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伦敦7月13日 - 中国经济放缓、美元走强及高库存将在未来几个月抑制大宗商品价格的上行空间,尽管主要基金经理人仍认为,包括成品油在内的部分大宗商品存在投资价值。
上述诸多不利因素叠加,可能会打断投资者对大宗商品重新燃起的兴趣。据巴克莱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净流入大宗商品市场的资金高达78亿美元,为四年以来最高。
大宗商品的价格表现也相对强劲,很多人跟踪的大宗商品指数S&P GSCI .SPGSCI在第二季度上涨近9%。
但基金经理人总体而言未能复制大宗商品价格表现,理柏全球大宗商品基金类别中,积极管理型基金平均上涨0.57%,勉强取得正回报率。
那些第二季表现确实不错的基金在进入第三季时变得谨慎,因7月初中国股市暴跌打击了大宗商品,而希腊债务危机则提振了美元。
中国市场走软大体上对基本金属不利,因为中国仍在基本金属需求中占据很大份额。
哥伦比亚大宗商品策略基金(Columbia Commodity Strategy Fund)和Threadneedle增强型大宗商品投资组合(Threadneedle (Lux) Enhanced Commodities Portfolio)的联席经理Nicolas Robin说,在第二季度减码铝和铜帮助这两支基金取得出色表现,他正在进一步削减这一配置。“铜是受中国影响最大的大宗商品之一,我们仍在减持铜,”他说。
这两支基金还因加码能源业,尤其是汽油而受益。
进入第三季,Robin暂时仍维持大量汽油配置。他说:“美国和其他地区的汽油需求非常强劲。我们认为这一产品最具投资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