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解读中国股市波动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楼主  发表于: 2015-07-17   

解读中国股市波动

解读中国股市波动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非常驻资深研究员 葛艺豪
大约两年前,中国*****发布了一份重大的经济改革蓝图。该蓝图指出,市场力量应在资源分配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三中全会的决议和其他政策的颁布,让人们觉得新一届领导正在把中国推向以效率为导向的增长模式:让私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占更大比重,同时政府也会通过改善治理和监管机制,来逐渐减弱其直接拥有权。
在过去的两周里,中国政府实施了在25年历史中,最为强力的救市措施。就在沪市指数暴跌19%之后,监管者叫停了新股的发行,暂停了占股票市场40%份额,要求国有证券公司入手股票直至沪指上升到一定水平,调动国有基金购买股权,并且承诺由央行提供无限量的支持。救市之初,这些措施并未起效。但是在上周结束前,股市逐渐平稳。指数虽然低于612日最高峰28%,但仍然较去年牛市开端时高出82%。那么,市场力量的决定性作用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怀疑者们会发现在极具市场亲和力的言论与国家干预经济的现实之间巨大的反差。在这种解读方法之下,经济重组似乎很难实施。原因可能有二:习近平并不相信经济改革重组;或者强大的利益集团和一贯的旧习难以被颠覆。
政策制定者们对股市不予关注,有很合理的原因。中国股市就像一个脱离了根基的大赌场,其上涨或者崩盘都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有一半人口都持有股票,股票份额占家庭财富的很高比重,同时企业也十分依赖于股市的融资。股市的暴跌会让家庭财富降低,从而降低消费;也会让企业更加难以融资。然而中国却不尽相同,少于7%的城市人口持有股票,家庭财富主要取决于房地产投资、理财产品和银行存款。股市融资只占据了不到5%的企业融资活动,银行贷款和留存利润则占据了多数。然而,既然股市与经济关联很小,为何政府仍然如此紧张并采取极端措施救市?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一个可能的答案是总管股市的中国证监会十分担心,央求政府采取措施从而为其赢得更多时间解决其他问题,比如过度的信贷等。这也是国务院希望人们相信的理由。除了其强力的措施,国务院和总理李克强并未就股市发声。这也许告诉了人们:证监会,我们已经采取措施为你赢取了时间。现在是你们该出面,解决危机并且建立合理的市场秩序的时候了。一旦失败,证监会要承担责任,而不是国务院。如果这一解读正确,我们将会在未来的几个月里,看到更加严格的交易和发行新股的政策,同时差额信贷监管也会更加严格,以此保证股市在更坚实的基础上恢复增长。
这一阶段反映了中国经济政策内在的矛盾。在过去的15年里,大量的声明和政策让我们相信,极具影响力的金融改革者们希望建立更加坚固和健康的资本市场——包括一个繁荣的股市——从而减少经济市场对于以政治导向为主的银行借贷的过度依赖。另外,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的成功取决于一个健康的股市,因为政府持有的股票份额需要通过股市抛售给私人投资者。
当然,情势越发困难,目前中国正逐渐失去人口上和全球出口市场的优势。另外,市场性指导在实体行业更易实施,比如农业产品,工业金属,甚至房地产市场,因为政府可以通过存有量来操控供求关系。然而,这在金融市场就很难实现,因为也许在一微秒之间,数以百万计的资金就可能眨眼消失。在未来,中央政府会继续搭建更大更好的资本市场,同时在其走势不好的时候加以干预。目前还无法预测这一方法是否成功,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未来的几年里,沪市将会面临更多地颠簸震荡。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