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掀起了定向募集的热潮,一系列的政策出台确保了定向募集的高涨与衰落,最后消失,2005年,新的证券法实行,定向募集再一次被合法化。这么一放一收,遍地尸骨,和当年的沪深暴跌一样,多少人损失惨重。
根据周小川的文章,当年放有放的道理,收有收的理由,就这么收放自由,成就了谁,又损失了谁,周小川这篇文章,没有体现出一点悔意,其实,老百姓损失了,企业也没有得好。当年的股份制企业今又何在呢?早已灰飞烟灭了。周公用管理者从无知到明白的学习历程,理解着那段痛苦的时期,有点“这个地盘我做主我怕谁”的味道,而且依然是嘴皮子上的功夫依然很好,实际行动寥寥无几式的说教。此时此刻,想起了日本人对慰安妇的处理办法。
定向募集出生的有点早,尽管充当了当年启动经济的重要手段,但下场可悲,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关键这个代价的获得者是谁。关键是,我们这么多年的改革是单一方向的,而不是平衡的,所以从改革那天起,就有历史遗留问题相伴,而且迟迟不能被平衡和补偿,共同富裕是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到现在能解决吗?这难道是市场的原则,是竞争性市场和风险分担性市场的原则所在。在一个如此体量的经济规模下,如果还进行杀鸡取卵式的改革,还会不会得到基层的支持?
新时代的改革仍然有机会获得民众的支持,关键是能否把上一阶段的改革的所有历史遗留问题形成一个闭环,形成一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