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网”的建立
中国证监会成立以前,也就是1992年10月之前,有关股份制改革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由国家体改委主管。在建立法人股流通市场的呼声日渐高涨的同时,国家体改委也加紧了就此问题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和方案设计。经过一年多的筹划,经国务院批转的《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法人股内部流通试点于当年7月1日开始试运行。《要点》明确指出,“选择若干有条件的股份制企业和进行股份制试点的企业集团,通过指定的证券市场试行法人股内部流通”。与此同时,国家体改委批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主管的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为指定的法人股流通市场。1992年7月6日,首家试点企业——珠海恒通置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分布于国内10个省(市)的17家STAQ系统会员公司组成的承销团,定向募集恒通公司法人股3000万股获得成功;其法人股每股面值1.00元,募集溢价3.98元,共募集资金约1.2亿元。这一天,有191 家非金融性公有法人机构认购恒通法人股,成为该公司股东。7月8日,恒通法人股在STAQ系统内开始流通转让,首日便从开市的5.8 元跃至10.25元,上涨近一倍。当日成交量 300多万股,成交金额3000多万元,交投甚为活跃。恒通置业成功挂牌的示范效应,令市场为之一振,随后两月又有玉柴、蜀都等相继挂牌。据统计,法人股获准在STAQ流通的三个月内,机构投资者逐日增加,由开始的200家左右迅速增加到1200余家,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在这些投资者中,企业法人占95%以上;看到法人股市场火热,不少个人投资者基于“致富要赶头班车”的示范效应也开始利用各种关系、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入进来。
在STAQ法人股市场运行9个月后,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由人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人保公司及华夏、国泰、南方三大证券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NET法人股市场,于1993年4月28日也正式在北京开通。至1993年底,STAQ系统有上市公司10家,NET系统有上市公司7家,会员公司近500家,开户的机构投资者约32000人,累计交易金额达220亿元。至此,STAQ与NET法人股市场的建立,与深沪个人股市场遥相呼应,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两所两网”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