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长征牛刀小试
川长征(000583),原名长征机床厂,成立于1966年。1987年股份制改组,1992年11月更名为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1月1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上市之初,便经营不景气,效益下滑,面临巨大亏损压力。1997年,被四川省列为国企重组对象,托普相中后,将其作为借壳目标。
由于当时政策和市场对民营企业收购国企还比较敏感,宋聪明地为借壳行动设计了一个“四步走”计划。
第一步,由川长征出面收购“托普科技”。1998年1月12日,川长征发布公告,购买托普发展持有之托普科技1200万股中的1050万股股权,购买价格为每股人民币7.42元,全部采用现金方式购买,共计支付人民币7791万元,经此收购,川长征共持有托普科技53.85%的股权,对托普科技绝对控股。
第二步,由托普发展控股川长征。1998年4月8日,经四川省政府批准,
自贡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与四川托普科技发展公司签订国家股股权转让协议,将所持有之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股全部转让给托普发展,转让价格为每股人民币2.08元,同时自贡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向托普发展按每股人民币0.5元收取无形资产补偿费,转让股份为4262.43万股,占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48.37%。托普发展成为川长征第一大股东。
第三步,托普发展对川长征进行主营业务和产品结构调整,剥离原有资产,将价值7128万元的传统机床制造业资产转让给联营企业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将川长征主营业务由机床转为以计算机软件为核心,以计算机硬件、网络技术服务、应用电子、通信和数控系统为主导产品,集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及系统集成、售后咨询与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
第四步,在一系列铺垫工作完成后,1998年6月6日,四川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四川托普长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改为“托普软件”,川长征自此消失于中国证券市场。 表面看起来,宋安排川长征先收购托普发展旗下之托普科技,待川长征对托普科技收购完毕,再由托普发展回过头来收购川长征,是多此一举,其实正反映了宋的老谋深算。经过宋巧妙安排,托普发展收购川长征的财务压力大大减轻。把托普集团收购川长征支出减去向川长征出售托普科技得到之收入,宋如华其实只拿出了区区3000万元,就完成了向“川长征”借壳的行动,实在是太划算,太精明了。
对川长征的收购,使托普一夜闻名。借壳川长征成功,并更名托普软件后,宋充分发挥了托普软件在股市上的融资功用。托普软件2000年5月通过增发新股,一次即实际募集资金95440万元,是宋借壳支出的30多倍,也就是说,通过借壳川长征,不到两年时间宋即获得超过30倍回报。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金融学(理论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62871&page=1[ 此帖被大林在2015-05-20 19:0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