减持计划的创业板限售股即将“到期”。这批限售股涉及逾20家公司、30亿股左右,市值近400亿元。

  多位业内资深人士预测,目前解禁的限售股多为中小板和创业板首发原始股,由于股东入股成本较低,加之目前创业板行情有回暖迹象,股东减持动力有加剧趋势。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表示,创业板的大规模解禁对A股市场无疑是一大负面消息。解禁股票不但会拉低企业股价,同时整体而言也会对A股估值起到向下的压力。

  据了解,2012年10月底创业板年满“三周岁”,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进入“全流通”时代。面对A股市场当年解禁市值逾万亿元的巨大压力,部分创业板高管与大股东在2012年9月便开始忙于减持,当月45家创业板公司的高管、大股东共减持8.9亿元,同时高管辞职数量大增,以期套现获利。

  由于担心创业板高管、大股东圈钱跑路,2012年9-11月,投资者大量抛售创业板、中小板股票,致其股价大跌。2012年12月,在大盘蓝筹股的带动下,创业板和中小板股大幅上涨,导致“大小非”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的案例大增。业内人士分析,这意味着后续创业板、中小板减持的风险也很大。

  “创业板解禁规模大幅增长进一步加大了对A股市场的冲击,届时业绩表现不佳的企业‘大小非’减持愿望将更加强烈。”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琦认为,2013年A股市场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巨大的限售股解禁规模增加了股市负担,形成巨大利空;二是IPO“堰塞湖”急需分流,否则排队上市企业“堵车”将一直困扰A股市场,导致股市回调。

  对此,霍肖桦表示,目前IPO排队现象明显,国内企业继续寻找更多更方便的融资渠道,而“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A股IPO的分流从长期层面来说作用更大。“新三板”不但能起到企业上市前的培育作用,同时也可成为企业退市后股票的流通场所。

  IPO“堰塞湖”压力骤增

  “现在A股IPO审核确实停了下来。”对于近期A股IPO的突然停止,某投行部门一位高层日前表示,自2012年7月16日以来,中国证监会网站再未披露新的拟上市公司申报稿;自2012年10月10日审核两家公司的首发申请之后,发审委再未审核任何公司的上市申请;自2012年11月2日浙江世宝  (002703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上市以来,再没有一家公司登陆A股。

  对于A股IPO出现上述“空窗期”的原因,中国证监会一直保持沉默。业内人士分析,IPO重启只是时间及方式的问题。而回顾历次新股暂停发行,都是因为二级市场出现连续大跌后极度低迷,难以承受融资压力所致。截至2012年12月13日,A股待上市企业的队伍排到831家,号称史上最大的IPO“堰塞湖”悄然形成。一旦新股发行重启,消化这些库存对于A股市场来说可谓“压力山大”。
  同时,在银根紧缩的当前,A股上市企业对资金的渴求同样迫切。2012年A股IPO停滞之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愈发受到市场各方空前关注。

  据介绍,A股市场上的2000余家公司不仅能通过IPO募集资金,还可通过增发等方式进行再融资。而在经济形势不景气和银根紧缩的双重压力之下,再融资已成为被不少上市公司寄予厚望的“法宝”。2012年,近3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增发融资方案,截至12月16日尚有约270家公司的方案在推动当中,涉及融资金额超过4700亿元。

  “相对于A股IPO融资,上市公司再融资对资金面带来的压力更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再融资募集资金额度往往大于同期A股IPO的融资额;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几乎都会实施再融资。2012年,累计有138家公司通过增发股份实施了再融资方案,耗资逾3100亿元。

  据介绍,目前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增发股份。而认购方所获得的股份将面临长短不一的限售期,比较普遍的为12个月,也就是说,由于增发而形成的限售股,未来又将形成新的解禁压力。

  “新三板”将添分流功能

  针对800多家企业IPO排队压力,近一个月来已有多位投行人士向中国证监会建言选择“新三板”来分流,此外还有权威人士建言选择债权融资等方式。在业界看来,管理层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来化解IPO“堰塞湖”已是大势所趋。

  2012年,叱咤在场外市场的“新三板”与“跌跌不休”的A股市场形成鲜明对比。截至2012年12月31日,挂牌“新三板”的公司达到200家。来自深交所的信息显示,2012年共有105家公司挂牌“新三板”,占比超过半数,一年挂牌的公司比之前5年的累计数量还多。同时,目前还未进入试点的国家高新区也在积极争取2013年“新三板”试点扩容,南京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张玉玺预计:“2013年全国‘两会’前后,或将有10-20家国家高新区入围‘新三板’试点。”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相关研讨班上强调:“要研究有效措施,通过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对在审企业进行疏导分流。”

  分析人士预期,“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有望分流部分IPO压力。而为化解IPO“堰塞湖”压力,监管层处理思路正逐渐明晰:向“新三板”、债市分流;开展对800多家排队企业的专项检查;严格执法,严惩业绩包装等。
  “对正在排队等待IPO的800多家公司来说,若觉得队伍太长,不妨考虑到‘新三板’挂牌,先变成公众公司。”宏源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执行董事、“新三板”业务部董事总经理尹百宽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不过,目前多数拟上市企业对分流“新三板”的态度似乎并不积极。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琦认为,原因就在于“新三板”的融资能力与中小板、创业板、主板还不能相提并论,更为关键的是从场外市场进入场内市场的“转板”机制仍未建立。尽管“新三板”挂牌成本低,但拟IPO企业多数还是愿意排队等候上市。

  “如果在‘新三板’和场内市场间设置绿色通道,从审核到发行给予挂牌企业便利的话,‘新三板’的吸引力将非常强。”宏源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执行董事、“新三板”业务部董事总经理尹百宽表示,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存量发行以及公众化奠定了法律基础,“新三板”的融资功能将大幅提升。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新三板”就如同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具象投资机会,在“IPO堰塞湖”这一背景下,随着证券发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新三板”的推进速度很可能超出市场预期。(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不补偿两网人,中国证券市场就不如赌场。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