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环保1关于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的公告
paul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94032
精华: 1
发帖: 975
在线时间: 449(时)
注册时间: 2011-10-25
最后登录: 2014-12-3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环保1关于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的公告

环保1关于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的公告
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3年12月11日已作出【2012】
沈中民破字第1-3号《民事裁定书》,裁定:
一、 批准《沈阳特种环保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
二、 终止沈阳特种环保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重整程序。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特此公告!
沈阳特种环保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认定2006年开始广为流传的"不股改就直接退市到三板”这句话,与2005年新证券法相违背......是我卫权的方式,只要可以成为诉讼的依据,请大家帮我找,

1.我是第一个提出三板等级考试大纲 ,
2.我是第一个提出不股改就退市是违法的言论,
3.我是第一个提出吸收合并和到海外上市的方式解决老三板的,\
4.我是第一个提出万福生科可能在2013年退市的,并希望大家设法趁人多的机会把小草论坛人气带动
5.我是第一个提出将来会出现股东大会集中开,不如成立三板股民协会集体卫权的,
6.我是第一个以两面针补缴转让中信证券税款引发的讨论三板多数人都认为这个和自己无关,那么.......等着老三板重组你卖出在高位后,税务局来征税,你再问为什么没有人支持你抗议税务局按照最高的税种来征税,
7.我是第一个提出新股发行快要来了,从我国IPO定价制度改革到私有信息定价效率,交易制度改革
[ 此帖被paul在2013-12-31 09:35重新编辑 ]
火烈冰山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36904
精华: 30
发帖: 361
在线时间: 1785(时)
注册时间: 2010-04-23
最后登录: 2014-05-10
沙发  发表于: 2013-12-13   
流通中小股东 无形被剥夺投票权 是本案最大的遗憾 中央口口声声说保护投资者 又不设立网络投票机制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中国梦

法院的一颗大红章 让中小投资者的权利 处于永无翻身之地  
巨富首善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48246
精华: 0
发帖: 150
在线时间: 152(时)
注册时间: 2010-08-09
最后登录: 2016-05-11
板凳  发表于: 2013-12-13   
怎么可以这样?我们是一群爱国投资者,这样做还有没有公平正义? 还有没有法律法规?用这种斩尽杀绝的方式 绝对不接受 ,绝对不可以  170万爱国股民团结以来,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钱进 钱进、钱进进!
经典政策 离线
级别: 新手上路
UID: 90612
精华: 0
发帖: 5
在线时间: 12(时)
注册时间: 2011-08-25
最后登录: 2014-01-04
地板  发表于: 2013-12-13   
引用
引用第1楼火烈冰山于2013-12-13 16:46发表的  :
流通中小股东 无形被剥夺投票权 是本案最大的遗憾 中央口口声声说保护投资者 又不设立网络投票机制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中国梦

法院的一颗大红章 让中小投资者的权利 处于永无翻身之地  

看夏俊峰案,猜想要朱德彭德怀他们在沈阳,也早被法院毙了。要你点身外之物不愿意了?
老q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2288
精华: 5
发帖: 179
在线时间: 484(时)
注册时间: 2009-09-07
最后登录: 2024-11-01
4楼  发表于: 2013-12-13   
引用
引用第1楼火烈冰山于2013-12-13 16:46发表的  :
流通中小股东 无形被剥夺投票权 是本案最大的遗憾 中央口口声声说保护投资者 又不设立网络投票机制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中国梦

法院的一颗大红章 让中小投资者的权利 处于永无翻身之地  


!!!向高院和最高院反映!!!

!!!!!中小投资者万万不要放弃自己合法权利!!!!!
欺诈上市,卖者有责。 退市不公,股东不甘。
fuhua001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121908
精华: 0
发帖: 54
在线时间: 133(时)
注册时间: 2013-09-23
最后登录: 2014-01-27
5楼  发表于: 2013-12-14   
有结果总比拖着强,终于看到希望了!
made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121893
精华: 0
发帖: 21
在线时间: 134(时)
注册时间: 2013-09-19
最后登录: 2013-12-16
6楼  发表于: 2013-12-16   
希望尽快转板
paul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94032
精华: 1
发帖: 975
在线时间: 449(时)
注册时间: 2011-10-25
最后登录: 2014-12-31
7楼  发表于: 2013-12-28   
真实的民心——张钦礼陵墓周围的碑林
(2013-08-01 11:58:06)
  6月份,我陪母亲在兰考时,曾去老君营村采访。1958年,张钦礼因反对浮夸,反对虚报粮食产量,被扣上“右倾分子”的帽子,撤掉了县长职务,发配老君营劳改。

  我们采访了几个当年与张钦礼相处、一起干活的农民,50年前,他们都还是青年,或是少年。沧海桑田,半个世纪过去了。今天提起张钦礼,在村里干活之认真,行事之无私,待人之热心,他们仍是满口称赞。一位六十多岁的农民,几次流泪,语不成声,又连连摇头感慨“那是个好人!那是个好人啊!”
  1960年,张钦礼到北京找周总理反映灾荒饿死人情况,给总理的信就是在老君营写成。一天夜晚,他只身从老君营出发,到了北京,见到总理。

  张钦礼2004年5月7日去世,17日骨灰运回兰考,准备安葬在他的老家——张庄。但是,就在运送骨灰的汽车开进兰考县城时,十几万兰考人已经站在汽车经过的道路两旁。路边的一张张桌子上,静静的一碗清水;桌边竖着根根竹竿,挑起一幅幅挽联:苍天有眼欲落泪,万民有口皆是碑。兰考人要送他们的老县长、老书记最后一程。
                  
  那天的情景,可以直书,可以载史,人们怎么赞叹、惊叹,都不为过。真可谓惊天地、动鬼神,苍天有眼欲落泪。从1949年执政到今天,一个县委书记,像张钦礼那样的人,已经无权无势,已经落败,已经被判刑,却有十几万群众自发为他送葬。此情此景,恐怕很难见到,甚至可以说再无来者。

              
  经常看到镜头前的民心。——被组织起来的民众,拿着小白花的妇女,整齐的标语,肃穆的仪式……但是,你见过“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民心吗?

  一个县委书记,离开职位已经30多年了,其间还被判刑13年,但是,一些过去见过他的百姓,至今提起还禁不住流泪,称赞他。——你不能不佩服张钦礼在百姓心中的位置,不能不承认民心所向,民意所向。

  使我震惊的还不止于此。.....有了变化?

  你们可以给张钦礼判刑,可以拉着他在兰考县城游街示众,开批斗大会,你们可以在你们的报纸,你们的广播,你们的电视上随时随地说他的“罪状”。但是,十几万兰考人为张钦礼送葬,2004年5月17日在兰考发生的事实,却像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谁都看得明明白白,即使你们也有口莫辩,无法否认。

  张钦礼安葬在张庄。下葬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在他矮小的墓碑四周,立起了几十块石碑,有墓碑,也有纪念碑。
  生,跟着你;你去了,我们还愿意跟着你!
  ——这是在戏里才能看到的情景,却真实再现了。这又是民心、民意!是那种用血,用肉,用灵浇筑的民心与民意。民心不是用撤职、判刑能压制的。

张钦礼墓周围的碑林
  我在碑林里仔细看,我想寻找“张钦礼”这个名字为什么具有吸引力的答案。
  每一块石碑都铭记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或感人泪下,或生动有趣。比起电视剧的张扬、铺排,舞台黄金时段的喧嚣,这些故事更显真实,更显文化之底蕴,民间之智慧,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仍植根在中原大地。
  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记载,若使当事人、知情者细细讲下去,都是一个连绵几十年的故事。我在这里记载两个碑文,相信博友看了,也能从中看出张钦礼的为人。
                        
洪恩百代 大义千秋
公元*****,吾自台湾回兰考寻根祭祖,兼与亲子刘宝相会。
一九四八年,吾离家之台时,宝儿尚在襁褓。年三岁其母病故。于伶仃无靠之中,得张钦礼先生将其收养至政府所办福利院中,供其吃穿,教其读书,俨然慈父良师。吾四十年后见儿,儿已岿然丈夫,且娶妻生子,机关供职。随谒恩人,深鞠三躬,促膝长话。
前年惊闻张公西归,哀痛莫名;奈海峡阻隔,未及亲吊,至愧至撼。今逢清明祭扫,嘱子孙代勒此石,以旌张公之德,彰显千秋大义。
台省  刘豫中 拜揖
2007年4月5日

养身父张公讳钦礼千古
1950年春,养父张钦礼、养母刘秀枝夫妇往小宋搞土改。访贫问苦中,发现我家靠讨饭度日。生母得结核病卧床不起。我仅三个多月,无奶喂养,骨瘦如柴,奄奄一息。养父、养母商定,有口饭与我们同吃,婴儿当亲生抚养。
从此,刘秀枝一边工作,一边伺候我母,给我喂奶。当时刘妈亲子战停不到半岁,也在乳养中。一母两儿,一奶双养;擦屎刮尿,移干就湿。历时八个多月。难以想象,二位老人家是如何挣扎过来的。土改结束,他们一家离开小宋时,我家已翻身做主,我也长成一岁多健康幼儿。
生母在世之日,时常提起:没有张叔叔、刘妈妈搭救,我们早已家破人亡。我本人也早已抛尸荒郊。生身养身恩同重,世代感念救命人。
小宋集安兴才携妻 王芝兰、子 安显华 女 安桂芝 等 跪泣

  真正的道德、良心,做人的准则,所谓赢得民心的基本条件,或社会基础,并不在舞台上,也不在荧光灯下,而是在(政治)风险中,在(经济)困难中。——你不知道你将面临什么,你面对的只有上苍,只有良心驱使你去做,你去了,而且做了。
  张钦礼就是这样的人。

  父亲临终前曾对我说:张钦礼是个大题目。他是写焦裕禄的人,为何不把焦裕禄作为大题目?且被党所承认,于名于利均有所获?
  我理解父亲的意思:张钦礼1945年入党,2004年去世,60年没有离开过兰考,没有离开过农村,所以,在张钦礼身上,或者说只有通过张钦礼,才可以清楚看到自1949年到1976年,在农村实行的一条路线,才可以看清楚这条路线所得所失,所造成的巨大危害。一句话,从张钦礼半个多世纪的经历,可以看到怎样建立了民心,又怎样失去了它。
paul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94032
精华: 1
发帖: 975
在线时间: 449(时)
注册时间: 2011-10-25
最后登录: 2014-12-31
8楼  发表于: 2013-12-28   
张钦礼——和焦裕禄一起带领干部群众除三害的县委领导
(2013-07-29 10:39:55)

  2009年4月,习近平在兰考县考察。在一个座谈会上,习近平听当年与焦裕禄一起工作的刘俊生汇报。
  习近平问:当年和焦裕禄一起带领干部群众除三害的那位县委领导是谁?
  刘俊生回答:县委副书记张钦礼。
  习近平又问:这位同志还在吗?
  刘俊生回答:不在了,他去世了。

  张钦礼,河南兰考南彰乡张庄人。1942年参加革命,1945年入党。1954年兰封、考城合为兰考县,他任县长。1962年12月,焦裕禄调来兰考,张钦礼时任县长、县委副书记。
    1966年文革爆发,张钦礼历经数次批斗、监禁,终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保护下度过重重难关,于九一三事件后被任命为开封地委书记兼兰考第一书记。
    1979年12月24日,张钦礼被商丘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3年,判刑时的主要罪行是:文革中紧跟林彪、四人帮和*****乱军;迫害老干部;挖空心思捏造焦裕禄事迹,欺骗全党,欺骗全国人民;与张钦礼同时被捕,有兰考县、社、队三级干部1200多名,有的被判刑,有的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遭受残酷迫害。
  张钦礼2004年5月7日逝世。(百度百科)

  任何人到了兰考县,都会提到“焦裕禄”这个名字;提到焦裕禄,就躲不过“张钦礼”这个人。
    1964年报道焦裕禄时,作家华山来兰考,问我父亲:你能不能用一句话形容焦裕禄?父亲说:他像一道闪电,照亮了兰考大地。华山激动起来,结结巴巴说:留……留下一片火焰!
  点燃兰考大地火焰的人是焦裕禄。火不能凭空烧起来,为点火者准备柴薪,并使点燃的大火熊熊燃烧了10年的人,就是张钦礼。

  兰考有句话:焦裕禄是为兰考人民累死的,张钦礼是为兰考人民冤死的。

    1962年,焦裕禄调到兰考任县委书记,主持工作。他要在兰考落实自力更生、生产救灾的思想,就要使用与自己想法一致,懂生产、有经验的干部。当时在兰考县委班子里,真正对生产救灾有想法,也懂生产,了解民情的人,就是张钦礼。
  焦裕禄并不是一开始就找到张钦礼。1962年,张钦礼刚刚从“右倾分子”平反,从农村劳改回来,恢复县长职务。复职后,他一直在农村跑,很少回县里坐办公室。焦裕禄初到兰考,满脑子想法,却接连几天摸不着头绪,县委没有懂生产的干部,没有任何组织、规划生产的方案,似乎兰考已经失去生产能力了。这时,经人悄悄指点,焦裕禄找到了张钦礼。当时张钦礼刚从农村回来,趁夜在办公室看文件。焦裕禄敲门进来,两人一说即合,一直谈到东方发白。
  张钦礼是土生土长的兰考人,他父亲在红军时期曾经参加过吴芝圃领导的豫东农民起义。他一直在兰考工作,对兰考的一草一木,对兰考的群众有很深的感情。

  周恩来总理曾经三次接见张钦礼。读者可以从这三次接见中,看出张钦礼是怎样一个人。

  第一次是在1960年冬天。
  从1959年冬天开始,天灾加人祸,兰考大批群众外出逃荒要饭。不久,村口、路边开始出现饿死的人,尸体撂在路上没有人管。张钦礼因为反对浮夸,反对虚报粮食产量,此时正戴着“右倾分子”的帽子在农村劳改。他再也不能沉默了,决定给周总理写信,为民请命。这封信是1960年10月28日写成的。信写好以后,张钦礼决定单身赴京,想办法把信转交给周总理。过来人应该知道,张钦礼这是把脑袋掖在腰里,为民请命!
  几经周折,周总理看到张钦礼的信,并立即接见他。
  周总理见到张钦礼的第一句话就说:你是全国两千多个县中,第一个向我反映真实情况的县长。他看着衣服破旧,面黄肌瘦的张钦礼,叫工作人员先带他去吃饭。
  张钦礼说,总理,不用麻烦,我来时乡亲们给我带了干粮,还没有吃完,我现在只想和你多说说话,多反映下面的实情。周总理叫他拿出干粮,看看群众都吃些什么。张钦礼从布袋中掏出一个菜团子,那是用树皮、树叶、花生壳和一点点杂粮做成的。总理说,给我尝尝。伸手接时不慎掉到地上,摔成碎渣。总理弯腰拾一块碎渣,看着眼圈红了,眼泪盈满眼眶。他把碎渣放到嘴里嚼,大声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说着,止不住的流下了眼泪。张钦礼也泣不成声。

  周总理第二次接见张钦礼是在1967年7月。
  文革开始,张钦礼作为兰考县长,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风暴面前,自然逃不过运动初期的批斗。一百多场游街、批斗后,张钦礼被投入监狱。他在狱中一百多天,被折磨的奄奄一息,所遭受的苦难,非人间笔墨能描述其万一。
    1967的7月份,河南三派群众组织在北京谈判。在谈判的最后阶段,主持谈判的周总理问,河南兰考县的张钦礼,来了没有?其实总理已经知道张钦礼正在遭受迫害。他当即指示河南省军区司令员张树芝,要保证安全,按时把张钦礼送到他面前。
  驻郑空军13师师长王洪智亲自派人把张钦礼从监狱里接出来,又安排了一架飞机把他送到北京。因为张钦礼被打的伤痕累累,浑身浮肿,到了北京后,等待他的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纪登奎立即叫人拿来一套军装给他穿上,才带他去见周总理。7月酷暑,张钦礼穿着一套肥大的军装,为了掩盖身上、脸上的伤痕,紧紧扣着风纪扣,军帽压得低低的。周总理看到张钦礼,紧紧拉着他的手,怔怔看着他,半晌说不出话来。随后就叫身边的工作人员,先把张钦礼送到医院检查身体,治伤治病。
  周总理见到张钦礼后,对他有三条指示: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发动领导的,要紧跟;部队是国家的长城,他们支左介入地方,要好好配合;回去成立革委会,抓革命促生产,由大乱走向大治。
  这就叫“以德报怨”。周总理的指示,张钦礼始终牢记在心。

  周总理第三次接见张钦礼是在1972年6月
  张钦礼回到兰考后,被任命为兰考县革委会主任,他继续实施焦裕禄生前制定的除三害规划。他带领群众,用一年多时间,利用黄河水淤灌出22亩盐碱地,制定了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文件。但是,这一切都被早就视他为“异类”的人抓住,作为证据交给河南省委某些主要领导。在一次地县负责人的大会上,河南省委点名批判张钦礼在兰考搞唯生产力论,是刘少奇的生产党,是复辟资本主义。大会就地对张钦礼批判斗争后,宣布撤销他县革委会主任的职务,押送到大别山地区。在深山一座古庙里,被囚禁了将近两年。
    1972年6月7日,周总理主持一次解决河南问题的会议上,再次询问张钦礼的下落。当他再次听说张钦礼又被囚禁起来,再次指示河南省军区司令员张树芝,在三天内,把张钦礼和林县县委书记杨贵送到北京交给他。
  张钦礼又一次来到人民大会堂,见到周总理。周总理看见张钦礼和杨贵,被折磨、摧残的不成人样,拉着他们的手,泪流满面,连连摇头,一旁的工作人员递给他一块手帕。周总理非常气愤,再三质问在场的河南省委主要负责人,你为什么要迫害他们?他们两个,一个在平原治沙治碱很有成绩;一个在山区治山治水很有成绩,你告诉我,为什么要迫害他们?
  周总理的质问,也是对他本人的亲身经历提出质问:为什么干活的人总是挨整?为什么整人的人总是有理?——这是天问啊!这个质问,至今仍在天地间回响。

  从周总理三次接见张钦礼,就可以看出张钦礼是个什么样的干部。就周总理对人的洞察力和工作作风,如果没有事先的调查,没有对张钦礼人品的了解,是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接见张钦礼,并为之动情的。

  焦裕禄到兰考以后,因为首先要抓生产,就与张钦礼结成班子,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后来有些人反对张钦礼,说他不是焦裕禄的亲密战友。那么,谁是呢?在焦裕禄到兰考以后,有哪一个县委主要领导成员,能像张钦礼那样,从生产这个角度提出一整套办法呢?没有,只有张钦礼。
  从这个意义上讲,张钦礼是造就焦裕禄这个形象的条件之一,而且是重要条件。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张钦礼,就不会有在兰考战天斗地的焦裕禄。设想,焦裕禄只身到兰考,如果没有张钦礼的大力协助,他在兰考工作一年三个月,能有多大作为?

  焦裕禄去世后,兰考贫穷面貌依旧,并无实质改变。但是,人心已经变了,再想在救灾这条路上继续走,不是没有可能,已经比较难了。在人心思变的形势下,加上焦裕禄报道显示的力量,兰考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生产的道路。在以后的10年时间里,带领兰考人民继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正是张钦礼。

  其实,焦裕禄是党的县委书记,他与地方官员之间,本无利害冲突。但是,权力和权势,使地方官员把焦裕禄看成异己。跟着焦裕禄上了“生产、发展”这条船的张钦礼,从此也走上了一条与地方势力相对的道路。这就是张钦礼的悲剧所在(当然,更深的原因,包括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党内派别,以及派别纠纷、斗争,则是另外一个题目)。

  在焦裕禄的报道问世后,紧跟着就是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工作方法之辩,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就被上升为意识形态的斗争,也就决定了张钦礼苦难、然而却是辉煌的生命历程。
  我们如果把眼光放开看,毛泽东在文革中提出的“隐藏在党内的修正主义分子”、“资产阶级路线”、“资产阶级司令部”等提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其实也是有关生产和发展的不同思路和办法。但是,不同的工作方法之争,被刻意营造出的语境所掩盖,被上升到意识形态斗争,也就决定了刘少奇等一批干部的命运。
  ——这就是为什么干活的人总是挨整,整人的人总是有理的原因。你干,干得是资本主义;整你,则是以“革命”的名义,整得是资本主义。

  不可否认,张钦礼在文革中是积极的。但是,党的干部,又有谁在文革中不积极?六亿五千万人中国人,又有几个在文革中不积极?连周总理也要求张钦礼紧跟毛主席,积极参加文化大革命。
  另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张钦礼在文革中,始终坚持生产,坚持“除三害”,改造自然环境。他多次因为“唯生产力”、“生产党”受到批判,甚至被撤职、监禁。
  在张钦礼身上,没有一件刑事案件,他没有任何策划、组织、煽动反对....的言行。文革中,张钦礼只做过两件事,大批判和抓生产。如果这就是有罪的话,那么,全国人民都要被判有罪!
  我很奇怪,文革时期,国家是不是社会主义的天下?政权是不是..的领导?文革时期的百姓,要不要吃饭,穿衣?国家经济要不要持续?军队要不要保卫国家?若要,那还要不要搞生产?若要,是不是要有人组织、领导?是不是要有人出来当省委书记,当市委书记,当县委书记?如果把这些文革期间领导生产的人,都以“四人帮残渣余孽”的名义逮捕法办,这公平吗?天下还有这样的道理吗!

  到文革结束时,张钦礼位居河南省革委会常委,开封地委书记、地革委会副主任,兰考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这些职务,在其它省份可能成为改革开放的先驱,在河南,足以把他送进监狱。
  张钦礼成了河南政治派别之间斗争的牺牲品。那些仇恨他的人(其实也是仇恨焦裕禄的人),等了整整10年,终于“以法律的名义”,把张钦礼投入监狱,被判刑13年。


  有时候,我在回想起兰考县,回想起张钦礼的时候,就想,如果焦裕禄没有去世,他在文革中遭受的折磨,一点不会比张钦礼轻。一个小小的县委书记,在文革的狂暴风潮中被摧残,被折磨,甚至被消灭,真像捻死个蚂蚁一样!焦裕禄活着的时候,张钦礼站在他身后支持他,他去世了,张钦礼接过他的旗帜,代替了他,包括代替他遭受了必然要遭受的迫害和折磨。张钦礼是因为焦裕禄才遭受迫害,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现在,宣传部门又在在大力宣扬焦裕禄的精神,呼唤人们学习焦裕禄,呼唤干部学习焦裕禄。我在前面已经说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历史不能复制,历史人物同样不能复制。

  
  ——张钦礼已于2004年去世。出殡那天,兰考县十万群众设路祭,用一张白纸,一碗清水为他送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用惊天地动鬼神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否则,嘴上宣扬焦裕禄,却没有“小大之狱必为察”的“忠之属”的行动,无非往墙上贴画儿而已。无法建立信任。

  其实,习近平在询问张钦礼的情况时,已经为他平反了:张钦礼是一个“与焦裕禄一起领导干部群众除三害的县委领导”,是“同志”。只是地方碍于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的原因,仍然保持沉默。
  注:本文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题目。粉碎“四人帮”之后,至少在河南,一些重新掌权者,以文革“受害者”自居,借“清查四人帮残渣余孽”运动,以法律的名义继续派性、帮派活动,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造成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拖延至今。
  这就是历届领导到河南任职,只能走马观花,或者盖几栋楼房,或者建几家商场,或者修几条马路,而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主要原因。

jlsylbs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35866
精华: 29
发帖: 4566
在线时间: 2374(时)
注册时间: 2010-04-13
最后登录: 2016-12-22
9楼  发表于: 2014-04-18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