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黄湘源:无好股可发的尴尬
华信联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12
精华: 13
发帖: 3249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31
最后登录: 2009-06-15
楼主  发表于: 2007-05-22   

黄湘源:无好股可发的尴尬

黄湘源:无好股可发的尴尬

在中国股市的发展上,供给学派一向占的是上风,近来更是如此。
  供给学派认为供给居于首要的决定的位置,增加股市供应,不仅被视为股市发展的根本出路,而且还成了赖以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希望,当前甚至还被当成释放过剩流动性的调控工具。可是,大煞风景的是,最近的消息显示,虽然H股、红筹股回归仍在加快,申请过会的IPO排队也有逾百家之多,但刚换届的发审委却将面临"无好股可发"的尴尬。
  上市公司成为稀缺资源是中国股市的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问题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一方面,中国股市也不是没有优质上市资源,只是这些资源先是由于担心国资流失而不让上市,后来又不在国内上市而争先恐后地到海外上市,而使得内地股市的股民无缘分享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成果;另一方面,中国股市稀缺的是具有高质量高价值和可以给投资者带来高回报的上市公司。至于质量很差的上市公司并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但我们对不符合上市要求的ST公司非但不果断予以退市、反以重组的名义大肆进行壳资源的抢救性开发,连股改也对它们特别给予"重组换对价"的政策优惠,这助涨了内地股市投机盛行的炒作风气。  
 反映"泡沫市"本质的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不可能简单地通过增加供应而得以根本解决。事实上,尽管新股恢复发行后进行了一些改革,并且通过A+H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股指权重影响较大的蓝筹股的上市比例,但由于目前的发行上市体制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在上市资源的选择上依然不同程度体现了政策指导的意志,特别是有意识地配合金融改革的银行集中上市和配合央企改革的海外上市央企回归及整体上市。有些尚不符合条件的上市主体抢步"钱"进,不是靠自身主业经营水平的提高提升业绩,而是靠上市改变了反映资产质量的关键指标数据。如果说,增加供应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话,那么,这种提高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和以前的"一年优,二年平,三年亏得不像样"不会有什么区别。
  主张通过供应增量给过热的股市降温,不过是自欺欺人。笔者一年前就曾指出:把泡沫发生器当成了泡沫灭火机,在灭掉股市上涨的热情之火的同时,留下的也将是一大堆的泡沫。
  把中国股市的泡沫归因于新散户的踊跃入市,显然是没有道理的。新散户的"无知无畏"虽然不免让人害怕,但他们并不是股市泡沫的制造者,相反,由于他们对泡沫风险的无意识和不设防,最终不过是股市泡沫的受害者。中国股市的泡沫说穿了也就是沉渣泛滥的表现,是长期以来股市优质资源供应不足而劣质资源滥竽充数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所导致的结果。市场定位上的重发行轻质量、重融资轻回报、重扩容轻监管,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中国股市制度性缺陷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形成股市泡沫的根源所在。
  要供应就要供应好股,在目前除了H股和红筹股回归之外就几乎"无好股可发"的情势下,一味追求发得多、发得快、发得大,这种倾向是危险的。如果只讲数量而不讲质量,只做加法而不做减法,"无好股可发"而还硬要增加供应,势必助涨资产价格泡沫化。而市场的外延规模越是扩大,内在的泡沫危机也就越是深重,其负面作用跟增加供应的正向目的截然相反,岂不又要重回以往的那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局面?
chishan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3875
精华: 1
发帖: 662
在线时间: 366(时)
注册时间: 2007-05-16
最后登录: 2008-11-26
沙发  发表于: 2007-05-22   
03那就赶快上吧 别在三板里混了
长期投资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149
精华: 12
发帖: 3974
在线时间: 7489(时)
注册时间: 2006-12-18
最后登录: 2011-09-27
板凳  发表于: 2007-05-22   
  说的有道理,粤传媒应当赶快上!好股。
annase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56
精华: 38
发帖: 2012
在线时间: 39(时)
注册时间: 2007-03-06
最后登录: 2018-08-01
地板  发表于: 2007-05-22   
引用
引用第0楼华信联2007-05-22 16:55发表的:
黄湘源:无好股可发的尴尬

在中国股市的发展上,供给学派一向占的是上风,近来更是如此。
  供给学派认为供给居于首要的决定的位置,增加股市供应,不仅被视为股市发展的根本出路,而且还成了赖以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希望,当前甚至还被当成释放过剩流动性的调控工具。可是,大煞风景的是,最近的消息显示,虽然H股、红筹股回归仍在加快,申请过会的IPO排队也有逾百家之多,但刚换届的发审委却将面临"无好股可发"的尴尬。
  上市公司成为稀缺资源是中国股市的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问题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一方面,中国股市也不是没有优质上市资源,只是这些资源先是由于担心国资流失而不让上市,后来又不在国内上市而争先恐后地到海外上市,而使得内地股市的股民无缘分享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成果;另一方面,中国股市稀缺的是具有高质量高价值和可以给投资者带来高回报的上市公司。至于质量很差的上市公司并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但我们对不符合上市要求的ST公司非但不果断予以退市、反以重组的名义大肆进行壳资源的抢救性开发,连股改也对它们特别给予"重组换对价"的政策优惠,这助涨了内地股市投机盛行的炒作风气。  
.......

黄品源无好歌可唱!
相信三板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多元化资本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股改、连续竞价、清欠等大利好将会实现。然而,现在我们只听见管理层的承诺,却未见行动。让我们共同呼吁管理层,及时兑现承诺,并耐心等待三板美好明天!
flash: http://flash.ent.tom.com/flash_show.php?username=flash_3gmenghu&id=55503
华山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8
精华: 93
发帖: 10718
在线时间: 5319(时)
注册时间: 2006-11-30
最后登录: 2024-08-13
4楼  发表于: 2007-05-22   
至于质量很差的上市公司并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但我们对不符合上市要求的ST公司非但不果断予以退市、反以重组的名义大肆进行壳资源的抢救性开发,连股改也对它们特别给予"重组换对价"的政策优惠,这助涨了内地股市投机盛行的炒作风气。  
================================
黄品源这个观点无历史观,政府把股市当作自己推行经济政策的工具,是泡沫的根源。上市公司质量很差是事实,政府把上市指标给它们并包装上市,政府就应当知错纠错,下大力气并鼓励对这些质差公司进行重组,从而改善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而不是所谓果断予以退市。
三板问题解决的进度与力度,取决於投资者觉醒度

(注:本人保证在论坛所有发言均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但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务必谨慎)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