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在劈刀比武中战胜日本教官ZT
或许有人会问?我今夜为何要分析这样一个话题?因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曾深受日本人的侵略和杀害,南京大屠杀至今让中国人刻骨铭心。而中国军队的将领,早年也都曾出国留学日本,学到了日本武术和战术,后来战胜了日本。日本人最擅长的武器是军刀,拥有一把军刀就相当于日本军队的将领,而且,日本人战败后,往往用军刀剖腹自杀,誓忠天皇。因此,日本士兵在军刀的刀术上往往要比寻常人家更精练更娴熟。
在一些报纸杂志和电视上,我也曾看过有不少中国军队的将领在刀术上战胜了日本将领,如电视剧《雪霸》中就有用军刀战胜日本将领的情节,又如《亮剑》中的李云龙,他曾说过“剑出鞘,所向披靡”。在历史上,也有一位伟大的中国元帅,他曾跟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也曾担任黄埔军校的教授部副主任。加入*****后,参加并领导了广州起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等要职,协助毛泽东指挥作战。毛泽东逝世后,也是他,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中作出重大贡献。他就是叶剑英元帅,早年他曾到日本留学,在劈刀比武中战胜了日本教官。
1917年,叶剑英考入云南讲武学校。讲武学校原是创办于清朝末年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后经民国云南总督蔡锷的努力,成为名声大振的讲武学校。由于蔡锷以及学校的大部分教官都是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因此,学校的教学和训练方式等几乎都采用日本士官学校的办法。当时的叶剑英是炮科12期学生。他天资聪颖,很快就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当时,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仿效日本士官学校开设枪剑术课程,讲武学校的学生们无不把练就一手出色的劈刺术视为无上光荣的事情。本就爱好剑术的叶剑英非常喜欢这门课,他常常独自一人在僻静的地方挥剑苦练。
当时教授劈刺术的众多日本教官中,有一位长得矮矮墩墩的年轻中尉,他出身日本武士世家,平素好勇斗狠,他又擅长劈刺术,便经常与人比试功夫。他与众不同的就是不满足于竹剑劈刺,而要求用真刀比试劈刺术,好多中国教官都不是他的对手,因此他洋洋得意,不可一世。
日本教官的傲慢和不可一世,深深地激怒了血气方刚的叶剑英,他决定煞煞这位骄傲的日本武士,为中国人争光。叶剑英的想法得到同宿舍一位名叫金至顺的朝鲜族的同学的认可,于是,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闻鸡起舞,天还没亮就来到操场,摆开阵势,你来我往地对劈起来,一练就是数百个回合。经过半年的苦练,叶剑英已经胸有成竹,他的剑术已经日臻成熟。
于是,叶剑英找到了日本教官,不卑不亢地提出了比武要求。而早已四处寻求挑战的日本教官,压根儿就没想到会有人主动上门挑战。他大为惊讶,使劲地睁大眼睛,盯着眼前这位器宇不凡,英气勃勃的年轻人,用生硬的中国话质问叶剑英。他一向盛气凌人,根本不屑于和中国学生来往,对叶剑英也只是只闻其名,不识其人。
也就这样,日本教官答应了叶剑英的挑战,但却提出了更高难度的比试,要求真刀真枪对劈。劈刀,叶剑英思想上没有准备,他知道后果严重,轻则骨断筋折,重则有性命的危险。但坚强的叶剑英依然斩钉截铁地应承了。
第二天早晨,日本教官如约而至,而叶剑英早就等候多时了。当时比武的消息传遍了全校,操场上早就围满了前来观战的教官和学生。
双方穿戴好规定的防护服,在一位教官的裁判下,比武开始了。
一开始,那位日本教官的功夫果然好,他一边大喊大叫,一边双手舞刀,寒光闪闪,气势汹汹地猛扑过来,对准叶剑英的头部、胸部和腰部三处要害猛劈,凶狠无比。而叶剑英也不敢怠慢,闪转腾挪,左格右挡。两人走马灯似地战在一起,围观的人鸦雀无声,场子里只听到两人的钢刀叮当做响的撞击声。
20分钟之后,两人已经斗了数十回合。日本教官使出浑身解数,只想速战速决,但是久战不决,他的心中开始焦躁,暗暗后悔不该小视这位中国学生。日本教官分神了,他的脚步乱了,攻势也弱了。叶剑英心中大喜,迅速转守为攻,连怕劈带刺,一招猛似一招,直逼日本教官。结果是日本教官被逼得连连后退,只有招架之功,却无回手之力。等到日本教官虚晃一刀,企图脱身的时机,叶剑英一个箭步,疾跃上前,大喝一声,举刀凌空劈下,日本教官慌忙举刀抵挡。叶剑英顺势将他的刀按在下面,狠劲向下压去,他则拼命向上顶着。一直僵持了两分钟,日本教官的脸早已涨成了猪肝色。无奈之下,他双脚一软,一屁股坐在地上,口中连声说道:“轻一点,轻一点,认输,认输!”
人群中高声喝彩,而日本教官对叶剑英的劈刺术心悦诚服。按照武士道的规矩,他从地上慢慢爬起来,立正,向前走几步,向叶剑英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将自己的战刀赠给了叶剑英,以示钦佩。
也就这样,早年的叶剑英勤学苦练,在劈刺术比武中勇敢地战胜了日本教官,成为中国人的一大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