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赵国无男儿
期银承隆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52409
精华: 2
发帖: 599
在线时间: 2572(时)
注册时间: 2010-09-17
最后登录: 2022-10-0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赵国无男儿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的联系。韩国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但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请赵国发兵取上党郡。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四月,王龁攻赵。赵孝成王派廉颇为将抵抗。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却不出兵。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秦相应侯范雎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便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将军,王龁为副将。赵括虽自大骄狂,但他畏惧白起为将。所以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8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到了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括军队大败。四十几万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小兵回赵国报信。赵国上下为之震惊。后因赵国的平原君写信给其妻子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委托他向魏王发兵救赵,于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发兵救赵,魏王派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但由于秦昭王的威胁,魏王只好让军队在邺城待命。信陵君为了救赵,只好用侯嬴计,窃得虎符,杀晋鄙,率兵救赵,在邯郸大败秦军,才避免赵国的过早灭亡。 
(秦昭王)四十四年(前263),白起攻(韩)南阳太行道,绝之。四十五年(前262),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日:“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日:“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得。”平原君日:“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
四十七年(前260),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问,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 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于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日:“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的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打败赵军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的任用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指挥奇兵,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博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它们活埋了。 [编辑本段]长平之战的管理解读 长平之战,玄机重重:赵王临阵换掉德高望重的廉颇,却得到了包括蔺相如在内决策层的一致赞同;秦将白起居功至伟,却一再推脱攻灭赵国的重任,放弃再立功勋的机会;长平一役让秦国歼灭赵国主力,然而此后却耗费了长达32年的时间才灭掉赵国……用管理学的思维去解读这些迷思,会看到历史深处的另一番景象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歼灭战鼻祖、秦国大将白起大破纸上谈兵的赵括,一举坑杀赵国降卒40万人,此为著名的“长平之战”。然而,这一役也留下了诸多迷思,耐人寻味。
赵国凭一将之力抵抗强秦,焉能不败

战国后期,秦国起用商鞅实行变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对秦国的战略资源进行系统整合。虽然商鞅后被守旧派所杀,但其变法一直延续下来,以至秦国兵强马壮,对列国虎视眈眈。稍后,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军事实力大增,君臣睦、将相和,成为战国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叫板”的国家。
这样,秦国与赵国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欲击赵,必须先占领赵国的侧翼,即当时属于韩国的上党地区。另一方面,韩国与秦国地形交错,可谓秦之“心腹大患”,因此,“远交近攻”策略的首攻目标自然就是韩国。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下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束手无策的韩国欲献上党以求和,而上党军民却视秦为 “虎狼之国”,转而投靠赵国。上党17城对赵国而言却是“烫手的山芋”:接收,等于与秦国宣战而引火烧身;拒绝,显然是自断双臂。而且,秦国的真正目标就是赵国,与其是否接收上党没有必然联系。
赵孝成王与群臣商议后,最终决定接受上党郡。为此,赵国派出45万大军驰援,领军人物是能攻擅守、战功卓著的廉颇。初战不利的廉颇开始退守,与秦军在长平丹河对岸形成相持态势,闭门不战,一晃就是三年。远道而来的秦军久攻不下,粮草补给困难,为摆脱被动局面,遂实施范睢的反间计。
于是,第一个问题出现了:听信谗言的赵孝成王准备撤换廉颇,竟然得到了决策层的一致通过。唯一提出不同意见的蔺相如并非支持廉颇,只是不看好赵括!廉颇老将为何如此不得人心?
要知道,秦军以60万大军进攻,赵国以45万精锐防守,在冷兵器时代攻守双方的均衡值一般为2∶1,赵军在军力对比上并不吃亏;而秦国国民经济实力雄厚,战略物资储备充足,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只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综合国力明显处于劣势,无法支持大规模的连年战争。显然,消耗战对赵国来讲绝非上策。


如此看来,廉颇持续三年的“拉锯战”过于保守,秦军有生力量并没有得到多少削弱,“以逸待劳、后发制人”过于空洞。战后,秦军承认60万大军死亡过半,主要是赵括接任后主动冲击、搏命拼杀造成的。赵括虽然纸上谈兵,但毕竟血性刚烈。
德高望重的廉颇始终没有制订出一个清晰、积极的战略计划,没有提出彻底打败秦军的战略愿景和配套措施,因此没有赢得老板(赵王)的信任和支持。能攻擅守的廉颇何不主动退守以集聚力量,拉长敌军战线后主动出击?或者通过侧面出击、断敌粮草,或者从45万大军中分出部分有生力量攻秦之要害,甚至同样实施反间计、美人计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老成持重的廉颇着实缺乏进取精神,虽不至于害己,客观上终究误国。更进一步,秦国志在灭赵,经过认真筹划后举全国之力进攻赵国,正面和侧面的、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伐赵之前,秦王即遣使韩、魏,软硬兼施以使两国不敢救赵。当白起将赵括大军分割包围后,秦昭王亲赴河内(黄河中游地区)征召当地所有15岁以上男丁组成援军,并普赐民爵一级(秦王真不愧是激励大师)。正是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民兵部队,硬生生截断了赵括与都城邯郸的联系,使白起的野战军顺利完成了对赵军的“瓮中捉鳖”。
再看赵国,由于对秦国灭赵的战略野心认识不足,仓促应战,丢失了晋西南战略要地,以至于无险可守还消极避战。初战不利,赵国统治集团即遣使赴秦试探求和的可能性,这简直就是与虎谋皮,同时表现出联盟抗秦的反复犹豫。而秦国在加紧进攻的同时厚待赵使,一来以慢赵国抵抗之心,二来做出秦赵和谈的假象,使其余五国举棋不定而放弃援赵。
可以看出,秦国攻赵是蓄谋已久、志在必得的战略计划,是从君臣到子民的全面发动,从国力到外交的系统出击;赵国的抵抗则是瞻前顾后、心存侥幸的战役安排,不论是廉颇还是赵括,基本都是以一将之力(包括资源调配和智慧)抵抗秦之倾国雄师。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人评价:大清是李鸿章一个人与全日本开战,焉能不败?
白起为何拒绝再担灭赵重任

长平一战,赵国家家出殡、户户发丧,战争力量遭到不可挽回的重创,综合国力一蹶不振。杀得兴起的白起主张直取赵都邯郸,一举灭赵。被逼上绝路的赵国也想起了“反间计”。公元前260年11月,一代合纵大师苏代受赵韩两国之托赴秦游说,秦相范雎出于维护自身地位与牵制白起的考虑,向秦昭王建议有条件地同赵韩两国议和。秦王准议,遂与赵韩两国全线停战。白起自然对范雎的罢兵休整之议大为不满,将相开始不合。
秦国罢兵后,赵国决策层内部关于是否如约割地的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议。最终赵王认识到,秦国休战是因力尽兵疲,亡赵之心不死,焉能割六城以资强敌?于是遣使赴齐国商洽合纵事宜,与魏国签订攻守同盟,将灵邱之地赠予楚相春申君以拉拢楚国,并派使节携厚礼入燕韩两国交好。赵国君臣深知,一旦与秦毁约,必然导致秦国大规模的报复性进攻,故而举国上下积极备战,士气高涨誓死抗秦。
秦昭王得知赵国公然毁约,还积极组织抵抗,深感被戏弄,决定命白起为将大举攻赵。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次白起拒不受命,主要理由是:赵本强国,虽然长平大败,仍具相当实力;而且目前上下一心,内修政务,外交合纵,秦国攻赵必败。
公元前259年9月,秦军大举伐赵,赵军则全线收缩,坚壁清野退守都城邯郸。赵国军民同仇敌忾,平原君更是毁家疏难,挫败了秦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到第二年盛夏时节,秦军伤亡惨重,赵都邯郸依然屹立。秦昭王开始迁怒于人,认为范雎误国使秦国蒙羞,白起骄恃不为君用,决定再次任命白起代替王龁出任秦军统帅。让人吃惊的是,白起再次托病拒任,并搬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说法,力劝秦王尽快结束这场没有结果的战争。
秦王软硬兼施,白起却一根筋抗命到底。恼羞成怒的秦王决定剥夺白起的一切官职与爵位,将其赶出都城。随后在范雎的鼓动之下,余恨未尽的秦王赐剑令白起自裁。可怜有“运动战大师”之称的一代名将白起身首异处。
白起的死因,在于他挑战了老板的底线。经理人不管如何功高盖世,毕竟要以老板利益和企业利益为重,特别是当企业遇到困难和危机时,更不能斤斤计较于个人的不败战绩和市场声誉。白起打遍天下无敌手,却死于自己的短视和固执。


对于再度伐赵,白起为何如此不看好呢?因为白起之于赵国,等于魔鬼、等于死神;赵军投降是死路一条且斩立决,抵抗却可能求生。也就是说,担当灭赵重任,白起并非秦国的最佳人选,反而可能是最差人选。对此,白起的判断非常清晰,但他错在挑战了老板的底线,这一错误是致命的。退一步说,白起又犯了老将廉颇的错误,虽然总体判断正确,但没有创造性思维;擅长运动战、歼灭战而快刀斩乱麻的白起,大概学不会、也不屑于搞“温火褒汤”式的拉锯战、持久战。结果,廉颇间接地误国,白起直接地送命。
坑杀赵兵40万是最佳选择吗
公元前260年9月底,长平赵军被围断粮达46日。身先士卒的赵括中箭战死后,突围无望的40万赵军只好全体弃甲投降。登上胜利顶峰的白起开始发愁了:赵军显然是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被迫降秦的,他们家小均在故国,不会真的为秦国卖命;而且赵国民风彪悍,人数众多,秦军将难以控制而日久生变。白起面临着两难选择:放赵兵回国?无疑是前功尽弃、养虎遗患;既不能留用,就不如干脆杀掉,以绝后患。在解除赵军武装后,白起只将年幼者240余人放回,用以震慑赵国人心,将其余40万降卒设诈一举全部坑杀。
这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手段最残暴的一次杀降。白起摧毁了赵国的精锐武装,六国弱势已成,秦国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但同时,坑杀赵兵空前坚定了赵国人誓死抗秦的决心,又阻绝了其他五国的降秦之念。难道除了“放”、“用”和“杀”之外,白起真的别无选择吗?显然,40万俘虏的日用开支是天文数字,白起养不起他们。但40万人的大包袱,不正是要挟赵国投降的最好筹码吗?所谓战之胜者,全城为上。如果赵王坚持不投降,就等于要了40万降卒的性命。不用白起进攻,几乎涉及赵国所有家庭的士兵家属就会*****,执赵王以降秦。
嗜杀成性的白起确是一介武夫,穷兵黩武的秦王也犯了大错,他的战略远景是统一六国,而不在于让赵国在短期内丧失对抗能力。目标和手段发生混淆,秦国的胜利成本空前加大了。长平大战一年后,当白起伏剑自刎之时,赵国开始了一番战略联盟、合纵抗秦之路,其间之艰苦卓绝、斗智斗勇堪称历史奇观。
邯郸被围之初,赵国即派使臣赴齐国借粮,未果;随后又请求姻亲之国魏国依约发兵相救,没想到畏惧强秦恫吓的魏国大军只是作壁上观。赵国平原君先是发动内弟魏公子信陵君相救,后亲率门客赴楚求援,毛遂自荐并以楚国国耻相激,楚王深受震动,命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对魏王苦谏无效的信陵君竟然走“小蜜路线”,通过魏王宠妾如姬窃取调兵虎符,挑选8万精锐部队驰援赵国。公元前259年12月,魏国的信陵君指挥楚魏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被赵军重重围困的两万秦军被迫投降。三国联军乘势收复河东六百里土地,秦兵死伤大半,丢失了6年以来所侵占的全部领土。从长平大战到邯郸之战,赵国先输后赢,但都城邯郸仅以城免;秦国先胜后败,但超级大国独霸天下的格局已成。随后,战国进入为期20年的相对和平或休战年代。


值得注意的是,秦国后期灭赵却颇费周折,甚至主要依靠的并非军事实力。公元前236年至前232年,秦国曾三次派兵伐赵,均没有占到多大便宜。直到秦王赵政[1][2]亲政之后,借公元前229年赵国接连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之机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秦将王翦再行反间之计,在赵王身边收买了宠臣郭开,诽谤、挑拨赵王杀害了大将李牧,赵国由是自毁长城。第二年,王翦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而彻底灭赵。越战越勇的秦国终于在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
换个角度分析,秦国自长平之战即歼灭赵国主力并独霸天下,却事隔32年后才最终灭赵,又过了7年才统一海内。可以想见,长平之战秦国坑杀40万赵国降卒起到了何等强烈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白起协助秦王开创了一个以暴制暴、以毒攻毒,乃至以狡诈毒辣对残忍无信的历史进程。公元前207年,项羽与秦军在巨鹿展开殊死大战,九战九胜俘获秦军主力20万人。随后,项羽背信在新安城(今河南渑池东)下令将20万降卒全部活埋。仅数月后,统治历史仅14年的短命王朝“暴秦”灰飞烟灭。5年后的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拔剑自刎。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视万民性命为草芥者必自毙。 
敬天爱人
期银承隆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52409
精华: 2
发帖: 599
在线时间: 2572(时)
注册时间: 2010-09-17
最后登录: 2022-10-08
沙发  发表于: 2013-12-16   
章邯 - 生平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二世胡亥东巡郡县,听信奸臣赵高的谗言,一路杀戮大臣,假借罪名互相株连。于是,满朝震惊,恐惧不安,凡进谏的都认为是诽谤朝廷。从此大臣谄媚讨好,百姓惊恐。第二年四月,重修阿房宫。征丁征粮,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严刑酷律,狱中刑徒,人满为患。各地百姓苦于秦朝官吏的统治,纷纷揭杆起义。七月,陈胜在荆地起兵*****,自封楚王。山东百姓杀了当地的守尉令丞,自立诸侯王,响应陈胜。武臣赵歇自封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刘邦在沛县起义,项梁(项羽的叔父)在会稽起兵。*****的人多得无法计算,各路人马以讨伐秦朝为名,相互联合起来向秦廷进军。
请兵出征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冬天,陈胜派遣的周章等将领到达戏水,有几十万军队。二世胡亥大为震掠,和群臣商量说:“怎么办呢?”少府章邯说:“盗贼已经来到这里,兵众势强,现在调发近处县城的军队为时已晚。郦山刑徒很多,希望赦免他们,发给兵器,让他们出击盗贼。”于是二世大赦天下,派章邯为将领,受命率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刑徒及奴隶七十万之众,迎击周章。打垮了周章的军队,周章出关,逃至曹阳,章邯追至,击破曹阳。周章再次败走次绳池,十余日后,章邯大破次绳池,周章自刭。打败了周章,章邯又向荥阳(今河南省荥阳东北)进发。
荥阳将军田臧派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己带精兵往西迎战秦军,在熬仓与秦军大战,田臧战死。章邯继续进兵荥阳城,攻城,城破,李归等战死。
屡战屡胜
接着章邯又连续破邓说、败伍徐,迫陈胜遁走至城父。陈胜命张贺出城西迎战章邯,自己亲自在城楼监战。城西一战,张贺战死。自此陈胜不敢再战,闭关死守。在章邯围城的强大攻势下,腊月,陈胜被自己贴身的庄贾杀死,开城降秦。
章邯出战,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二世胡亥又增派长史司马欣、董翳协助章邯进攻义军。军队向栗县进发,到达栗县,项梁派别将朱鸡石、余樊君和他交战。余樊君战死,朱鸡石军败,逃到胡陵。
项梁自东阿出发,向西进军,到达定陶。秦发动全部兵力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大破楚军于定陶,项梁战死。
巨鹿之战
章邯打垮了项梁的军队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齐王田儋,在临济消灭了魏王魏咎。楚地有名将领都已经死了,章邯以为楚地的敌人不用担心了,就渡过黄河,北进攻打赵地,大破赵军。这个时候,赵歇为赵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都跑进了巨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围攻巨鹿,章邯驻扎在巨鹿的南面,修筑甬道输送粮食。陈余作为赵军将领,统率士卒数万人驻扎在巨鹿城的北面。秦将王离围困赵军于巨鹿城。这被围在巨鹿的军队就是所谓的“河北之军”。
章邯等人率领他们的军队包围着巨鹿。此时,楚国上将军项羽带领楚国士卒前往援救巨鹿。项羽率领全军渡河,凿沉船只,砸破炊具,烧毁营舍,携带三天口粮,用以表示士卒拼死决战,没有一个有活着回来的打算。军队一到就围困了王离,与秦军遭遇,打了九仗,截断了秦军的甬道,大破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不向楚军投降,*****而死。楚军攻击秦军时,诸侯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喊声震天,诸侯军人人胆战心惊。打垮了秦军,
敬天爱人
期银承隆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52409
精华: 2
发帖: 599
在线时间: 2572(时)
注册时间: 2010-09-17
最后登录: 2022-10-08
板凳  发表于: 2013-12-16   
章邯用兵大气,大开大合,应该算是科班出身的那种大将之才
章邯为什么能在周文兵临咸阳,几天时间把丽山刑徒训练成一支“虎狼之师
因为当时的义军兵临咸阳,声势巨大咸阳无兵可调赵高只好释放骊山死囚二十万命少府章邯率领前去迎击义军。秦时凡是发配骊山的人都难逃一死,要么立刻死,要么编入军队那些死囚当然会选着后者了。所谓哀兵必胜,想活下去就得在战场上杀敌。这样一支连死都不畏惧的军队与少府章邯的统军才能。义军大败就不奇怪了!逼死周文、击溃陈胜、杀死项梁、在短短的时间内,少府章邯便几乎将义军赶尽杀绝。然而,在巨鹿之战因错失良机被楚军项羽破釜沉舟九战九捷的气势所击败。最终一捧黄土埋葬了这支秦帝国最后的精锐。
                        
追问:
就算他们在不怕死,但是当时起义军都是一些身经百战的士兵,而秦兵只是一些垃圾!难道他们还打不过一些训练了几天的新兵!
回答:
秦时的骊山死囚的状况,他们已经是半个死人了。只要赵高一声令下,他们都得命赴九泉。所以他们只能在战场上找回生存的希望。一个人不怕死,或许没什么可怕。但是二十万不怕死的囚徒所组成的军队,就只能以恐怖形容了。况且少府章邯也不是等闲之辈,义军中除了楚军外还没有哪只军队能与之匹敌了。
追问:
其实我有自己的见解!你看对不?之所以这些这些刑徒军这么厉害1修里山本来就是重活,能活下来的自然是身强体状的2秦兵当时的武器是直接从政府取出来的,当时武器装备都比农民好(秦始皇在位不是毁灭了天下的武器和装备吗)你认为我这两个观点正确嘛
回答:
第一条 有道理 但是第二条就有些牵强了。陈胜 吴广从一开始在大泽乡起义到步及天下的趋势,期间也与秦兵正面交战过,秦的武器编制都是统一的,从武器的优劣并不能说明双方的实力。
追问:
但是当时那些陈生打的秦兵全是在六国上建立的军队,秦朝肯定不会发给他们好武器!还有当时周文那么多军队中途加那些军队就是一些农民!没什么武器!秦朝军歇库可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啊
回答:
战争中武器只是次要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章邯之所以能击败气势如虹的义军主要有以下几点;
1紧急从骊山抽调二十万死囚,告诫不是在为秦卖命,而是为自己活下去而拼命。兵法所云;士若死战,则无往而不利。
2周文的义军虽然一路直到咸阳每战皆胜,但是士卒长途远涉士气早已磨灭殆尽。而章邯以逸待劳突然出击以骊山死囚的勇猛一举击溃周文,随后乘胜追击逼死周文。
3 陈胜的义军虽然是最大规模的,但随着陈胜满足于眼前的胜利不思进取,最终被章邯轻易的灭掉了。
4项梁的楚军虽然是义军中人数最少的,但却是义军中最精锐的,只不过项梁太轻视章邯了。骄兵必败同周文犯了一样的错误。结果在定陶之战被章邯斩杀。

综合以上4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义军虽然人多却皆是好大喜功之辈,缺乏一个有权威的领导者,最终被章邯逐个击破。
这才是义军失败的根本所在。
史书没有记载为什么章邯能把这群刑徒用这么短的时间就训练成虎狼之师,但从史书的支零片语中,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我个人认为:第一,这群人都是刑徒。什么是刑徒,实际上就是犯了罪的亡命徒,把一群亡命徒弄去打仗,军队的战斗力是可想而知的。为什么我说这群人是亡命徒,我们从章邯投降后,项羽的行为可以看出。项羽当时活埋了这20万人,项羽为什么要活埋他们,我同意王立群老师的看法,那就是这伙人太厉害,即使是投降了,都让项羽感到害怕。第二,章邯的军事才干。章邯率军出关后,基本上是一路凯歌,击败了陈胜吴广、消灭了魏国、击败了齐国、逼杀了项梁、击败了赵国,在巨鹿之战中,虽然失利,但军队的主力一直是完好的保存了下来。这足以证明章邯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我认为,他大概就像是刘邦麾下的大将韩信、汉武帝朝的名将李广一样,有着丰富的带兵、练兵的才能。第三,周文的仓促。周文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他是拿着陈胜给他的将军印,一路收集农民起义军才打入关中的。虽然起义军人多势众,但毕竟是一群农民,是一群乌合之众,哪能和军纪严明的秦军正面过招呢?
敬天爱人
期银承隆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52409
精华: 2
发帖: 599
在线时间: 2572(时)
注册时间: 2010-09-17
最后登录: 2022-10-08
地板  发表于: 2014-01-21   
对于一个不讲规则的民国,只有暴力做空指数才有希望,征集三板上最牛的广告
“你想发财吗?想拥有资产吗?那就跟着三板股民走吧!"?
[ 此帖被期银承隆在2014-01-21 08:34重新编辑 ]
敬天爱人
自然规律 离线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20356
精华: 48
发帖: 3705
在线时间: 7411(时)
注册时间: 2009-07-31
最后登录: 2025-05-06
4楼  发表于: 2014-01-21   
“你想发财吗?你想不交租吗?你想分财主的东西吗?你想睡东家的小老婆么?跟...走吧! ”这是1928年...宣传语!
自然规律 离线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20356
精华: 48
发帖: 3705
在线时间: 7411(时)
注册时间: 2009-07-31
最后登录: 2025-05-06
5楼  发表于: 2014-01-21   
现在回过头看,他们办到了吗?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