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前任证监会主席周某川在上海,对上海政府和人民说: “水仙作为中国第一家退市企业, 改好了可以第一家再上市。”
如今10多年过去了,周某川位置已经改变,而他代表过的证监会也一如既往地重复着这句话,不过用在了新版本上:st长油。
郭树清主席,2012年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访谈视频中说:“退市企业改好了可以再上市”
肖钢主席:“完善退市制度,实现退市常态化,打通重新上市环节,退市要能上能下”
在历任证监会领导的“关怀”下,退市企业如今现状依旧:
退市企业普遍负债严重,他们却无法享受“破产法”给与企业的化解债务的权力。因为针对退市企业,证监会没有破产重整规范条例。
通过多年艰难运作,在地方政府帮助下化解了多角债务的退市企业,想恢复生产,却没有增发手段,无法注入资产。
证监会告诉你,退市企业"一事一议, 探讨政策的同时,企业可以先行动"。但是对企业来讲,你若不等政策自己行动,难免又陷入制度条框限制的陷阱里。
很难想像证监会历任主席们说话是空话,但是现状却就是这样。
在种种说了不算面前,人们对它的权威性专业性可信度表示质疑也是本能反应吧。
退市企业中沉淀了大量国有资本以及民间资本,沉淀资产要盘活,多角债务要化解,地方政府压力要缓解。
但就算你地方上省长跳脚骂街,你也无法突破证监会设定的牢笼,这就是行政部门特权。
当这类权力制约经济发展、权力存在起到负面作用的时候,与其继续无谓等待,不如尽快把某些部门权力关进笼子里。
长油的15万散户反弹可以压制下去,但是积怨却再难消除, 而如今的股民不再是50后60后那样怀有什么忠诚信念。
新退市制度2012年设计实施,真正落实实施是2014年,过去10余年不说,就这两年里,某会为此做过什么提前安排吗?
假如,新退市制度真的象某会领导说的那样具备上下自如的政策通道,长油退市会还遇到这么大的阻力吗?
散户在现有的退市制度中没有看到任何希望,你叫他们在彻底的绝望中如何选择。
恶果自吞,某会把矛盾再次推给社会推给中央和地方政府,这里难道没有该部门行政效率低下的过错吗?
一个长油就已经彻底叫人们认清现实,还指望常态化退市,你还要闹成哪样?
[ 此帖被蓝瑟经典999在2014-05-21 11:5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