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钢讲话的深意---钮文新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肖钢首先给出了11项具体措施。各方解读甚多,但基本针对具体条款。这当然可以理解,毕竟各个机构都要看具体条款对自己工作的影响,并执行落实。
但我更关注的是:肖钢或证监会对“若干意见”是如何理解的。这一点,体现在“五个深刻理解”的表述上。说明,证监会已经深刻理解了,同时也要求整个行业深刻理解。
一要深刻领会资本市场对于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发展进步以及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意义,自觉把资本市场各项工作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思考和谋划。
二要深刻领会加快发展资本市场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市场发展正处于新的起点,切实增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三要深刻领会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的积极作用。
四要深刻领会《若干意见》关于处理好“四对关系”的深刻阐述,准确把握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四对关系”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创新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风险自担与强化投资者保护的关系,积极推进与稳步实施的关系。
五要深刻领会《若干意见》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政策、新举措,进一步增强推动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个深刻理解”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和第三个“深刻理解”是一个部分,它所阐述的是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战略意义;第二、第四和第五个“深刻理解”是一个部分,说的是发展资本市场必须遵从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我认为,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第一和第三个“深刻理解”。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过去30年的成功已经过去了,未来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关键要看中国经济是否可以完成“转型升级”。所以,“转型升级”作为中央对中国经济最为重大战略决策必须依托资本市场健康发育,这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难道不是一次新的定位和要求吗?这说明,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关乎中国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不是中央高度关注的充分必要理由吗?
其实我们已经多次论述过,在国际经济风险巨大之时,中国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依托股票市场的良性发育。因为,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转型升级”都给未来带来大量的不确定性,所以债务资本根本无法满足这样的“风险要求”,而唯有股权融资才可以面向未来,面向成长给予公司股权更高的股指和便宜的资本。
明确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它预示着“中国金融大转型”的开始。前不久,中国央行副行长刘士余针对“中国金融结构扭曲”的问题发表谈话。他说,这几年,我们力求调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但调整效果非常不理想,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状况甚至有些恶化,这种结构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刘士余说:大家关注的融资成本高,这与金融体系结构扭曲、与间接融资对经济体系风险溢价的体现是分不开的。在市场经济当中,资本还是一切信用的核心。融资结构的扭曲,或者说股本性融资比例在整个融资的比例始终低于15%的时候,也就是间接融资,或者外部融资的风险溢价会体现在高融资成本上。
刘士余为什么要发表这样的谈话?我绝不认为他只是心血来潮,随机发表一个观点。而是重要的“吹风”,是大力扭转中国金融结构之前的示警。如果我们把它与“若干意见”合起来看,我们就会看到:转变金融结构无非两个方面。第一,加大直接融资比例,减少间接融资比例;第二,在直接融资当中,加大股权融资比例,减低债务融资比例;第三,在金融市场内部,加大资本市场资金规模,压缩货币市场资金规模。
这是大势所趋。正如中国证监会“五个深刻理解”所说,要深刻领会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的积极作用。
5月19日我们发表评论指出:必须防止中国金融“休克”。今天,我们也明确地告诉大家,在中国债务扩张已经无以附加的背景下,股市将是复苏中国金融,并使经济良性循环的唯一工具。但我们也必须明白,中国股市要变成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单靠证监会的努力远远不够,而这个时候中央银行的作用极其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