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名学者话改革走向
2013年12月12日15: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 丁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的走向比以往更受关注,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2013央视财经论坛上,中国知名学者就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推进金融改革等重要的改革领域和方向进行探讨。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问题是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经济改革来说,我们要全力以赴建立起这样一个制度基础。
对于改革中的困难和障碍,吴敬琏说,改革要面对意识形态的障碍、特殊既得利益的障碍和旧体制造成的实际困难,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市场化改革的阻力,他举例说,“现在企业登记要盖100多个图章,多一个图章就多一份寻租机会”。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说,这打破了过去“非公有即私有”的二分法,应该看到,“这个路子是我们将来要走的。”
厉以宁说,国企需要改革,民企也需要改革,“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都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希望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国企跟民企能够共赢、双赢。无论是国企、民企都要走混合所有制的道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三分天下”。
对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说,过去政府变成创造财富的主体了,纳税人的钱集中到政府,政府投入去国企,实践证明是不行的。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老百姓和企业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
高尚全说,现在转变了过来,有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做的、社会组织能做的事政府就不要做了。政府管好该管的事情,这样才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对于政府职能改革,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说,如果要实行市场经济的决定作用,要让政府更好地发挥职能,就要明确规定政府该做什么,用“正面清单”来监督政府,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对政府的监督。
樊纲说,当前一个重要的“正面清单”就是如何贯彻改革决议、改革方案。要拿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照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列出清单来限期改革。要有监督、有评估机制,才能使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希望各个政府部门都能拉出这样的清单,真正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把该做的改革真正贯彻下去,才能进入新一轮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樊纲说。
对于金融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说,经过三十年的金融改革,我们有6个方面是欠缺的。我们的利率和汇率还没有市场化,缺长期资金,尤其缺股权资金供给,下一步的改革就是“缺什么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