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一边有要退市上访的,一边股市上涨,为什么,你懂得。
大林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6771
精华: 59
发帖: 4654
在线时间: 4215(时)
注册时间: 2010-04-21
最后登录: 2019-07-17
楼主  发表于: 2014-04-08   

一边有要退市上访的,一边股市上涨,为什么,你懂得。

一边有要退市上访的,一边股市上涨,为什么,你懂得。
大林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6771
精华: 59
发帖: 4654
在线时间: 4215(时)
注册时间: 2010-04-21
最后登录: 2019-07-17
沙发  发表于: 2014-04-10   
2222222
图片:01B69333DD891B031145B02167E68CA4.jpg
y1y3y2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99
精华: 18
发帖: 3493
在线时间: 1637(时)
注册时间: 2006-12-12
最后登录: 2022-04-07
板凳  发表于: 2014-04-10   
回 楼主(大林) 的帖子
我们不懂得,请楼主说详细点。
paul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94032
精华: 1
发帖: 975
在线时间: 449(时)
注册时间: 2011-10-25
最后登录: 2014-12-31
地板  发表于: 2014-04-11   
恩格斯的误判

  1866年,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主导权的战争爆发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正在英国曼彻斯特流亡。作为德意志人,恩格斯自然关心故国的命运。他在给当时居住在伦敦的马克思的信件和给英国报纸撰写的文章中阐述了对这场战争的看法。

  恩格斯1841年曾当过一年普鲁士炮兵,服役期间表现优异,积累了实际军事经验;恩格斯对军事理论和军事史也有相当深入的研究,留下了《论骑兵》等优秀的作品。

  1866年三四月间,普奥双方已处于战争边缘。恩格斯在1866年4月2日给马克思的信中写道:“从军事上来看,我认为双方的军队大体差不多,战争将是十分残酷的……如果弗里德里希-卡尔没有得力的和有威信的参谋人员,那么我认为普鲁士人会被打败……如果第一仗以普鲁士人的大败而结束,那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奥地利人向柏林挺进。如果普鲁士获胜,它却没有力量渡过多瑙河,尤其是通过佩斯(今天的匈牙利境内)向维也纳进攻。奥地利能够单独迫使普鲁士媾和,而普鲁士却不能单独迫使奥地利媾和。”

  同一时期的很多人都和恩格斯一样,认为奥地利将会获胜。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20世纪后期采用先进统计技术所做的“战争相关研究 ”(Correlates of War Projects),1865年,奥地利帝国比普鲁士王国人口多78%,军队多38%,国防预算多54%,国力和军力都明显占优。

  战争爆发后,普鲁士军队迅速占领了奥地利在德意志北部的友邦汉诺威、黑森和萨克森,但这些胜利并不足以改变恩格斯的判断。他认为,普鲁士军队竟然把数量上处于劣势的军队一分为三,向奥地利国土的纵深推进,犯了兵家大忌。1866年7月3日,恩格斯在英国报纸专栏中发表《德意志战争之评论(第4 篇)》,对普鲁士的战略指挥嗤之以鼻:“制订出这样的战役计划的军官甚至连个中尉也不配当。”

  然而,就在恩格斯发表这篇文章的同一天,普军主力在今天的捷克共和国境内的柯尼希格雷茨战役中击溃了奥军主力。最终,普鲁士仅仅用了七周的时间,就完胜奥地利。普鲁士军队仅仅是出于将来联合奥地利的外交考虑,才没有挥师直入维也纳。那个被贬为“连个中尉也不配当”的计划制订者毛奇,则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


在普鲁士铁路建设与管理高歌猛进的20年里,恩格斯的主要精力用于研究政治经济学、组织工人运动和经营企业,他没能紧跟当时军事技术的变革。因此,恩格斯没能准确预见到普奥战争的结果。

  早在开战之前,普军总参谋长毛奇就下令采取大规模包抄战略,从动员的第一天开始,3个普鲁士军团乘坐火车分别前往3个不同的地点,分别越过边境向奥地利腹地推进,抢在对手完成集结之前发动钳形攻势。毛奇明白,铁路是普鲁士最突出的优势之一:当时普鲁士有5条铁路通往奥地利帝国在波希米亚(今属捷克)的国境线,但当时奥地利只有一条铁路从首都维也纳通往波希米亚。这样,普鲁士只需3周就可以完成动员和部署,奥地利则需要6周。结果,奥地利在 1866年4月21日宣布总动员,普鲁士出于争取意大利参战的政治考虑在5月12日才宣布总动员,但普鲁士以铁路为中心的高效动员系统很快弥补了时间差距。普军利用铁路带来的机动性优势,先横扫德意志,再三路进逼苏台德山区,最终击败了奥军主力。

  新兴铁路成为世界战争筹码

  近现代史上,铁路发挥重大军事价值的例子很多。原本是海上强权的英国,也很重视在殖民地修筑铁路,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或者进一步扩张的跳板。从 19世纪4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修筑贯穿南亚次大陆的十字形铁路,在英国1857-1858年镇压印度士兵起义的战争中,铁路发挥了重要作用。1900 年,英属印度铁路里程达到近2.6万英里,在当时仅次于美国、英属加拿大和沙皇俄国,居世界第四位。

  据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河流战争》(River War)一书(时年26岁的丘吉尔作为中尉和业余战地记者参与了这次战争)记载,1897年1月到1898年7月,英国军队在苏丹境内修筑了长达385英里的军用铁路,将军队从埃及开罗向南运输到苏丹阿特巴拉的时间从4个月缩短到11天。最终,英军于1898年9月2日在乌姆杜尔曼之战中以很小的代价打垮苏丹马赫迪军队,对苏丹这个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建立起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

  英国人重视铁路的传统被其前殖民地所继承。穿越整个北美大陆的铁路,让美国真正成为面对两个大洋的强权。加拿大的太平洋铁路,最终把英属不列颠哥伦比亚、英属哈德孙湾公司辖地原来法属的魁北克等几个互不统属的殖民地,最终整合为一个国家。

  相反,缺乏铁路的陆地大国在庞大国土上的运输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很难应付海权强国的袭扰与机动打击,也难以应对强国支持的分裂主义挑战。俄罗斯帝国在1853-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大清帝国在1857-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都在家门口被掌控海权的英法联军击败,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庞大的中国仅仅修筑了约400公里铁路。相反,日本天皇和明治元勋们较早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到1893年,日本已有3281.45公里铁路。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日本借助新式兵役制度、战略性铁路网与运输船队,实现了高效动员、集结和兵力输送,清军的陆上动员与运输依然主要依赖徒步行军和骡马运输,其效率高下立判。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完全建成,必须通过轮渡越过烟波浩渺的贝加尔湖,大大迟滞了兵力投送的速度。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